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我今天夺嫡成功了吗(386)
如此一套下来,终于顺利开工,如今到兖州的路也已经修了一半了,而他也不知道从哪来的人脉,竟然还联系到了江南的大商队来祁州,想要将祁州的经济带动起来,而他这一行为不仅是利好整个祁州,对隔壁的兖州也很有好处,是以整个祁州和兖州官场都对他大开方便之门,整个流程进展快得不可思议。
合作共赢说得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最关键的是还能平衡好三方,让他们都觉得自己赚得最多从而积极推动事情进展,这样的手段,当官多年的都不一定有,如今却是在一个才入官场的小县令手中发扬光大了。
问起杜县令,他也只说是老师教导的好,至于问起他师从哪位大儒,他只笑而不答。
赫连城说起这事儿还忍不住感慨了一句:“也不知这杜县令的老师到底是何许人也,竟然有如此本事。”
老师本师薛瑾安摸了摸面颊。
两人谈了许久的话,也是有些口干舌燥了,赫连城端起茶壶斟了两杯茶,却在将其中一杯推给薛瑾安的时候,动作顿了顿,他看了薛瑾安一眼,手有些犹豫纠结地摸向了旁边的香烛,“你……喜欢什么味道的香火?”
“棺材铺老板说你这个年纪的大概会喜欢掺了蜜蜡的,我买了一些,这里还有撒了金箔的,有……”赫连城如数家珍的介绍起来。
薛瑾安看着那些祭祀用的东西,默默地打出一个句号:。
他原本以为这些是给赫连庸的,万万没想到最后要被祭奠的是自己,赫连城似乎认为他现在的状态吃东西得靠上供。
薛瑾安一点都不想知道,赫连城现在到底把他当成了什么东西。
薛瑾安澄清道:“不需要,我不是鬼,我的食谱里没有香火。”
他拒绝成为异食癖。
“好吧。”赫连城有些遗憾的收回手,眼神还在香烛上流连。
“那给你上香会发生什么?”会听到我心里在想什么吗?赫连城难得有些好奇。
“什么也不会发生。”薛瑾安想了想,觉得不太严谨,补充道,“给我烧纸我收得到。”
灰信,岑夫子亲测的好用。
这岂不是传军报的利器?真的有这么神奇?赫连城看向薛瑾安的眼睛都开始放光了,要知道八百里加急传信,每次都要跑死好几匹好马,他心疼坏了!
薛瑾安面无表情道:“你可以给我传军报,省下马匹,但我不保证这军报会传到皇帝手中。”
“你要跟我一起架空皇帝吗?”薛瑾安真诚邀请。
赫连城唉声叹气地收回了视线,他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已经上了七皇子的串,但到底也做不出背叛皇帝的事情,他在心里默默问薛瑾安:真的就没有两全之法吗?
“没有。”薛瑾安忍无可忍地说道,“不要在心里说话了,我真的听不见。”
赫连城不太相信地道,“我刚才心里想的你明明都听到了。”
“建议你照照镜子。”薛瑾安预判道,“别想了,点香我也听不到。”
赫连城遗憾地收回落在香上的视线。
薛瑾安成功杜绝了赫连城给他烧香上供的心,他心神归位回到昭阳宫,刚睁开眼,后台就弹出一条系统消息:【你收到一条灰信消息】
薛瑾安不用猜也知道来自赫连城,他打开,硕大的字迹在空中浮现。
赫连城:在吗?
薛瑾安:“……”
薛瑾安直接无视这条垃圾信息,刚准备关闭页面,后台系统消息又跳出来:【你收到一条灰信消息】
薛瑾安数据分析启动,觉得这次又是废话的可能性高达90%,他想要无视,系统却抽风一样嘀嘀嘀的响了起来,弹了好几次灰信。
“你最好是真的有事。”薛瑾安直接点开。
赫连城:看得到吗?
赫连城:收到了吗?
赫连城:字写太小了是不是不太好?
……
薛瑾安面无表情的打开浏览器,连接世界意识开始搜索:灰信要怎么拉黑好友?
这边薛瑾安和赫连城算是友好协商了明日的真人吃鸡对战,而另一边京城工部尚书府中,左孟尝和冯鄞守两位尚书差点没直接打起来。
第150章
冯鄞守来工部尚书府就是为了明天薛瑾安去“吉利”一事, 工部尚书左孟尝向来对自己的作品有着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情结,不仅追求完美也就算了,还不允许有人破坏他的“完美”, 这在店铺正式挂牌营业之前就来提前使用, 很显然是不符合他的美学思想的。
其实原本左尚书还想把开张的日子定在明年的, 不是他觉得作品不够完美, 相反他就是觉得太完美了,里面的每一寸地方都是他精心打造出来的,对他来说已经是艺术品,他想要将其好好收藏观瞻,半点都不想让他有所损伤。
——毕竟他在接手这个工程的时候,就已经充分了解过吃鸡是什么了, 那样激烈的对战势必会对里面的各种器械造成损耗,这无疑是在对左尚书的心脏进行痛击。
左尚书据理力争,不惜抹黑自己宣称这建筑很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被老奸巨猾的冯尚书一眼识破, 随后冯尚书联合兵部尚书许平川, 一文一武强迫左尚书低头答应了开张的日期, 也就是下月初十。
冯尚书觉得这日子还是太晚了,他是恨不得工程竣工第二天就立刻开业回回血,也是实在没办法,户部本来就财政紧张, 自从确定这个工程开始,冯鄞守的精力基本上全都花在这上面了,隐形的成本支出已经叫他每天都要掐着人中打算盘了。
冯尚书想到了这大工程必然耗时巨大,且是个“吞金兽”,却没想到会建这么长的时间消耗这么多的钱, 这地就跟无底洞一样,他每天翻账本前都要先压一粒人参养荣丸在舌下,然后看着那日渐离谱的数目双手颤抖,每算一次账他就庆幸一次,得亏他机智把工部拉了进来分担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