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柯南同人)名柯:什么?疯批凶犯竟是我自己(7)+番外

作者: 孤风一醉 阅读记录

“什么?”

所有人扭头看去,看向首个发现死者尸体的报案人,居森永太。

因为毛利小五郎的话,居森永太的脸色迅速灰败下去。

他甚至没有做出狡辩。

目暮十三知道,居森永太的心理防线被毛利小五郎的话击破了:“这是为什么?”

既然杀了人,又伪装成路过的好心人,帮忙报案……

简直太奇怪了。

居森永太抱着头,低声啜泣:“我只是没有想到他不记得我了……所以我一时之间没有控制住自己……”

“你们认识?”

高木涉有些惊讶,翻动着自己手中的笔记本。

因为经过刚才警方的初步调查,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

“三年前,他向我们推销了一份他们公司卖得非常好的医疗保险。”

居森永太缓缓讲述自己的故事。

“上面包含了目前医院里最常见的几大病症治疗,他告诉我们,只要买了这份保险,保证我们以后小病不怕,大病不愁。”

然而,等他们的女儿真正得病的时候,居森永太才发现那份医疗保险上全是坑和限制。

举个简单而粗暴的例子,好比说你断了左手,去医院进行治疗,等找到保险公司时,他们却说保险合同里只有断了右手才行。

所以这左手和他们没关系。

而当你断了右手,那更有意思的来了,他们会说右手缝合的治疗方式不包含在合同里,超出了限制范围,这钱照样不能算。

当然这只是非常通俗夸张的说法,这背后还涉及到对应的病情状况、治疗方式、自费药物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要知道,人不可能刚好对着这些病来生。

居森永太当时哪里知道这些,以为替全家买上保险就多了一份保障。而这些隐晦的问题十和邦义自然也不会和居森永太说,所以只有等暴雷了之后,居森永太才发现水这么深。

女儿的病直接拖垮了一个家庭,而原本寄托的最后希望,也随之破灭。

居森永太因此记恨上了十和邦义。

居森永太是装修工,他今天来医院换楼梯间某层的玻璃幕墙,没想到正好遇到了十和邦义。

或许是这几年的辛劳和悲痛,十和邦义完全没有认出眼前这个沧桑的工人。

不知道抱着怎样的心情,居森永太主动和十和邦义打招呼。

十和邦义不仅没有认出来,还非常兴奋地将居森永太当做了下一位投保顾客。

毕竟工人在外难免受伤,有份保险就是一份保障。

两人在楼梯口随意交谈了下,居森永太背着沉重的玻璃板,准备上楼。

这玻璃板将近百斤的样子,又厚又长,根本进不了电梯,只能居森永太自己背上去。

为了表达善意,十和邦义主动提出在居森永太身后托举包装纸,帮忙减轻重量。

这个行为其实非常危险,但居森永太默认了。

走到一半,居森永太突然询问十和邦义是否记得自己。

这些年接触的人太多,十和邦义哪里还记得对方。

于是,悲剧发生了。

“我真没有想到他不记得我了,那一刻我真的快气疯,所以任由玻璃将他压倒,摔下去……”居森永太捂着脸,声音满是悲怆。

原来居森永太故意将背上的玻璃卸下,砸在身后十和邦义的身上,而十和邦义面对倒下的玻璃,下意识伸手去推,试图阻挡玻璃倒下,而自己则是因为这个力道,猛地摔下了楼。

“等我下楼查看的时候,他已经死了。”

说完这一切,居森永太闭上眼苦笑:“我现在还有些不相信,我竟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而似乎上天也在帮他,发生了这样的情况,那些玻璃竟然毫发无损。

所以居森永太索性去安装好玻璃,才主动报案,伪造自己无辜的假象……

第6章

这个案子并不算难,在柯南的暗中帮助下很快就告破了。

只是听完居森永太的阐述,白川湫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在居森永太被押上警车前,白川湫还是忍不住走过去:“打扰一下,请问我可以问他一个问题吗?”

看着眼前这个突然出现的俊美青年,押送居森永太的高木涉一愣:“你是……”

“哦,抱歉,忘了自我介绍,我叫白川湫,是毛利先生家楼下的咖啡厅老板,也对推理感兴趣。”白川湫笑着自我介绍道。

这里白川湫故意提到了毛利小五郎,暗示高木涉他和毛利一家关系不错。

“啊,刚刚也在现场看到了你,你和小兰一起过来的对吧?”高木涉伸手和白川湫握了握,“我叫高木涉,既然你和毛利先生认识,又喜欢推理,那你就问吧。”

只是……白川湫?怎么感觉有些耳熟。

“谢谢。”

白川湫道谢,看向了居森永太。

居森永太也有些奇怪地看着面前的青年。

说实话,这么好看的青年他也是难得一见,只是这样的人应该和他没有交集,案件的情况他也全部说清楚了,他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还有问题来问他。

“你好,居森先生。”白川湫看着中年人,金色的眼眸中带着锐利和认真,“我只是有些好奇,你杀害十和邦义之前,心中到底在想着什么呢?”

居森永太愣了一下。

……杀人前,想着什么?

其实白川湫更想问的是,他是否也有被莫名力量驱使的感觉,然后不受控制地做出了杀人的选择。

他是否……也受到了剧情之力的影响?

居森永太沉默良久,最后才说道:“我想到了我的女儿,可是她在半个月前去世了……而我的爱人因为承受不住打击,上周刚刚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