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聊斋修功德(118)+番外
光这个码头,纵深就有扶水县长了,更别说远处看不到边际的城墙了。
邱娘在码头百米外的一个小渡口靠了岸:“院长,临江郡城到了!”
宋玉善背着包袱,下了船:“你回去路上多加小心。”
告别了邱娘,宋玉善涌入了码头的人流中。
郡城的城墙高百尺,靠近码头的,是北城门。
城门外,排队等着进程的车马百姓络绎不绝。
五扇城门大开。
最边上的两扇小门外排队的人最多,看打扮都是附近村镇的百姓,还有背着刀剑、武器,做侠客打扮的江湖之人。
内侧两门稍大,人少,但车多,队伍也不短。
左侧那门外,都是码头来的运货马车。
右侧门外,马车明显要更华丽一些,应该是达官显贵的车驾。
宋玉善的视线落在最中间那个队伍处。
这个队伍的人最少,所处的城门位置却最好最宽敞,车架和人混在一个队伍里。
有华丽不输右侧队伍的马车;有身带武器的侠客;有环佩叮当,衣裙翩翩的独行女子;有举着算命幡布,破布衣服裹身的跛脚老者;还有拿着小木剑,互相比划来比划去的小道童。
无论哪一队,进城时卫兵都有查验一个巴掌大小的东西,像是凭证。
“老伯,这入城的门有什么讲究不成?”宋玉善拉住一个过路的老伯,塞了一枚银角子,询问起来。
老伯捏着银子,笑出了满脸褶子:“这个我晓得!步行入城的百姓走左三门和右三门,驾马车的走右二门,运货的马车走左二门,仙师无论有没有马车,都走中间那门。”
“老伯,我观入城有查验什么东西,那是何物?”宋玉善问。
“那是身份牌,木字牌是普通百姓,黑字牌是衙役,铜字牌是商人,银字牌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金字牌是官员,初次进城,尽快去府衙办理就行,不仅进城需要,在城中客栈住宿也是要查验身份牌的。”
老伯把自己腰间的木字牌拿起来给她看。
那正面就是一个百姓的“百”字,背面有这位老伯的姓名、性别、出生年份和籍贯。
宋玉善明白了,临江郡城的人员管理比扶水县要严格多了,进扶水县可没有这些检查。
“老伯,仙师的身份牌也在府衙办理吗?”宋玉善问。
她注意到老伯漏掉了仙师的身份牌。
“仙师?”老伯又细细的把她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您是仙师?”
宋玉善点了点头。
老伯腿一软,差点就给她跪下了。
周围排队的百姓也都看了过来。
宋玉善连忙把他扶住了。
老伯回过神来,连忙给她告罪,还要把银角子塞回来:“仙师,这银角子我不能要。
仙师的身份牌在府衙旁边的仙师院办,是玉字牌!”
“多谢老伯。”得到了想要的信息,不等他把银角子塞回来,宋玉善就往中间的那个队伍去了。
此前排在门外的几人已经都进去了,别处的门口都是卫兵把守,这扇门外只有一个坐在太师椅上的年轻道士。
见她过来,略看了一眼便问:“道友从何处来?修为如何?”
“我是扶水县人,凝气境修士。”宋玉善说。
那道士点了点头:“欢迎道友来临江郡城,修士入城,免入城费。临江郡的修士在外行走,仙师令必不可少,道友从此门进,沿路直走到城中心的仙师院,在那里办理仙师令便可。”
“多谢!”宋玉善行了个道礼,便进去了。
第107章 仙师院
进了城,城中之人,无论男女老少,腰间果然都挂有身份牌。
郡城的风气似要开放许多,普通百姓、商户、官员家的年轻女子,在街上逛街游玩的比比皆是。
其中更有不少年轻少年少女,效仿修士穿着道袍。
反而正儿八经挂着仙师牌的修士,穿道袍的不多,仙气飘飘的,繁复华丽的,翩翩君子样式的,身披甲胄的,破烂乞丐风的,什么样的都有。
宋玉善一路往城中心走去,所遇修士,不看腰间的身份牌,与一般的百姓也没什么两样。
他们混在百姓中,逛街、购物、闲谈,与百姓相处的都很不错。
买东西还常有优惠,沿路过来,宋玉善就不止看到一个修士买东西时推拒百姓热情送上的搭头。
街上也有一些修士开的店铺,摆的小摊,与普通百姓的店铺、摊位混杂在一起。
但凡是带与仙师身份牌上相同的玉制“仙”字标识的店铺和摊位,生意比普通店铺和小摊都要好很多。
光顾的修士不少,凡人更多。
一路看来,临江郡城的修士与百姓关系融洽的令宋玉善震惊。
修士进城有特殊通道,百姓效仿修士的穿着,尊称修士为仙师,可见修士在郡城的地位也是超然的。
这很正常,修士到底掌握了非凡的力量。
可百姓只是尊敬,少有惧怕,这却很是难得。
当初她仅仅是当街教训了徐老二一家,扶水县百姓就谈她色变。
而郡城这么多修士,比她厉害的不知凡几,却能有这么融洽。
宋玉善估计郡城对修士肯定有一定的管控措施,否则不会形成这样的秩序。
她快步往城中心走去,估计在那仙师院她便能寻到答案。
临江郡城极大,以她的脚程,也走了半个时辰,才到城中心。
道路尽头,便是城主府。
府衙和仙师院形制相似,一左一右,拱卫着城主府。
宋玉善进入了仙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