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娇正在屋里哄孩子,猛的听到门口“Duang”的一声响,就看见她婆婆跟坦克一样的冲了进来。
沈大娘跟一般的农村妇女不一样,她有横的本钱,个子高身体壮,真要跟人打起来,在下井村的女流之辈里没人敢认第一。
也不是看婆婆撞门进来了,张玉娇皱了皱眉,酝酿了一下。
沈大娘:“你下午怎么跟楼小乔说的,她说了没会把咱们家多余的腊肉都收走?”
张玉娇没开口。
沈大娘接着说:“我刚才看到刘桂兰也去他们家了,你说不会是也去找楼小乔,让她帮忙卖腊肉的吧,你说楼小乔会不会以后找别人收了,刘桂兰这个贱人,肯定是看你卖了才去找楼小乔。”
张玉娇这才不耐烦的开口说:“一个钟头前,你不是还说让楼小乔占了咱们家的大便宜,让你儿子也去县城再卖卖试试看吗,怎么现在不硬气起来了,不说下回不卖给她的话了?”
卖掉了也难受,不卖掉也难受。
沈大娘被气的肝疼:“现在是说这个的时候吗,要是别人压价,楼小乔会不会压咱们家的价?”
这才是沈大娘最担心的。
张玉娇拍了拍女儿的小屁股,没说话。
压价,顶多就不卖了呗,好歹今天那三十来斤是收走了。
以后还是要跟楼小乔把关系搞好点才行,要不以后楼小乔去县城,她帮忙看着点那两个孩子。
这一夜,就为了楼小乔收腊肉的事,让下井村不少村民们晚上都失眠了。
这些楼小乔自然都不知道,当晚她还是睡火坑看守腊肉,第二天更是起了个大早,草草吃了个早餐,就把自行车踩的跟个风火轮似的,往县城而去......
第21章
第二天一大清早,张玉娇过来这边的时候,才得知楼小乔已经出了门。
早饭是蛋炒饭,直接焖锅里的,锅底还有些余温,小帅起来的时候已经不太热了,他又加了把火,垫着脚站在灶台边上,把蛋炒饭热热分给妹妹吃。
张玉娇到的时候,正好看见小帅挥舞着锅铲,一勺一勺把炒饭分到两个碗里。
“帅帅,妈妈呢?”
“妈妈去街上了。”现在楼小乔出门更早了:“婶娘吃饭饭吗?”
嘴上很客气,手上却很诚实的只分了两碗出来。
小帅把两个碗摆在桌子上,让妹妹挑。
亭亭看了几眼,想吃多的那个,但昨天没吃完,最后剩下的一点还是哥哥给她吃掉了,最后妈妈回来了,给她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于是她知道了,孔融肯定是吃不完那个大梨,才让给哥哥弟弟们的。
“我要这一碗。”亭亭指着少一些的那一碗。
小帅给她拿了小勺子,让亭亭自己吃,亭亭就自己乖乖的坐着吃饭。
张玉娇见两个孩子这么懂事,心里是羡慕不已,对小帅说:“你妈妈白天不在家,中午饭谁给你们做?”
楼小乔每天回来都三四点了,直接可以准备晚饭。
村里也有人沿路卖东西,自从楼小乔发现中午有好几个卖包子的沿路兜售,就干脆不管了,干脆让孩子们自己买东西吃,一块钱可以买两个大肉包子,孩子吃是够了的,中午稍微压一压,到晚上楼小乔回来前,小帅会把今天要吃的菜洗好。
他现在会做饭了,只是楼小乔嫌弃孩子的厨艺。
“妈妈给了钱,中午让我们买包子。”这几天都是吃包子。
“你妈妈赚到钱了,还真是跟以前不一样了。”张玉娇说:“家里有什么事就跟婶娘讲,在外头不要跟人打架,婶娘待会儿带妹妹来跟你们玩。”
张玉娇家的大女儿跟亭亭只差了两个月,刚好可以在一起玩。
村里这样串门的不少,张玉娇没事就会把孩子带来家里玩。
.....
楼小乔赶到菜市场的时候,早市还热闹着。
买菜的比买炒货的出门要早,这个时候出来刚好可以摆一个小时。
楼小乔这一路过来,发现也有其他人开始卖腊肉,心说果然哪里有钱赚,这生意就有人马上跟风去做。
但她这几天在这里卖熟悉了,一摆摊就有熟人过来,楼小乔一看还是第一天找她买腊肉的中年大叔。
“我那天吃过你家的东西,确实不错,你这天天来摆摊,怎么卖不完一样的?”大叔看了一眼她的摊位置。
楼小乔翻了个蛇皮袋出来,在车后座垫着,这才把腊肉拿出来摊开在上面放着,三十斤的腊肉其实也不多,摆开了也没多少,除了香肠只放些样品,其他的都能堆在上头。
听有人这样问,楼小乔抬了下眼,见到是第一天买她腊肉的中年人,笑着说:“我自己家的昨天刚好卖完了,但村里面熏腊肉的人家也多,有些人吃不完的也拖我卖,像我们农村里头可没工资好拿,除了能养头猪,养些鸡,别的产出就只够家里吃吃喝喝的了,大家都不容易,能帮上就帮,反正与我来说就是早个把钟头到的事儿。”
这个中年男人穿着体面,一看就是有身份的人。
这年头依旧是城里比农村香,城里人毕竟有固定工资好拿。
中年人见楼小乔说话也敞亮,说话落落大方,也没有那么多花头,便也笑了起来:“你家的腊肉不错,尤其是香肠我家孩子很喜欢,不知道今天这个香肠怎么样?”
楼小乔拿起来一根香肠给他看:“昨天我收回来就捡了截小点的跟孩子们一起尝过了的,香肠是两家一起灌的,味道也差不多,我家的香肠配方,还是我以前在外头打工时,一个四川工友教我的,花椒末用热锅焙过研磨成粉,加在里头有股子麻辣味,倒比我们这边大多数人的做法要更好吃些,我跟您保证,这个香肠绝对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