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厂时髦亲妈[九零](307)

张让这才笑了起来,她之前说的话实在是惊世骇俗,什么你的我的,搞得好像不是一家人似的。

“行,我的工资卡回头给你。”这年头一般家庭都是女人管钱!

楼小乔看着乐呵呵的张让,心说这男人怕不是有大病.....

嗯,当她没说。

九月份开始,下井村那边的大学城工程也开始了。

除了盖房子,那边还要修路,有好几次在路上看见张玉娇,都碰到她行色匆匆,仔细一问才知道,大学城一开工,要盖房子的人也多了,周围的人工就更难请了,而且现在不光是人难请,人工也跟着连番涨价,以前是瓦匠25一天管一顿饭,小工20一天,现在齐齐涨了五块钱。

当然,张玉娇的生意也更好做了。

来这边做工的好多都是外地人,这些人就住在村子附近,虽说工地上管三餐,但伙食也就一般般,这段时间张玉娇找屠夫弄了些猪头卤来卖,生意也不错,于是中午她要跑一趟城里卖快餐,晚上就推着车卖卤肉,更是忙的脚不沾地,家里盖房子的事情也暂且搁置下来了。

幸好这段时间琴琴送去了幼儿园,大半天都是不用带孩子的,每到这个时候,张玉娇就无比庆幸自己当初听了楼小乔的话,把孩子送去幼儿园适应了一学期,这学期虽然没有亭亭一起上下学了,但孩子进了幼儿园适应良好,要不是家里还有个小的要带,她会更轻松的。

但房子不等人,就算是瓦匠没找到,张玉娇还是把房子给拆了。

挖地基也是要时间的,她不想等到以后连小工都难请到。

自从得了征收款项以后,本地的人都不太乐意干小工,觉得一个月挣那几个钱没什么意思,她只得又把工钱提了一些,好说歹说请到了几个人给挖地基下脚,一时之间忙不过来。

楼小乔见她又瘦又黑,都有点心疼。

去年之前,张玉娇因为刚刚生完孩子,养的是白白胖胖的,这才一年功夫不到,人就瘦了一大截。

“你是不是生病了?”楼小乔关心的问:“你也别太拼了,适当注意点。”

九月份了,天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热,张玉娇擦了一把汗,这才对楼小乔说:“你又不是不知道,就王盛那个样子,他也没办法出来摆摊,再说了家里这段时间事情也多,他也忙的走不开。”

家里现在都是体力活,这些都是要王盛干的。

之前最热的那几天,张玉娇也歇过一阵子,后来闲不住又出来摆摊了。

暑假的时候王凤休假还回去住过一个礼拜,帮着带带孩子,不过王凤自己现在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楼大乔的店里也离不得她。

“那你家里的房子,开始盖了?”楼小乔问:“实在不行你问问汪京?”

汪京还是跟张玉娇同村的呢,据说这段时间他的工程也接的多,干的风生水起的,小工程大工程不断。

说起这个来,张玉娇的手顿了顿,忍不住跟楼小乔提起一个人来:“你知道吧,王四顺又干起老本行来了,我上回找瓦匠,有人给我介绍他来着,真是没想到这才多久,他现在又混成瓦匠师傅了,我本来是想找他干的。”

但又怕楼小乔介意,就没请他。

王四顺这次是真的跌入泥潭里,多少年都没亲自下过工地了,如今也要重新拿起工具上工地,碰到个把熟人连头都抬不起来,他现在想出头没有早年那么容易了,手里没钱就拉不到人,接不到活儿干,只能又当回泥瓦匠。

但最近下井村不是征收土地了吗,他跟他娘两人的地也被征收了,得了一部分钱。

靠着这部分资金,王四顺又巍巍战战的站起来了,又开始包起小工程来。

刚好这段时间泥瓦匠巨缺,他自己亲自坐镇带了几个徒弟,还是能找到生意的。

楼小乔知道张玉娇提这话是什么意思:“那你请他干呗,我是不会介意的。”

说不定她还会当一回小人,围观一下王四顺干体力活。

哼哼哼。

楼小乔哼着歌儿就回去了。

回到家,才听张让说起老家的事情。

张明远两口子没费多少力气,就把拆迁款要回来了,他们也没多选,就按照张明达签的协议要了房子跟钱。

其实这个方案挺适合他的,老家这边他是想有套房,万一以后退休了想来这边养老,也可以来这边住,当然想住在新都也可以,只是新都那边的发展没这边好,当初他去新都,是冲着烟草局的好工作去的,并不是因为新都比这边好多少。

至于别人都在操心住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就不是问题了。

房子是要等到四年以后收房,这段时间每月还能领三百块租房补贴,另外还有一百二十万块钱。

这钱不是张明达愿不愿意给,法院一冻结,最后事情一弄明白,钱就到了张明远账上。

当天晚上他就高高兴兴的把事情跟张让说了,他还要在那边留一阵子,没那么快回来,而且老房子里面好多东西都要清理。

按照规定,拿到钱以后一周之内就得搬,不然要赔钱。

也不用陪现钱出来,但拆迁以后不是要安置吗,安置的租金每月就有好几百,可以从这里扣。

所以二老还要把这边的事情给处理了才能回来。

以前家里装修完了以后,电器也买了些,家具也不少,这些东西都要处理了。

有些太久了的,直接就扔了。

但家里新新的东西也很多,当初盖好了房子,家里也都是打的新的,甚至锅碗瓢盆都没用过几次,这些东西自然是搬不走的,就只能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