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朕的子孙不可能这么屑[历史直播](142)
于是有的时空在确认了航路之后,竟然开启了民间航道。
就算不是朝廷的人,只要他们有本事够胆量去做生意,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第87章
◎海上贸易◎
有点儿商业嗅觉的人都能看到,出海一次带回来的东西究竟有多赚,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船员,分到的东西也足以让他们一夜暴富,许多人自然就愿意铤而走险。
正好朝廷并不限制商队出海,就有不少人看准了商机想要从中牟利。这样一来,海上贸易就活了起来。
只是出海本来就是很危险的事。
刨除海上随时可能遇到的风浪,还有一些生活在海上专门靠打劫为生的人,商队出一次海很可能回不来。
这依然无法阻挡普通人想要一夜暴富的心。
只是海盗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要是派兵力去清剿,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让他们开始摇摆不定。
一些人坚定的选择了继续海上贸易,持续打击海盗。
一些人则缩了回去,放弃了对海外的探索。
只是虽然他们放弃了,但是他们获取的东西还会一代一代传下去,说不定又有哪一任皇帝重新开启了航海贸易。
至于那些新发现的陆地,是否要将他们纳入版图,朝廷是没怎么考虑过的,地方离得太远了,就算打下来了也不那么好管理,还不如就当成市场赚赚钱呢。
不过远的地方不考虑,近的地方还是可以想想的。
比如说刘彻,他在看到元朝的版图之后,就开始蠢蠢欲动,好不容易才被劝下来。
版图大是好,可是也要考虑一下民生,元朝能有那么大版图可不是一代君王就能打下来的,而是历朝历代的累积。
被骂过穷兵黩武的刘彻也就还能按捺住自己扩大版图的心,转而发展生产,打算等国富民强了再来实现他的想法,那时候谁还能有理由阻拦他?
明明是由盛转衰的时期,西汉愣是因为发展农业和经济还在不停地往上走。
举国发展农业的力量可想而知,大批量的人才投入农业技术的研究中,加上有直播课程的教学帮助,西汉的农业技术发展的飞快。
吃饱喝足之后,普通百姓就有了更多的追求,文化产业也就随之发展起来。
*秦朝
嬴政思考许久之后,并没有像两年前之后那样普及教育,唯一普及的大概就是农业知识了。
在天幕开课之前,他就已经做了很久的传授和普及。
百姓虽然种地,但是关于耕种的知识却不多,基本上完全靠天吃饭,产量不高。但是在发放了高产粮种,教授了好的种植方法之后,粮食的产量一下就上来了。
农民虽然没什么知识,但这不代表他们蠢笨,发现不同的种植方法产量不一样之后,更是调动了他们自己思考如何将粮食种好的积极性,不需要朝廷要求,他们自己就上了心。
除了农业知识,剩下的就是其他方面的教育。
对于到底要不要继续进行愚民政策他思考了很久,最后学着后世开设了学校,还把天子门生那一套学了过来。
只要是他开设的学校教出来的人通通都是他的学生,通通只能忠于他。
这一部分入学的学生人也不全是规则送进来的,嬴政知道,普通人之中也有聪明人,所以他置办的学校里更多是从普通人当中找出来的佼佼者,只要通过了天赋测试,不论男女皆可入学。
而且这些人出身微末,没有什么家族势力,他们会完全的忠于大秦。
这样的学校如今还只建了两个,但是没有关系,以后还会越来越多,为大秦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看了那么多次直播,他已经非常清楚那些世族会对一个王朝造成多大的影响,他不能放任这些世族越变越强。
世家想要左右他?
想都别想!
嬴政不知道他死后大秦会变成什么样子,可是在他活着的时候不会让世家左右他的王朝。
想到这里,嬴政忍不住露出笑意,他已经度过了自己的五十岁诞辰,夏无且说他的身体状况十分不错,再多活十岁不是问题。
这意味着他的未来是可以改变的,就算无法长生不老,也要比天幕中所说的活得久。
至少要打破大秦国祚只有十四年这个魔咒。
…………
至于唐朝,他们所要关心的问题则是,如何避免藩镇割据的出现。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毕竟前朝,诸如两汉时期并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要不是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又给他们招兵买马的全力,东汉也不会出现地方割据。
他们之后的宋朝也是实行的募兵制,他们也一样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
所以就算是实行募兵制,也是有办法避免藩镇割据的情况的。
而宋朝,大概是看到岳飞一路纵马高歌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看到了明朝文官势大,甚至能左右皇帝生死的情况,赵匡胤也就不再那么排斥武人。
他已经明白在朝堂之上,文武势力不均衡不是一件好事。
军事实力容易太弱无法抵御外族入侵,还容易被文官把持朝政。虽然武人掌握军事力量,但只要做好平衡,也没那么容易出问题。
至少得先把河西走廊和燕云十六州收回来,不然长此以往还得出现冗兵情况。
经济上,宋朝已经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他们本就知道其中好处,所以并不限制百姓通过航海行商。
不过海上贸易躲起来之后,海盗也更多了,一度到了商船出海有去无回的情况,大宋不得不组织了几场军事行动,派人剿灭了一部分海盗,情况才变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