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只是朋(27)
周骧镇定多了,他面色如常,将佘佑君填好的表顺时针翻转到自己的眼前,确认无误后问她:“带身份证了吗?”
“带了。”
周骧接过身份证,确认身份证上的信息和登记表信息一致,“小莫,告诉林队佘佑君老师主动自首了。”
就在警方审讯佘佑君时,乐回音翻阅了全部的群消息,从烦杂的消息中筛出了一些佘老师的真实情况。
佘老师在三年级教数学,她还是三年二班的班主任。
在今天之前,乐回音和佘老师的交集主要是全校的集体大会。她们在学校里都不太碰得上面。二年级在二楼和三楼,三年级在四楼和五楼,教师们的办公室位于学生教室的同楼层。
佘老师大学毕业就在实验小学工作,她的教学能力很强,人缘也不错。三年组的老师们说,佘老师是老好人,可惜她不懂得溜须拍马,要不然以她的学历背景和能力,早就混个主任当当。
佘老师的婚姻也与实验小学息息相关。佘老师和她丈夫的媒人是前年退休的白校长。
连乐回音都差点被退休的白校长介绍相亲对象。
白校长介绍的原则非常朴实,首先要门当户对。比如佘老师的丈夫在交通局工作,和教师一样都是铁饭碗。他家是农村户口,和佘老师一样。
据说,前几年佘老师名震了全校一把。
当时她丈夫闹到学校里,找白校长评理:佘老师评上高级教师就要离婚,这不就是势利眼吗?
她的丈夫大闹一场,非说要是离婚就把她的高级职称闹掉。
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在群里提起那场闹剧仍是能活灵活现地描述出一些细节。
学校里很多老教师都认识佘老师丈夫。佘老师丈夫叫马国栋,据说年轻时相貌堂堂,常常来接佘老师下班,两人站在校门口很是亮眼,极大地促进了白校长的红娘名声。
佘老师话少干活多,工作二十多年,有近二十年当班主任的经验。
教师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像佘老师一样——话少能干活。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做不了什么体力活,班级里的卫生和秩序主要由班主任来维持。
小朋友们不会干活,但他们爱说话,每天叽叽喳喳地围在老师身边说话。
像佘老师这样话少的老师,和同事们关系就一般些。
学校里的老师就是那次知道她家里的事情。
后续,白校长劝阻了佘老师的离婚想法。乐回音看到群里有人说,当时不少老师都劝慰佘老师,大家劝她孩子都大了,还折腾什么。烦他就离他远点。
不过,没人说佘老师当年想离婚的缘由,至少乐回音没看见。
有人很吃惊今天佘佑君的案子,也有人想起了旧事而迅速接受了事实。
吴市说大不小,但大家有着自己的联系网,就像周骧说的,我告诉你的情况,你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
这就是吴市,这就是实验小学。
这些好奇心在乐回音眼中是凶器,也是回旋镖。
当年,没人站在佘老师的立场支持她离婚。
就像现在,大部分发言的老师依然站在马国栋的角度叹息:早知道还不如离婚了,就不会把命搭上了。
乐回音通过大家的话,在心里描绘出佘老师婚姻的粗线条。
虽然很不耻自己的心理,但乐回音还是向自己承认了:她就像群里的老师们一样,很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把温顺的老好人佘老师逼上了犯罪的道路。
乐启天周三有晚自习,他一般在学校食堂吃一口,中途不回家。
何白桦也一直没回来,这让很有倾诉欲的乐回音憋坏了。
乐回音竖着耳朵听楼道里的脚步声,终于让她听到了一个有希望的脚步声。
第17章
他比以前会说话了
张思晓迈上楼梯转角的第一节 台阶时,感受到了前方明亮的光线的。她抬眼一看,是乐回音家的门开了,“回音要出去啊?”
“不出去。张阿姨,我可以蹭饭吗?”乐回音头探出门外,手扶在门把手上,露出甜甜的笑。
·
乐回音今天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小,原来张阿姨认识马国栋,而且他们俩还不是点头之交。
“他这个人啊,读书的时候就有些情绪不稳定。我记得有一次他前桌碰到了他的笔还是什么,他都没捡起来看一眼笔有没有摔坏,就开始踹自己的桌子,这样一下就顶到了前桌的后背。”
乐回音:“前桌要他赔偿了?”
“嗐,那时候我们哪懂这些。顶多说个对不起,那还是班主任调和的呢。马国栋这个人,正常和暴躁没什么中间的过渡空间。挺可怕的。听到他这件事,我倒不觉得很吃惊。跟这种阴晴不定的人在一起生活,不是他疯就是你疯。”
“张阿姨,人都会变的,我不是替他说话。我的意思是,你印象中的他是学生时代的他。”
张思晓正在切洋葱,洋葱片辣得她鼻涕眼泪比着赛往下流,乐回音赶紧抽了几张纸,帮她擦一下。
张思晓缓过劲儿了,继续切牛肉,“是啊,他变得更糟糕了。我当然见过后来的他,十几年前他刚升点小官就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结果他在那个位置呆到了死,哎。”
人到中年,吃了一肚子苦,还没来得及退休就去世了,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都会令人叹息不已。
张思晓今天的话特别多,她不停地回忆着过去,从马国栋说到了前桌,然后又跳到了另一个同学身上,说着说着又说到了同学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