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快餐店[美食](150)
“阿进回宿舍休息,我再跑到十二点,晚上挣得多。”
“辛苦辛苦。”
“老家出来不就为多赚点钱嘛,要在我们老家,干比这还累的活都赚不到一半。”说到这,程哥又不得不说下这家店对他们这种外出打工人的重要性了。
聊着聊着,朱春华也说起自己以前在工地时也是早上起来就干活,干完活吃个饭就睡觉,赚钱真是不容易啊。
苗进不插话,就安静听着。直到店里有顾客来打包。
程哥将热乎的茉莉花茶都喝光,整个肠胃被沁香的茉莉花瓣浸润般舒适,打了招呼,又忙于夜色中。苗进回宿舍,要给老家打个电话。
结束营业十点,朱莉算了下今天进账,除去买菜钱,进账13669。
预料之中,毕竟今天是周一,加了一百份外卖还有这些收入已经很不错了。
每天两百份外卖的量一直维持到周五,收入趋于稳定。周末两天又是人挤人,到了工作日,进店的人数又相对减少。但大家在经历了周末的工作强度后,工作日的这点工作量就更好应付了。
朱莉厨房和展菜台两头转,齐豫两百份打包完出来和王琴一起收拾餐桌,朱莉进厨房补菜,她才会到展菜台补位。
刘敏秀与朱春华轮换盛菜和收银,长期低头盛菜肩膀和脖子实在承受不住,轮换着就好很多。
一晃时间到十二月,七号一早朱莉便给齐豫和王琴打了工资,原定五千,她发了六千。这是朱莉与爸妈商量的结果,店里生意好,她们干活不惜力,理应多得,也是激励。
“王姐齐姐,往后店里生意好,咱们就加工资,一直好,就一直加工资,你们这一个月也辛苦了。”
比实际多发一千,往后还有可能更多,谁不高兴。老板看得见自己的努力,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被尊重的,干活更有劲。
王琴这月增加的收入还不止一千。她的自媒体账号因为奇迹快餐店的名气也涨了不少粉丝。粉丝多,视频的点赞数和收藏数就多,一个视频的收入多一点能赚到一百元,加上前面已经拍了七八十个视频,这月自媒体的收入也有一千五。
辞了家政后,第一个月的收入就能到七千五,而且早晚都能接送孩子,晚上八点半准时下班,王琴已经很满足了。把儿子接过来这一个选择算是做对了,生活在一点点变好,努力就看得到希望。
齐豫不在乎一天中多累多忙,她就要一个相互尊重的环境。
大雪节气该喝点姜茶取暖。雪还没有,白胖胖的珍珠圆子可以有。
糯米粉倒入不锈钢圆盆中,揉捏成较硬的团子,再用拇指将团子中间按压出凹陷,塞入一颗豆沙丸子,封口揉圆,黏上糯米粒,在最上面点上一颗红枸杞。
一个个滴溜圆的珍珠圆子整齐码放在方盘上,推入蒸箱。
老姜刮去姜皮,榨成姜汁,红枣去掉枣核,煮成一锅姜枣茶。朱春华将姜枣茶拎到玉米浓汤旁边摆放好,开店营业。
明珠小区的大爷大妈和自习室的同学们每天不相上下,永远排在队伍最前列。
寒冬腊月,赵大爷是所有老人中穿的最少的,同时还是最精神的,比自习室的同学们要精神很多很多。其他老人已经裹在厚重的羽绒衣中,每天出来吃个饭是最大的运动量。
姜枣茶很合老年人的心意啊,结完账放下餐盘,一定要去倒上一杯。
盛雨晴打包完所有的饭菜,用保温杯接了杯姜枣茶。幸好自己的保温杯大,两个人喝没有问题。
这多亏朱莉在群里发了条信息提醒大家——今日大雪,姜枣茶驱寒,同学们可带保温杯来装一杯下午喝。自从和朱莉说过她们在准备考研后,红枣当归汤真的一天不落,每天都有。
学生看到学校导师,总有一股光环在,前不久破灭了,让她仍然有力量面对生活的是朱莉,这家店,还有好朋友陈佳乐。
打包完,盛雨晴转身,“叔叔走啦。”又走几步,“阿姨,朱莉走啦。”
“姜枣茶灌点回去。”
盛雨晴举起手上保温杯,“灌了,灌的满满的。”
吴楠李梦占了张四人桌。李梦抱着一次性纸杯眯着姜枣茶,又辣又香,“舒服。”声音从她的喉咙口溢出,她裹紧羽绒衣,吸了吸鼻子。
唐旭阳没叫到外卖,哼哧哼哧姗姗来迟,进了门瞧见熟悉的两位好朋友,菜已经帮他点好了,“哎呀,坐下就有饭吃,太幸福了。”他拉开椅子坐下,搓搓手。
李梦:“还有更幸福的,那儿有姜枣茶,担心冷掉就没帮你倒。”
“姜枣茶要滚烫的喝下去才有效。”吴楠双手捧着纸杯捂手,小口小口呷着姜枣茶,心里不得不感叹朱莉想得周到。
活该她店里生意好。
辣乎乎的姜枣茶把身体带暖了,再吃一个白胖胖的珍珠圆子。这珍珠圆子两元一个,吴楠点了四个。一口咬下半块糯叽叽。
里面红豆沙放的大方,就是红豆原本的香甜,糯米团子特别有韧劲儿,嚼着不黏牙,还能吃到小颗粒的红豆。由于外面黏了一层糯米,糯米团子嚼起来也很有层次感。
沉迷于粘糯微甜的口感,不知不觉吃完两个。
吴楠见着雪白中间一点红,回去又有练笔素材了。
“我关注一个博主,她就是画这家的菜,每一道菜画的好像要从屏幕中跳出来一样,虽然现在才几千粉丝,我感觉她迟早要火。”说话声音就在不远处。
吴楠听到了,心里一丝异样划过,表面必须维持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