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我今天夺嫡成功了吗(284)
岑夫子无所谓地摆了摆手,没有要为难一个小辈的意思,视线这才看向他手中的纸张。
只一眼,岑夫子就坐不住了,熟悉的刻板到极致的字体映入眼帘,他睁大了眼睛,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冲过去,一把将他手里的纸张抢了过去,本来只是确认一下这文章到底是不是出自老祖宗之手,却没想到这篇文章的开头竟然很清楚顺畅。
遣词造句比市面上流通的话本还要更白话很多,大片的描写有辞藻堆砌之嫌疑,还有转换的衔接处处理的非常奇怪,有种不协调感……总而言之,这如果只是单纯作为文章来看的话,暂且还没有达到及格线,但这疑似出自老祖宗之手,就要另当别论了。
老祖宗!这可是写文章狗屁不通的老祖宗!能写出通顺的句子了,即便还有很多问题,但这怎么能不算进步呢?
岑夫子不自觉地就被这不符合老祖宗水平的文章吸引,一目十行地扫下去,然后出现了和崔醉一样的情况,从“这用句不错,画面感很强,很华美”到“嗯?这熟悉的文字我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不过他反应过来文章的问题比崔醉快得多,在看到那战场分析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在脑中对上了相同的内容,确认了它的出处。
“……”岑夫子抬头看向崔醉的眼神变了,带着一点谴责和痛心疾首,“崔鹏飞那老东西把你带坏了!”
崔醉:“???”
“不是,我,嗯……”说好的不会迁怒小辈让小辈为难呢?崔醉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
薛瑾安看出来岑夫子是误会了,他对自己的身份被揭穿并不在意,直接说道,“那是我的作业。”
岑夫子抬头看过去,眼神有些无奈又高兴。
是的,岑夫子已经猜出来这文章的真实主人是薛瑾安,最直接简单的原因还是他第一次受到对方的灰信时,对方写的是他在上书房讲得课堂作业,那个时候崔醉甚至都不一定到了京城。
当然间接原因则是,岑夫子虽然这是第一次见崔醉,却在很久之前就看过崔醉的文章,是在崔醉第三次考举人落第之后,崔酌到底不忍,偷偷将他的文章整理成册,给京城几位大儒送了一送,就希望能有一个拉拔他哥的,只可惜全都杳无音信,他失望作罢。
所幸他觉得这件事没成功前还是不要说比较好,这才没有让崔醉遭受二次伤害。
岑夫子已经猜到这文章是七皇子所做,看东西是在崔醉手里,对方茫然却没有要阻止的意思,还以为是七皇子不想透露身份呢,于是便也跟着隐瞒下来。
现在,两个神交已久之人终于见面了,岑夫子眼中情绪颇为复杂,他想起七皇子那些传闻,觉得他并不太符合自己的心中所设想的老祖宗样子,可当他看着人的时候,又觉得很符合。
“你……所以你到底是怎么把书信送到我道观的?我能学吗?”岑夫子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满眼都写着好学。
第108章
岑夫子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三份调侃的, 那样神乎其神的手段,岂是区区凡人就能随便掌握的?别人不清楚,他一个亲眼见过的人难道还不清楚?也正是因此, 他虽然很好奇七皇子是天生神异还是后天有所机遇, 但并不指望七皇子能给出回答。
然而出乎意料的, 七皇子竟然点头了, 还非常诚实的给出了方法:“可以学。你将武功练到最顶尖,内力足够充盈的时候会发生改变成为法力,这一过程被称作量变引起质变,再通过相关的术法学习后,你就能用出这样的手段了。”
“……”岑夫子看着他真诚的脸陷入了沉默。
他原本兴致勃勃的表情在听到第一句话的时候就僵硬住了,整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 但是他卡在了第一步,他真的很想脱口而出:老夫为什么不想把武功修炼到最顶尖水准,是老夫不想吗?
当道士的都是有武功底子的,毕竟道教不像佛教那样“博爱”, 杀人凶犯都只要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可以将前尘往事尽数抛却剃度出家, 自从佛教正式在中原发扬光大开始, 不知道多少帝王都因为佛教的藏污纳垢而兴灭佛之事。
佛教免徭役赋税,于是有很多不事生产之人剃度为僧,但这些人只是假僧人,私底下酒肉都沾也就罢了, 还会同女香客行苟且之事,还有不少尼姑庵也是如此,都是以礼佛之名行秦楼楚馆之实,但偏偏佛教给穷苦百姓传递“今生受苦是为来生积福”的理念,深耕于基层, 为穷苦百姓带去了思想上的解脱,是很难被彻底消灭的。
无论被当权者打击多少次,只要世界上有穷人,佛教就会春风吹又生,而实际上有名的寺庙佛陀都是金身,和尚们一个个都长得膘肥体壮肌肉虬结,比绿林好汉更像绿林好汉。
道教不一样,学道的人普遍都比较任性,即便道长们见到困难者也会施以援手,也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比起授人以鱼来说,更喜欢授人以渔。比如说若是有个杀人犯想要拜入三清,道长们会选择直接送他去见三清。
道家比起香火也更讲究自身修行,如今想到捐香油钱积福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寺庙,家里发生怪事儿或是炼丹什么的就会想找道长。
综上所述,道教作为中原本土教派到如今发展不如佛教,也是因为两教侧重点不同,当然,也还有一个曾经提过的最关键缘由,佛教比道教更适合统治国家,再加上秦朝时期某徐姓大骗子的前车之鉴,当权者不一定会扶持佛教,但一定会暗中打压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