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快餐店[美食](83)
沿着小区一圈走下来,有家做连锁拉面的店大小还合适,两个大门面,厨房和餐桌布局也不用改,就是做面食的厨房肯定跟做炒菜厨房不一样,要改一番。这家店已经挂上“房东直租”了,店家正在往外搬东西。
朱莉拍下玻璃门上贴的手机号码。
还逛了一家,是明珠小区外面的店铺。这小区外面店铺比他们那小区大多了。连锁品牌的酒家,饭店,海鲜自助,烧烤都有。
他们看的这家店铺离明珠小区的大门口很近,原先是家本帮菜馆,布局相对来说更有档次更复杂些,三个门面。有个便利是不用改厨房。
上面也贴了“房东直租”。这家店整体的装修风格,包括外面玻璃门的边框都是黑色的,大是大些,但望进去有拐弯,视野不太好。
朱莉其实最相中它对面那家中餐厅,外墙是超大型玻璃结构,望进去一览无余,而且里面布局简单。进门收银台,再往里是厨房,外面是四个门面的餐厅,没有多余的装饰柱,就是简简单单的间距很开的一排排桌椅。
中午一点多,他们店里还有两三桌生意。
她环顾了一圈,不出租啊。
朱莉眼巴巴地望着里面这几张座位,心想,好可惜啊,每张桌子再紧凑点,中间过道不用留那么大,再多一倍桌椅都放得下。
朱春华和刘敏秀也站在旁边谈论。
“这家店不错,望进去清清楚楚,有什么菜都能看到。我就爱进这种店。”
“座位摆的太开了,空间有些浪费啊。”
“这家店估计租金不便宜,关键人家店开得好好的,不出租啊。”
这一家三口在外面讨论,里面正在吃饭的一家四口以为他们眼馋。
里面的父亲好想说,这家味道一般般,没什么特色,可吃可不吃。但,毕竟是陌生人,也不好提醒。
里面那小孩妈妈说,“一家人难道连在外面饭店吃顿饭的钱都没有?一看就是外地人。”
勉强能够到餐桌的小男孩说,“妈妈,外地人是哪里人,他们难道连一顿饭都吃不起啊?”
女人给儿子剥好虾放他碗里,低下头耐心教育他:“外地人就是没有华市户口的人,家在很偏远的山区。他们吃一顿饭的钱肯定有,但是吃了可能下个月就没钱付房租了。”
小男孩若有所思的“哦”了声。
“所以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找个好工作。咱们以后用脑子赚钱。像他们不会动脑子,只能靠体力赚钱,你看人还老的快。”女人趁机教育小孩,她看外面那岁数大点的女人,穿的这么素,头发还枯黄,觉得自己和她是不一样的人。
又看第二眼,涂的口红色号还有点像她上星期新买那支,肯定是网上二十几买的冒牌货。
男人“啧”了声,不太爱听这个,“跟小孩说这些干嘛?”
坐在爸爸旁边的是大女儿,十岁左右,她没参与这话题,心里对妈妈这话有些抵触,但又不知道具体抵触什么。
玻璃墙外,朱莉看了眼里面他们吃的平平无奇的波士顿龙虾和蒜蓉扇贝之类,她拉着爸妈走了,“再看看有没有别的店。”
转头时她眉心挤在一起,菜咋能做的那么平平无奇。她又不舍地回头看一眼,好馋这个店面。
除了这三家店,其他店都无法入眼了。
这家最满意的是无法拥有了,另外两家,价格相差很大。
明珠小区的三个门面,租金一月两万三,一年一付。他们自己万里小区的,两个门面的,一月一万,半年起付。
不用算了,肯定是自己小区的,她也只支付得起自己小区的。
半天时间都不到,朱莉就和老板打电话决定租下这个店面了,和老板好说歹说,降到九千八。房东一月少收两百,半年就是一千二,损失一千二那已经是割了他身上最大一块肉了。
朱莉一月少付两百,半年一千二,省下来能多买一张桌子了。
约定好七号签合同。
就在今天早上,朱春华和刘敏秀还在车站送小孩和老娘呢,下午几个小时就把店铺定下来了。半天时间,完全意想不到的发展。
朱春华对女儿的安排不发表任何意见。
刘敏秀在家里就有些坐立不安,每天打包卖盒饭进账自然是高兴的,一下子支付出去将近六万元,后续还有装修钱,她需要时间消化。
当然,她不否定女儿这个决定。
没她自己做主开外卖厨房卖盒饭,这些钱一分都不会赚到。
朱莉见妈妈这个房间里转转,那个房间转转,“妈,你沙发上坐着歇会儿,回来就没停过,地板再擦上面那层蜡都要擦光了。”
刘敏秀抹布换了面继续埋头擦,“怎么着也是大事,我干活消化消化。”
朱莉觉得老妈就是现在在厨房打包习惯了,生活刚刚趋于稳定,就怕出现什么变化。她得再带老妈出去刺激一下。
老是一成不变的生活就会害怕变化,时不时刺激下就习惯生活随时随地的发生变化了。
老妈不是要买支口红嘛,去商场买支口红,找点事转移注意力,少放点心思在这六万块钱上,多花点心思在自己身上。
刘敏秀以为是女儿要去买什么东西,没人陪着,她背上斜挎包就走了。
朱春华去菜场买菜,商场他去了眼睛都不知道往哪放,没一处感兴趣的。相比之下更喜欢上次去的大家具城,叫宜什么来着。
假期倒计时,地铁站到处都是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
地铁站上,每个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面色都是暗淡无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