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朕的子孙不可能这么屑[历史直播](40)

作者: 亦可名 阅读记录

【不过不管他自己怎么想,他到了之后确实鼓舞了士气,御驾亲征这个事实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

【这种时候辽国忽然说要议和,他可不就是喜笑颜开了吗?议和,立马议和!】

【当时寇准和杨延昭是主战的,因为议和得到的结果只不过是短期的利益,带来的却是长久的危害。只是赵恒坚持议和,他们也拗不过皇帝,只能妥协。】

【议和可是个苦差事,当时赵恒选择了曹利用,曹利用怕自己议和的结果让赵恒不满意,所以提前问过赵恒他的底线是多少。当时赵恒告诉他,只要不超过一百万都可以。】

【赵匡胤:一百万!】

他咬牙切齿,他要赎回燕云十六州也不过才打算攒五十万,超过五十万就打,这倒霉孩子竟然愿意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花一百万上供!

【曹利用也是费劲心思了,才把岁币控制在了三十万。赵恒因此大喜,之后重用曹利用,他也一路高升。】

【赵匡胤:三十万少吗?!朕一分一厘都不想给他们!】

【赵匡胤:这场仗难道打不赢吗?】

【这个不好说,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是没有办法确定结果的,不过赢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当时辽军战线拉的太长,补给是跟不上的,而且当时辽军主将在巡视的时候,被宋军偷袭射杀,算是一个不错的进展。而且当时杨延昭,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杨家将杨六郎一直在研究辽军,分析他们的进军路线和攻击方式,还发现了他们补给跟不上。他当时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和辽圣宗作战的方法,是有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的。】

也就是说,赵恒是在自家有可能赢的情况下签的澶渊之盟。

他弟弟这些子孙怎么一个比一个孬!他还没问,赵匡义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我们接着说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带来了一些好处的,盟约之后双方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双方还进行了经贸往来,是一段稳定发展的时期。】

【只不过其危害也显而易见,北宋每年向辽国上供的岁币高达三十万,一两年还行,时间久了宋朝不得不倾其国力去筹措资金,持续不断的损害国家经济和财政状况。】

【除此之外,因为宋辽两国长期的和平,让两国的兵备松弛。常言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种‘安乐’的状态下,宋辽都从猛虎变成了兔子。而隔壁的金国趁势崛起,灭了辽国不说,还抢了大宋半壁江山,宋辽两国竟然毫无反击之力。】

【对了,灭辽国这件事,北宋也是掺了一手的。】

【秦王绕柱:金国:好兄弟谢谢你!你这么帮我一定是喜欢我,把国土送我你一定不会拒绝的~】

【我老朱家:当时辽国就在大宋和金国之间,属于是大宋防御金国的天然屏障,结果帮着金国灭了辽国,等于大宋直面兵强马盛的金国,宋徽宗真是打的一手好牌啊……】

【鹅鹅鹅:他一个皇帝,唇亡齿寒的道理不懂吗?】

【朱厚照:上了那么多年的岁供,积怨已久,不过这决定也忒没脑子。】

【朱元璋:照照啊,你凑什么热闹。】

【朱厚照:反正他们也打不着耳孙,而且太.祖爷爷您不是也瞧不上他们。】

朱元璋只是不想参合别家的事情,瞧不上也是真瞧不上的,不然他也不会不去祭奠宋皇陵,虽然也没地方可以祭奠了。

朱元璋不说话,就等于默认了朱厚照凑热闹,朱厚照也就开始放飞了。

放飞的还不止是他,还有朱瞻基。

【朱瞻基:他太天真了,他以为宋军攻辽会有北方汉人来迎接,可以不战而胜。】

【朱厚照:但凡他动动嘴,让人去了解一下也不至于做出如此决定。】

【我老朱家:俗话说屁股决定脑子,他就是当皇帝太久,理所当然了。】

【宋徽宗赵佶,现在的人大都认为他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但不是一个好皇帝。】

【一般来说字如其人,他能创造瘦金体这种风骨卓绝、锋芒毕露的字体,按理说应该也是一个有风骨的人,可是行事作风却有些让人一言难尽。】

【他接手的时候应该算是大宋的巅峰时期了吧。他有一个好哥哥,宋哲宗赵煦。赵煦就像是宋朝皇帝里面基因突变了的金蛋蛋,之前一直让北宋吃瘪的西夏被他打到服软,拿到了一片水土肥沃的牧场,还平息了朝堂上新旧党派之争,苏轼就是那时候被一路贬谪到海南去吃生蚝的。】

苏轼:你礼貌吗?!

第31章

◎父慈子孝◎

【我老朱家:哈哈哈哈哈吃生蚝多好啊,现在生蚝很贵的啊!】

【挪威的鱼:就是因为去了这么多地方才变成一个吃货的吧哈哈哈哈哈哈】

苏轼:……

【哲宗八岁登基,十六岁亲政,之后两年就主导了两次平夏城之战,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对外打得西夏萎靡不振,对内处理了新旧党派之争,大力发展经济。想想咱们八岁、十六岁的时候还在干嘛,都在打游戏追番打榜呢吧?就算是清朝的康熙一样和他是在八岁登基,他也是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才平定三番的。就年少时候的功绩而言,哲宗赵煦在皇帝当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可惜他死得早,只活到了24岁。要是多活几年,培养出一个可以合格的继位者,也不至于匆忙之间把皇位交到他这个艺术家弟弟手里,后面的一系列惨剧可能也就不会发生了。】

听到自己被夸本来还挺高兴的赵煦愣了一下,只活到了二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