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只是朋(34)
闹铃的旋律被乐回音的手心狠狠拍断了。
乐回音捧着凉水往脸上扑,还是觉得头脑不够清醒。
在公交车上,乐回音反复回忆中残余的梦境,尝试解梦。
她猜想梦中的自己代入了佘佑君的视角。昨天周骧说,佘佑君不知道警察已经查到她了,她只是想安静地待一会儿。
警方在验证她的证词,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她说的是假,那她的自首行为就不成立。
乐回音情感上希望佘佑君说得是真的,周骧从证据上目前没能验证她佘佑君说得是假话。
也许是他们俩在餐桌前讨论完这个,就落入了下一个话题——他们二人之间一直逃避的事情。可他们的话在关键处题戛然而止,就像梦中的对峙一样,突然停了下来,没有结局。
到了学校,校园里的一切看起来和昨天一样,孩子们在楼道里尖叫吵闹;值周的班级在楼外打扫卫生;孩子们见到老师说一句老师好;老师们见面打个招呼。
乐回音想起了佘佑君对校园的不舍与眷恋。
她敬佩佘老师这样的人: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感受到了幸福。
她对自己的现在的工作,谈不上热爱,但当下她还不想换工作,因为她在这里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从不知道的事情。
和周骧重新建交,她发现周骧也变了。过去的周骧独来独往不擅长换位思考,现在他会为每一个人找到行事的立场。
这挺了不起的。或许她可以和周骧弥补好过去的一些小缝隙,可然后呢?
第21章
被指控出轨杀人
乐回音想感谢周骧的工作, 给了她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两人的关系。
因为周骧又出差了。这次出差时间很长,他被借调到了纪检委打临时工。
等他回来,吴市已经彻底入了冬。
实验小学老师凶杀案在吴市本地引发了讨论热潮, 即使官方尽量往下压。
压不住就加快案件的完结。
再加上佘佑君主动自首,犯罪事实清楚且证据确实。整个案子的流程走得非常快,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交给了检察院, 由检察院提起诉讼。这些都是周骧抽空拿到手机时,告诉乐回音的。
乐回音的工作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不只是她, 连实验小学的范立春校长因为这件事被叫到教育局几次,这些都是后话。
乐回音和其他五个心理老师的小群近来十分活跃。
因为她们转接了来自学校和班主任的双重压力。
学校受到了大众的质疑:老师竟然是杀人凶手, 你们怎么选拔的老师?
除了质疑, 还有部分恐慌。大部分家长都是沉默的, 小部分家长表达了对学校老师们的强烈不信任和不满:佘佑君这样的人竟然是班主任?
于是,范校长不得不和她们几个人开小会,“你们不是有什么抑郁症表还有什么心理健康表吗,给咱们全年级的老师们都测一下。然后让班主任们把结果发给家长们,安抚一下家长。”
按照范校长的指示,全校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测试。
结果自然全是健康的。班主任们把自己班级授课老师的心理健康情况发到班级群里,有些家长安静了, 也有些怎么都说不通的家长。有些班主任选择了无视,有些把皮球踢到了领导怀里。
乐回音从上班以来, 还没判过卷子,毕竟心理课也没有打分标准。
结果,第一次算分竟然是计算同事们的心理健康表。
范校长再三嘱咐, 一定要心理老师来评估分数,各位老师们不要自己算分数改答案。
乐回音的小群里,五年级的心理老师说:【没有用的, 现在五年级的小朋友都懂如何让自己的心理看上去健康,更何况大人。这种形式下测出的表格,全都是合格。】
佘佑君的案子移交给检察院时,实验小学的老师也刚归于平静。
等佘佑君的案子开庭时,乐回音请假去看了法院旁听。
当天,法院座无虚席。幸好乐回音有内部人员——余然提点她要早些预约旁听。
乐回音就坐在余然旁边。
余然在律师事务所工作,事情一发生,她就想到乐回音是佘佑君的同事,想通过她来争取到佘佑君的案子。
可惜乐回音和佘佑君并没有私人关系,不过后来她知道一切都是徒然。
吴市的很多律师都向佘佑君伸出了法律援手,但佘佑君选择了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
·
乐回音听过余然分析佘佑君的案件,坦白说,听完以后她松了口气。
佘佑君长年受到家庭暴力,她和丈夫有一个儿子,儿子已经签了父亲被母亲杀死的谅解书。
马国栋的母亲常年住在他家,案发当天,马国栋母亲恰好去了女儿家住。马国栋的母亲不签谅解书,她坚决要出庭指认她。
乐回音以为佘佑君要面临死刑,她的认知里杀人是刑事重罪。
余然说要分情况。在家暴反抗案件中,量刑通常结合特殊情境从轻处理。
佘佑君属于常年忍受家庭暴力导致的精神缺陷,同时儿子也签了和解书。按照过往案件审判结果来预估,佘佑君应该会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一开始的庭审过程对佘佑君来说是顺利的。直到马国栋的母亲作为证人出席,她先承认了马国栋曾对佘佑君动手,随后话锋一转,指责佘佑君:“我儿子打你天经地义,你出去搞破鞋,不打你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