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道,秋分的第二天,喻以筠就随着第一波赶往冰川的北极熊,开开心心上路啦!
他确实没办法长时间游泳,但北极熊扑通扑通入水,溅起巨大的波浪,有几块浮冰被浪花送了过来。
冰川已经开始结冰,浮冰没有那么容易融化。
喻以筠选了一块不大不小,能够随波逐流又不至于把自己摔下去的浮冰,打包了几大块鲸鱼肉,坐着自己的浮冰小船上路了。
喻以筠趴在冰上,观察水面下北极熊游动的轨迹,利用它溅起的波浪作为冰船助推,时不时用爪爪和后腿控制方向。
负责跟拍喻以筠的石头摄影机,没办法跟进水里,呆在岸边无助的看着小狐狸飘远、飘远……
影像传回,拍摄组一片沉默。
“主角没了,现在怎么办?”
“北极太冷了,又是夜晚,我们根本没有plan B。”
纪录片导演死死盯着屏幕,提出大胆的想法。
“不然,我们亲自去跟拍?”
“你疯了吗?那可是夜晚的北极!”
“你的意思是,让我们扛着几十斤设备,冒着零下几十度低温,拍一只在冰上漂流的狐狸?”
导演还没说话,总摄影师突然站了起来。
“这主意可真棒,我愿意去!”他兴奋地说,“漂流狐狸不值得吗?我有预感,这一定是最棒的北极纪录片!”
虽说浮冰能够在海面上漂流,但方向和速度不可控。
喻以筠漂了三天,鲸鱼肉只剩下最后一块,距离最近的冰川依然若即若离。
海浪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每当浮冰靠近另一块冰,海水张力就会把它们推开。
喻以筠望着近在咫尺,却始终无法抵达的冰川,为难地想:难道真的要我游过去?
救命啊!
现在还没有入冬,但温度已经低至零下。
喻以筠爪爪伸进水里扒拉两下,就得换只爪爪。
如果整个跳进水里,虽然冻不死,但肯定会冷成狗。
稍微掌握一点物理知识的都知道,当温度降到零下,绒毛上的水会从液态转为固态。
喻以筠曾经在黄石公园泡温泉,受够了从毛毛上搓小冰晶的苦日子。
“嘤!”水啊!
“嘤嘤!”结冰吧!
小狐狸探出脑袋,试图对海水施放咒语,让浮冰和冰川连成一片。
刚嘤完,背后突然涌出一股巨大的推力。
还没等喻以筠反应过来,浮冰就被巨大的推力送到前方,直直撞上冰川边缘。
撞击瞬间,喻以筠仿佛坐在泰坦尼克号上,只来得及抢救最重要的肉肉。
然后随着‘嘭’一声,他整个摔了出去,在冰面上骨碌骨碌滚好几圈。爬起来的时候,嘴里还叼着肉肉。
喻以筠狼狈地抖了抖毛,怒气冲冲看向冰川边缘,心想是哪个大家伙不讲武德?
他本以为是一角鲸或者弓头鲸,浮上水面呼吸时闲得没事,发现冰面上有只小狐狸,顶着他玩儿。
结果仔细一瞧,发现一艘船驶了过来。
“嘤?”
猪汪露出地铁老人看手机的困惑表情。
北冰洋大部分区域是公海,不限制船舶航行。
可最近几天大降温,北冰洋每天凝固好几万公里,有经验的船轻易不会靠近冰川。
万一被冻住了凿不开冰,要等明年春天才能离开。
除非,船上人的目标,就是冰川。
冬天,北极冰川,风速几百公里,温度零下好几十摄氏度。
世界上除了北极熊和喻以筠这个疯子,谁会在这个时候前往冰川。
——还真有。
喻以筠叼着肉肉,观察了好一会儿,见船上的人抛下小艇,然后全副武装跳下来,手里都扛着摄影机。
“发现小狐狸了,设备正常吗?”
“正常!这款新型设备可以超低温运行,最适合拍摄极地动物。”
“一切OK,但是有个小问题。”
“什么问题?”
“你们刚才停船的时候……好像把小狐狸撞飞了。”
“……”
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勇于自我挑战的摄影师,抬头看过去,跟气呼呼的小狐狸四目相对。
“嘤!”
喻以筠嚎了一大声,叼着肉肉转身跑开。
辗转多世,喻以筠已经习惯摄影师像狂热私生粉那样跟着自己。
有小人咪跟着,虽然牺牲了隐私,但大大保证了安全性。
喻以筠一跳一跳跑开,在冰川上寻找合适的栖息地。
北极环境与南极不同,南极洲是一大片陆地,能够建设科考站等人类设施,探访南极也比北极更容易。
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即使极点附近,夏天也会出现冰盖融化的现象。
因此,北极冰川不像其他结冰的水域,放眼望去仿佛一块平整的玻璃。
冰川之上,那些冻了一层又一层的区域,仿佛嶙峋的山丘,覆满皑皑白雪。
生活在冰川的动物,会在冰山周围凿冰打洞,给自己筑造温暖的巢穴。
“嘤嘤~”就这儿啦~
喻以筠转悠几圈,选中一块凸起的巨大冰山,决定在这里筑造自己的巢穴。
四周都是白茫茫的冰雪,看着就觉得冷。
但常年生活在冰川的动物,几乎都具备筑造‘雪洞’的能力。
深深的雪洞能够把冰雪改造成屏障,锁住内部空气形成保温层,帮助他们在零下几十度的极地保持温暖。
有经验的北极狐,还会利用雪块和冰块堆砌墙壁,把内部布置的非常温馨。
喻以筠自认为已经是成熟的大狐狸啦,筑巢这种事,还不是爪拿把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