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如修仙(327)+番外

作者: 绮里眠 阅读记录

“我们天剑门,不假他物,只以手中一剑说话!不在意什么与谁并称的虚名。”

“身为天剑门弟子,自然是要把本门放在第一位,不必管旁人如何。”

这一番话说得正义凛然,一众小弟子都深以为然,猛猛地点头。

授业长老欣然拈须微笑,看着满屋的小萝卜头,仿佛看到春日灵田里一株株迎风招展的小稻苗,只待雨随风来,便勃勃抽枝,茁壮成长。

这是人间世最寻常的午后。

高天之上鹰枭长唳,罡风回旋,轻云流纱,天柱建木倚天而立,下彻九泉,沉默而恒久地守望着这苍茫的人间大世。

风吹下九重天穹,吹过浩渺海波,吹过恢弘城郭,吹过一望无际的原野,吹过炊烟袅袅的村落。

吹过起伏相依的山路和峦壑。

连绵回折的山路上,背着柳条筐的少年紧了紧肩上的系带,抬头望向天空。

大日的光辉流在他眼睛里,像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

他只是注视了片刻,很快重新低下头继续赶路,口中温柔地问道:“阿如饿不饿?”

少年背上的篓子轻轻动了动,柔软的绿色阔叶被顶开,冒出一只小小的脑袋,黑漆漆的大眼珠转了转,把捏在手里的树叶朝着少年头上盖去。

少年仿佛背上生了眼睛,反手一探,便将叶子连同小姑娘的手一并抓获了,带着些无奈又纵容的笑意,道:“阿如不要闹,好好地遮着,若是晒久,你又要生病了。”

小姑娘鼓了鼓嘴巴,道:“追哥哥也晒。”

少年轻笑道:“哥哥不怕,哥哥是要保护阿如的,身体当然也比阿如要好——乖一点,很快就到家了,今天打到一只芒兔,给阿如烧兔子腿吃。”

“好哦!”

小姑娘欢快地扑在少年背上,短短的手臂环住了少年的颈子,银铃般清脆的笑声洒满了山路。

不知名的远山之中传来悠悠的樵歌,少年背着小女孩渐行渐远,逶迤的山路宛如接天长桥,通向无尽的远方。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穆天子传·白云谣》

第185章

(一)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钟斯年总是梦见那位刚刚进门的小师妹。

水火各九分的双灵根,若说平凡,自然绝算不上是泯然众人,但若说多么天资绝世,那也实在称不上。

照常理来说,这样的人是不会被他多作注意的——这女孩又不习剑,又不能做他一往无前的修行道途上,试剑的对手,怎么值得他多看一眼?

然而那身影却总是在每个静坐冥思的夜里不期而至,那双眼只在大殿之上惊鸿一顾,清凌凌如波,又像是隔着一层淡薄的雾气,上清山简素的白色道袍披在她的身上,却像一片不经意垂落山谷的云,葱白的手指沿着约素般的腰际滑落,于是他一颗剑心之上本不生尘埃,却在这一霎,被那轻盈的手指拂去了尘埃,生出一种说不出的轻快和沉郁。

他其实本该很少能碰见她。

但她仿佛却又无处不在——

在传法殿外,她低下头很认真地端详路边一株灵草,那草在东明峰是随处可见的,但她侧了侧头,他就看到她发髻间一截苍翠的,灵草形状的簪头,于是平生第一次生出,这种普通的小草,竟然如此纤秀灵绝的念头。

在藏经阁下,她站在宽大的风檐底下,似乎是在等人,于是百无聊赖地抬手,去拨弄檐下垂落成串的铁马,薄薄的银色金属片反射着日光,又散发着防护法阵的灵光,但他竟不知道那一刻在他眼中闪耀的,到底是银光、灵光、日光,还是她纤细修长的指尖。

试剑坪、炼丹室、膳房、启灵台、鹤谷……

钟斯年第一次觉得上清山这么大,他有这么多从前从没有到过的地方。

又第一次觉得上清山这么小,无论他到哪里,都能看到那道身影落在他的眼睛里。

钟斯年从小修行无情剑道,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不在他掌控之内的局面。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在少年钟斯年,把这种令他难名的苦恼,向自己的恩师、上清山执法长老宋如询诉说之后,那位向来冷面冷情、教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的剑修,罕见地愣了一会,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钟斯年看着前仰后合、眼角甚至笑出泪来的师父,有些茫然,又有些愤怒——这种情绪其实于他亦是久违了,但在此刻,他再一次模模糊糊地体会到那种炽烈火焰从心室里烧起的感觉。

然而情绪丢失了实在太久,他连该如何生气这件事都忘记了,于是在宋如询的眼中,只能看到俊秀的少年郎紧紧抿起了唇,绷紧的眉眼线条愈加冷峻,仿佛把眉梢也锻成了一对利剑。

也说不清是良知未泯还是良心丧尽,宋如询止住了笑,一本正经地道:“斯年啊,这就是我们剑修一生中的劫。别的修士渡劫三灾五难,凭什么我们剑修,只要剑道境界足够,就能以弱胜强,越阶而战,就能一路通途,直抵大道?所以每个剑修,都是要渡一次心劫的。”

“渡劫,你得渡过去,不能回避,不能绕着走。听你方才所说,怎么还不敢看她呢?你连面对都不敢,怎么知道要这劫要怎么渡?”

“你要多看她!要看到不能再熟悉,才能找到破绽,才能知道你的心剑要怎么过这一关啊。”

钟斯年被恩师宋如询说得从将信将疑到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