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快餐店[美食](77)
还真是巧了,饼干早一天晚一天吃完,都不会碰到他们。
按计划下午做教材后面七道习题,晚上能补完就补,十点补不完就明天早点起。难得在学校碰到认识的人。应该说,他在华市也不认识什么人。
一起出发前,四人交换了名字。虽说认识,脸也熟,但名字还没知道呢。
朱莉和弟弟妹妹们不再抓瞎式的这边逛逛,那边逛逛。周振也扫了辆车,骑在稍前边,给他们介绍各个学院,图书馆,食堂,体育馆。
不说朱莉,朱文雯和朱文超才知道,原来大学里是分学院的,有教育学院的,地理科学学院的,文学院,心理学院,哲学学院,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等好多好多,光学生宿舍楼就是十几幢,还分布在不同区块,食堂有四个,还有西餐厅,咖啡馆,超市和面包店。
“那哥哥,师范学校读出来就是做老师吗?怎么还有法学院?”朱文雯甚至没听说过哲学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真的有人学哲学?生命科学学出来又是做什么的?法学院毕业出来教什么?初高中都没有这门课。
周振耐心给她解释:“不全是。应该说,只是很少一部分才会做老师。很多人读研或留学时都会选择换学校或换专业,不换的,哪怕是要做高中老师,也得是硕士文凭,教大学的话得读到博士。本科毕业要做老师最高只能教初中。局限性很大的。况且现在只要不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实什么专业的人都可以去做的。读哲学的人毕业出来做歌手的都有。专业和工作没必然联系。”
“自然,如果就读专业和自己的喜好和工作都匹配的,那是最好的。”
“哥哥,你读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吗?”
这个问题周振还真是有一分钟没出声,四人继续往前骑着,“目前不太确定。”
文雯很快就问:“为什么?”
“地理是我高中最好的科目,学起来也轻松,当初报的这个最保险。先进一个排名靠前的大学要紧。再怎么样做个老师没问题。但,我比较倾向于以后做律师。”
这其中牵扯的问题有很多,首先,转专业得等到第二学年,而且原专业两个学期都得考到年级前三十。他自身呢,也对自己的性格是否适合做律师抱有怀疑。
周振想做律师是有原因的,他爸爸在外面打工多年,拖欠工资已经遇到不是一两次了。每次见父亲扛着一蛇皮袋行李哼哧哼哧出门打工,风里雨里晒的,到头来工资能不能按数发都是个问题,心里很不是滋味。
要是不按数发,找理由这扣一点那扣一点,哪怕一点理由不给你,就是蛮横的扣掉一部分,也拿他没办法。因为农民工签的都不是企业职工合同,有的劳动合同都不和你签。
不签能撂挑子不干吗,不行!老板坏透顶了,不签就换人,自然有的是人不签都愿意干。但像他爸爸这个岁数的,已经没有多少工种可以选择了,要赚钱只得干。到时只能由老板看心情给钱。
就算几个月半年白干了,你也没办法告他。一上法庭,人家就拿合同漏洞说事。那合同就是完全按照他们的利益出发的,专在这上设陷阱。闹到法庭,也算是完全得罪老板了,不光这个工地的钱捞不着,他还要打电话给所有认识的工地不收你这个人。
到这一步,文化知识不多的农民工就真叫走投无路了。
这些都算后话,农民工上哪去告都不一定知道。
便民服务多数是摆设,花钱请律师人家才给你认真办事。律师费又得按照全部追回金额的至少百分之十算,五万就是五千,一审解决不了还得二审,还得给二次律师费。
人家老板能拖,农民工拖不起啊,只好再立马进入下个工地。接下来又得看这个老板发工资时是否大发善心了。如此恶性循环。
这些都是周振网上搜到的。
他就想着,如果他成为律师,一切法律条文都能信手拈来了,就不会让父亲再吃这样的哑巴亏。还有像他父亲这样的农民工。
听说当律师干得好的话,是很赚钱的。他如果赚了钱,就不让父亲再外出干活了,爷爷奶奶也不用这么大岁数还种地卖菜了。他要把爷爷奶奶都接到城里享受下便利的生活。
问题是,周振是个说话都要在心里想半天的人,他一直认为自己嘴笨,嘴笨的人怎么做律师?
这种两难问题在这之前完全不在龙凤胎的思考范围内。朱文雯今天不想明天的事,有事还有超超可商量。
这方面是朱莉的局限,她只能用自己做事的思维来,“有没有什么和律师相关的实习,没有特定专业限制的?”
这事周振也想过,“实习也得过法考。除非前台。”
“你本来就是地理专业,找个实习老师应该要容易些吧,或者那些培训机构,或者……家教之类,这些我也不是很懂,教教说不定就知道自己能不能长久的接受做一名老师了。”
周振若有所思,“好,姐姐我先去试试看。”
这问题都缠绕他半个暑假加开学一个月了,虽然每天都很认真努力的上课听讲,但闲下来时又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
小朱姐说得对,反正现在就两个选项,要么地理老师要么律师,律师现在没办法试,先教教地理看,能接受就不用费脑筋想转专业的事了,不能接受那这选项就排除了,只剩下律师了。到时一门心思转专业就行了。
华市师范大学学生找家教工作不难。
朱文超一直没说话,也不问问题。他在想前两天姐姐问的问题,有没有特别想做的工作。嗯……现在还是回答不了,不过他感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