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分到钱,她能买得起这么多东西?”
“你没看人家一天到晚在外头跑,钱肯定没少赚,你也少眼红人家,就这样的天气,你舍得往外头跑?”
不是说,这个年代机会多,但凡勤快点的人家,都发财啦。
真以为城里人都是城里人,那农村也有考学考出去的,现在一考上大学,户口就能迁去城里,放在以前就是吃公家粮的了?
还真以为农村人都是淳朴善良?
得了吧,嫉妒人家的,说酸话的,真不少。
就下井村这些村民来说,从王四顺开始闹离婚,就有人本着看笑话的心思,想瞧楼小乔的好戏呢。
结果人家过得多凄惨是没看到,日子是蒸蒸向上了,冒着一肚子酸水的人又开始讲怪里怪气的话。
楼小乔是知道这些人的尿性的,几十年都没变过,闲的没事不是盯着人家的钱包,就是盯着女孩子嫁出去没,没嫁出去给你介绍个对象,那对象必不是条件多好的。
笑话,假如有条件好的对象,还能轮到你吗,自己家的先上了好不好。
所以楼小乔顶着众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进了村子。
刚停下车,孩子们就从家里兴奋的跑了出来。
他们看到啦,妈妈的车上好多东西啊!
张玉娇也带着两个孩子在这边玩,看见楼小乔拖着东西回来,赶紧让王凤抱着妹妹,跑出来帮楼小乔卸货。
“你怎么买这么多东西?”张玉娇帮忙把白酒抱下来,又低头去看框子,框子里也是塞的满满当当的,吓了她一大跳:“你买这么多干嘛?”
担心楼小乔是不是要过年回去显摆。
楼小乔的车就停在屋里,站脚打好了也一起搬东西。
她把刚才在小超市里面发生的事一说:“.......我也不知道这样好不好。”
张玉娇也替她高兴:“一口气算个什么,又不疼又不痒的,还是拿点东西实惠,我看你这样就很好,这种人让她损失点钱是最好的了。”
实在是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从地上捡来的钱,就算是闹到派出所去,也不能拿对方怎么样。
这样就挺好的,楼小乔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第25章
楼小乔在这里收货成功的喜悦,楼母正在跟人凑在一起烤火,闲聊之中不知不觉就扯到了她的两个女儿身上去。
七大姑敲了敲烟杆子:“我说大乔还没嫁出去,小乔又离婚了,这往后咋办?”
一到过年,说的最多的无非就是这些。
男人们喝酒吹牛,女人们聊天扯谈。
楼母叹了口气:“两个都是不省心的,瞧瞧我这头发都愁白了。”
七大姑瞧了楼母一眼,这也快六十了,哪怕不愁也该长白头发了,这锅也要两个闺女背。
“我听说你家小乔离婚,分了王四顺不少钱呢,没给你们拿点孝敬?”
说起这个就来气,楼母还记得上回被女儿一阵怼,她回到家了心口还是疼的,小乔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如今也变成牙尖嘴利的了,想当初没嫁人之前,还不是她说什么就是什么,本想着她离了婚,以后还是要听父母的,但看上去竟也不像当年那么好拿捏。
七大姑却是知道楼母的心思,撺掇着她找闺女要钱:“我可是听说了,王四顺在外头混的可好了,不分她点钱她能心甘情愿的离婚,我还听说最近她在外头跑生意,做的可好了呢,你好歹也是她娘,她不得好好孝敬孝敬你?”
楼母没好气的哼了声:“人家现在可有主意了,不是我说啥就是啥,我可管不了她咯。”
听这酸溜溜的语气,大家就猜到发生了什么。
以前楼母可是以能管着女儿服服帖帖为傲的。
不过,大家伙私心底下又有些瞧不起她,拿捏自己闺女算个什么本事,有本事去拿捏儿媳妇啊。
别看楼母在女儿面前嚣张跋扈,在儿媳妇面前瞬间变成一条虫,儿媳妇许晶晶说个什么,她只能顺嘴打哇哇,一句重话都不敢说的。
“但你想没想过,小乔离婚了迟早还要再嫁人的,彩礼什么的你不得多收一笔,我这里就有个好的对象介绍给她,别人愿意出五千块的彩礼,搞成器了还买白酒香烟的送给你,你看看.......”
楼母一听到五千块钱,顿时就攥紧了手心,再一听介绍的人,顿时就有了章程。
一般人是不舍得把闺女嫁给那样的人的,可楼母不是一般人啊。
七大姑说的是本村的一个二流子,混到了三十多岁还没结婚,家里头又有两个混不吝的老人,一家子都是好吃懒做的货色。
就这样的,早两年还挑三拣四,这样的女孩子看不上,那样也看不上,结果一晃就过了三十,别说什么男人三十一朵花,到了三十男人也很难找的好不好,这一耽搁就过了三十五了。
原本年轻的时候还能轻狂个几年,到了年纪以后就更不好找,如今全家还在家里赚一个吃一个,每天两父子一顿小酒一顿排骨,小日子过得是美滋滋,可惜家里全被吃空了,二流子一双眼睛都喝到冒绿光,看着着实瘆人。
这二流子是七大姑堂弟的儿子,最近听说了楼小乔离了婚,就有点那个意思。
以二流子这年纪,要找个条件好的不容易,要找个二十几岁的就更难了,除非找二婚。
别看人条件差,但人家眼光高啊,起初还嫌弃楼小乔是嫁过人的。
但后来村里疯传楼小乔离婚得了二十万的补偿,顿时态度就不同了,托七大姑打听。
结果村里头越传越离奇,王四顺开着桑塔纳是大家都知道的,桑塔纳那是什么车啊,当官的才开的起的好不好,再说楼小乔在县城做生意的事也不知道怎么的被传了出去,说的人也是有模有样的,这么能干的媳妇,娶回家以后不得天天吃排骨喝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