楼母住院以后,这段时间偶尔是徐佳佳兄妹两个送饭。
因为是亲戚,倒也不好为难他们,楼母最近挺老实的。
这个年代的兄弟姐妹之间的羁绊很深,两个姐姐一起住院,楼小姨这个当姐妹的,也不好意思不表示一下。
楼小乔点点头:“我刚送了东东回学校,他们学校还要上晚自习,就没回来了,店里生意怎么样?”
徐佳佳脸上挂着时常都有的笑容,忙的满头是汗:“固定起来,生意到真比以前好些了,有些小卖部拿我们这里当个批发店,索性来这里上货。”
徐媛媛最高兴了,她是最不喜欢出去赶集的,日晒雨淋,什么样的天气都不得休息,店里也不是一直都忙,她还在店里放了个小电视,没客人在的时候可以看看电视,美的很呢。
这会儿徐佳佳在忙,她也就没敢闲着,在旁边搭把手忙活。
楼小乔看旁边的店也在装修,好奇的问:“你隔壁也在装修啊,这边是做什么的?”
徐媛媛眨了眨眼:“也是我们家买来的,到时候也放炒货。”
炒货的生意,他们家现在的县城一家独大,名气也渐渐做出去了,就有人想模仿,还想把他们家隔壁的店买下来,徐家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提前把店给买了下来,自己家开个竞品店,卖一样的东西。
瓜子和花生,还有一些热门的副食品,一年四季的生意都不错的。
楼小乔吃惊的看着隔壁店面:“也买了吗?”
看来小姨家赚了不少钱啊。
“不光这样,我爸妈还把我们家隔壁的地买下来了,准备在那边盖房子搞个车间,现在在家里搞实在是太混乱了,到时候还会做一些别的卖。”徐媛媛喜气洋洋的道。
以前这种私人小作坊都没什么许可证,但现在不一样了,工商那边查的很严,各种证也都要办下来,徐家还专门去找了人打听,人家还让他们自己注册一个商标。
楼小乔是不知道小姨到底挣了多少,但看这规模,以前也没少挣钱吧。
难怪徐佳佳那么舍得钱请人。
随便跟徐家兄妹寒暄了几句,临走前又被塞了满满一包的东西,徐媛媛还问了她婚期,虽说这次没打算办酒,但看张让的意思是请亲近的亲戚要吃上一顿,红包就不必收了,只是请客而已。
楼小乔只得说两人其实还没定好日子,等商量好了时间一定告诉他们。
骑着摩托车风风火火的就往家里跑。
经过王超家门口的时候,看见菊子正在收拾东西,楼小乔下车打了声招呼。
菊子说:“我跟王超的离婚手续也办好了,今天我就要搬出去。”
两人离婚的事情很快就办了下来,为了能顺利离婚,菊子甚至都没什么计较王超打她的事,苦主不计较,但也还是要判的,两人一个分了房,一个分了钱,虽说菊子住院花了不少钱,但征收款还在,加上之前家里的存款,菊子这一离婚,分了不少钱。
现在最不高兴的就是王超他娘,以前没觉得女儿那么讨厌,现在一看到闺女就骂,当然她看到菊子也不顺眼,谁叫她拿走了家里那么多钱。
村里也有人见菊子要走,纷纷上前打招呼:“你去哪里啊,以后都没地方打麻将了。”
不年不节去别人人家里打麻将也不好,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惯家里人打牌,碰到那种很反感打牌的家里人,人家是会直接摔麻将桌的,这边的人打麻将一般都去茶馆,但茶馆要收费,也不是每个小卖部都摆麻将桌。
但也不好再去王超家里的小超市那里打牌了。
小超市还开着,但王超的妈妈可不是什么好打交道的人,刚开始有几个老顾客去他家门口晃晃,让王超母亲当做菊子的姘头给赶了出来,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一次两次,在牌友那边的名声就传出去了,就没人上门打牌。
没人气也就不热闹了,有些东西是可买可不买,有些是去别处也能买,别人也都不爱来她店里买东西。
现在菊子也不在店里了,老太太反应还迟钝,问价格更是一问三不知,现在除非是锅里烧油快烧冒烟了,刚好缺一包盐,不然也没人会来这个小超市买东西。
本来以为有个超市在手,就能稳稳当当来钱的王超,现在估计也傻眼了吧。
他倒是有一帮牌友,可他自己现在还关在里面呢,判了一年,从拘留开始算起,还有十一个多月才能出来。
指望他把牌友变现是不可能了,菊子在的时候服务多好呢,要吃方便面,菊子都是泡好了给送到手边上,店里还一直煮着茶叶蛋,只要来她店里打牌,绝对能做到宾至如归。
王超连照顾自己都不会呢,还给人泡面,省省吧!
菊子笑着说:“还不知道,我先回娘家住一段时间,过一阵子再看。”
她也好久没回娘家住了,大哥二哥家里都盖了新房子,就在一处,山里面晚上还凉快,等孩子们放暑假了也接他们去山里住一住玩一玩,她嫁出来以后这么多年,就很少回去住过,也很少这么放松过。
楼小乔心里有些遗憾:“那你以后还会回来吗?”
菊子发了一下呆,然后摇了摇头,她再也不想回这里了。
虽然算不得什么伤心地,但也不是很想再回来,这里的生活她并不怀念。
曾经一心都扑在家庭上,换来的却是其他人的轻视,这样的日子她觉得没什么意思。
“可惜的很,村里打牌的地方都少了一个。”
“瞧你这话说的,我怕不知道村里有多少人暗地里骂我吗,估计不少人要放鞭炮欢送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