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侠同人)我在综武侠世界当姐姐(314)

作者: 阿不不知道 阅读记录

难得遇上山贼拦路这种惊险刺激的好玩事,他们一个都不想错过。

将家将点出三分之二,他们三人便带着这些分出来的家将向大岩山进发。

月月和谢道韫自然不会凑这个热闹,即便是方才这群埋伏在此的山贼暴露之时,她们也没有走下牛车,一直都安安稳稳地坐在原处。

明明两位姐姐和辎重更为重要,谢玄三人却敢带走三分之二的家将,不怕突然冒出其他人偷袭,自然是有所倚仗。

“谢小公子能这般放心地带人离去,想来道韫姐姐的武功品级定然不低。”月月淡笑道。

谢道韫颌首道:“我在出嫁前,武功已达到七品水平,不过嫁人后一直疏于练习,现在应该只能发挥六品的实力。”

“道韫姐姐你能在嫁人前武功便达到七品水平,已然超出这世间绝大多数人。”月月忍不住赞叹道。

谢道韫摇头道:“可惜我嫁人后没有继续习武,早已被许多人赶超。习武这件事向来是不进则退的,我既然选择专心于家庭,总要放弃一些东西。”

很显然,习武便是被谢道韫放弃的一项。

谢道韫文采武功皆可排在当世女子之前列,甚至她的文学天赋还在她的武学天赋之上,她仅靠文采便足以在史书留下姓名。

她并非不自知的那种人,并且诗文一道也比习武更得她的心意,所以她自嫁人后,除了相夫教子、执掌中馈,其他时间都在琢磨诗文。

她的这些时间并没有白费,正是因为她的才名远播,才使得尼山书院特意邀请她担任客座教席,教授学子经史诗文。

谢道韫不欲多提嫁人前的事,便将话题转移道月月身上:“比起我这不值一提的习武天赋。我倒觉得英月你的习武天赋比我更高。还记得你刚进王家门的时候,武功只能说是平平。如今我都已觉察不出你的武功底细了。”

月月笑道:“其实我也不知我的武功是几品,毕竟它涨得也令我莫名。我不过是贪了常读《逍遥游》的便宜。”

因为这个时代推崇老庄学说,月月便选了与之同出一源的逍遥派武功修习。

因为祝家家传的武功品级不高,修习此武的祝英月武功自然高不了,谢道韫瞧她十年前武功不高一点都没有说错。

但是以祝英月狭窄的接触面,她突然得了本绝世秘籍不会给她带来任何好处,只会给她带来无尽的麻烦。

所以月月对谁都说她的武功增长皆因为常读《逍遥游》。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3-02-01 23:58:47~2023-02-02 23:54: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天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74章 祝家女化蝶飞6

在这个时代, 老庄学说乃是主流,许多读书人家中四书五经一本没有,《道德经》、《逍遥游》却是必备之书。

老庄之说意蕴深厚, 无论摆上多少场清谈,都是谈不尽的。

每每翻阅老庄着作,谢道韫都有种常读常新之感, 月月能从中体悟出绝世武功,旁人觉得不可能,但以她之灵悟却觉得此法可行。

每一种武功都有开创之人,为什么到了他们这个时代,就只能修习别人传下来的武功呢?

谢道韫可以确信,祝英民和祝英齐能在这般年纪武功达到四品、五品,绝对离不开月月的指点。

月月帮着娘家兄弟提升武功有什么问题吗?

谢道韫觉得没有。

她同样是王家的媳妇不假,但她体内流淌着的是谢家的血液,“谢”这个字才是贯穿她人生始终的字。

如果她自己开创了一门绝世武功,她第一时间想到的也会是自己的娘家。

作为王家这一代的核心人物,谢道韫自然清楚月月没有将此事告知王家。

月月不打算说, 谢道韫就当自己不知道。

这是月月自己的成果, 和任何人都无关,如何处置全凭她自己定。

王谢两家虽然都是顶级世家, 是天然的士族同盟。但是彼此之间仍存在竞争关系。

早些年“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将王家抬到和如今的皇族司马氏同等地位,谢氏在政治上自然就比王氏低了一头。

也就是王氏自王导去世后衰退了一些,谢氏又有她的小叔谢安崛起, 王谢两家近几年才达到一种微弱的平衡。

这种平衡, 她这个嫁入王氏的谢氏族人对此有着更深的体悟。

谢道韫承认,自己并不希望王氏的势力进一步扩增。

如果朝堂上需要一个世家的声音占据主位, 她希望这个声音姓“谢”。

*

在等在谢玄、祝英民、祝英齐等人归来期间,月月和谢道韫坐在牛车中就《逍遥游》畅谈了一番。

谢道韫本身就是才女,自然不必多说。而月月修习分属于道家一脉的逍遥派武功已是第三个世界,可以说已将对老庄学说真正应用到了实处。

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让这次清谈绽放出不一样的火花。

归来的谢玄看到长姐的脸上露出他许久未见的畅快笑容,就知她此时的心情定是极佳。

“大岩寨的情况如何?”谢道韫见跟随谢玄他们上山的人少了一部分,不由问道。

谢玄轻笑一声:“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位于大汉朝疆土中间的淮泗地区,成为了群雄交战的主要场所,永远是一片断壁残垣。

晋朝统一三国后,这里本应该开始休养生息,逐渐恢复民生。然而“八王之乱”、“永嘉之祸”的接连发生,迫使晋王朝的皇族司马氏一路南逃,在王氏的大力支持下偏安一隅,就此在建康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