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瓣之下[先婚后爱](10)
到了姜莱家楼下,她听到陈蕴舟忽然叫她的名字:“姜莱。”
“嗯?”她回头看他。
“你如果有什么事,可以告诉我。”他说得很慢,像是刻意在强调这句话的重要性。
姜莱愣了一下,很快笑着打趣:“怎么突然说这么正经的话?难不成怕我结婚后有什么隐瞒你的?”
“不是。”陈蕴舟的语气依旧平稳,“只是提醒你。”
“好吧。”姜莱不以为意地摆摆手,转身往楼里走去,“晚安。”
陈蕴舟目送她走进楼道,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楼梯拐角。
然而,他的目光却在那一瞬间深沉了几分。
姜莱回到家,关上门后长舒了一口气。
她靠在门板上发了一会儿呆,脑海里不断闪过陈蕴舟今晚的话。
他的态度太过坦然,反倒让她心里有点发虚。
“姜莱,你到底在干什么?”她低声自语了一句,随即甩了甩头,不让自己再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明天才是关键,她必须好好准备。
她快速洗漱完,打开衣柜翻找起来。她需要一件得体又不失气场的礼服,去明天那个她本不该出席的订婚宴。
姜莱盯着衣柜里的衣服,挑挑拣拣,眉头越皱越紧。
礼服有几件,要么太过正式,要么颜色太艳,不太符合她想要的效果。她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可脑子里却不停冒出明天宴会的画面——满场宾客,笑容得体的前男友,还有那个据说温柔又漂亮的未婚妻。
她有些烦躁地甩开手,将那几件不合心意的礼服丢在床上。
从火锅店到环城河,再到蘸串摊的那一幕幕,又一次不合时宜地浮现在脑海里。
陈蕴舟冷淡的语气、那句“因为是你”,还有他那样郑重地看着她,说,
“如果有什么事,可以告诉我”。
姜莱抬手揉了揉太阳穴,闭上眼靠在沙发上长叹了一口气。
她并不是一个喜欢依赖别人的人,尤其是感情上的事,更不想让别人插手。可眼下这场订婚宴……她不得不承认,她需要陈蕴舟。
姜莱在沙发上坐了许久,终于做了决定。她摸出手机,却没有立刻拨通陈蕴舟的号码,而是盯着屏幕出神。
“他会不会觉得我太麻烦了?”她嘀咕着,指尖在拨号键上迟疑了片刻,最后还是拨了出去。
电话响了两声,很快被接起:“姜莱?”
陈蕴舟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带着一丝夜晚独有的慵懒气息。
姜莱捏着手机,沉默了几秒,最后才开口:“那个……我想问你明天有没有空?”
“有。”他回答得没有任何犹豫。
“那你能陪我参加一个晚宴吗?”她试图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一些,但还是掩饰不住话里的小心翼翼,“就是,有点重要。”
电话那头静了两秒,陈蕴舟才开口:“可以。”
“真的?”姜莱松了一口气,却又有点意外他答应得这么爽快。
“你希望我去。”陈蕴舟的回答云淡风轻,仿佛她的任何要求在他这里都不算为难。
姜莱咬了咬嘴唇,低声道:“谢谢。”
“不用谢。”陈蕴舟的声音依旧平和,“什么时候,我来接你?”
“明天五点吧。”姜莱说,“我……晚宴在希顿酒店。”
“好。”他应了一声,没有多问。
姜莱本以为这通电话会以这个简短的对话结束,但挂断之前,陈蕴舟忽然开口:“姜莱。”
“嗯?”
“别担心,没什么大不了的。”他的语气很淡,却透着某种让人安心的笃定。
姜莱愣了愣,随即点头:“我知道。”
她动作略显慌乱地挂掉电话,微微出神。
陈蕴舟答应得太快,快得让她有些意外。
她闭上眼,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出高中时的陈蕴舟。
说起来,他们当时并没有太多交集。
姜莱隐约记得,分班后第一次见到陈蕴舟时,他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留着一头略显杂乱的长发,低着头,看起来和其他人都不太一样。
那种“不一样”并不是吸引目光的特别,而是令人很容易忽略的存在感——不主动说话,也不参与任何班级活动,就像一个独立于世界之外的旁观者。
甚至班里有些同学私下议论过,陈蕴舟是不是家里条件不好,还是有什么特别的性格缺陷。
但姜莱没兴趣探究这些,她忙着自己的事情,成绩好,人缘好,周围的目光从来都在她身上。
像陈蕴舟这样的“角落人”,她当时连一个名字都未必能记住。
后来,姜莱偶尔会在自习课上注意到他。
他的存在感仍然很低,但偶尔抬头的时候,目光里似乎藏着些东西——冷淡又安静,和那些喜欢吹嘘自己、制造话题的同龄人完全不同。
她当时以为那是某种清高的孤傲,但也没放在心上。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那件事,或许她对陈蕴舟的印象只会停留在“一个不爱说话的透明同学”上。
她还记得那个雨天,课间她和几个女生跑到走廊上聊天,没注意到自己随手搁在窗沿上的物理课本被风吹了下去。
等她发现时,书已经落到教学楼下的积水里,摊开的书页被雨水泡得卷曲不堪。
她叹了口气准备下楼去捡,结果刚走到楼梯口,就看到陈蕴舟拿着她的书往教学楼里走。
他一声不吭地将书放在走廊尽头的窗台上,转身便走了,连看都没看她一眼。
姜莱一时没反应过来,只觉得奇怪。后来她想,也许那就是陈蕴舟的性格——冷漠到不带一丝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