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143)

视频的最后一幕,是被吐蕃士兵护送着走出了焉耆城的高富帅,站在车辕上向后回望。

镜头逐渐拉高,站在车辕上的人逐渐变成了一个微不可察的小点,取而代之的是整个西域的俯瞰图。

在群山、瀚海与戈壁之间,河流和湖泊周围形成的一片片绿洲,以及人类在绿洲之上建立起的城池,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少悲欢离合、兴衰成败、腥风血雨、兵戎相向,都在这里上演。

第57章 玩家们的本钱。

四月一日。

天还没亮,整个龟兹城就苏醒了过来。

无论是官兵还是百姓,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他们已经很久没有体会过安定祥和的日子了,至于这种盛大的庆典,更是已经成了年长之人口中时时说起的故事。

所以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到这场带着强烈除旧迎新之感的盛典之中去。

前几日大家就自发地将城市清洁过一遍,又张灯结彩,装饰一新,到今天,所有人便都穿上了最体面的衣裳,早早地吃过饭,就扶老携幼、手捧香花出门,呼朋引伴地往城市西北方向走。

那里是龟兹城的寺庙所在。

早先,这些寺庙其实都是修建在城外的。

因为最初传入这里的是小乘佛教,主张刻苦修身,所以僧人们往往会在城外挑选一个地方,亲手开凿山洞,又在洞中雕琢佛像、刻绘壁画,然后自己就居住在这洞窟之中,日夜修行、虔诚礼拜。

后来大乘佛教取代了小乘佛教,僧侣们开始向普通人传道,但还是习惯在城外修建寺庙、开凿佛窟。

所以像龟兹城这样的佛教圣地,城市周边大大小小的洞窟简直数不清,僧人们都是在此居住、修行。

不过后来战事一起,许多洞窟、佛像和寺庙都遭到毁坏,僧人们也只能搬到城内居住。正好龟兹城里搬走了许多人,西北那一片空出了很多大宅,郭昕就将它们安置在了那处。

虽然有了落脚之地,但毕竟不是正经的寺庙,大抵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些僧人一直都很低调,玩家们进游戏那么长时间,几乎没有见过僧侣们出行。

其实在玩家们到来之前,各家寺庙还组织了一支僧兵,帮助郭昕守城。后来天兵来了,他们便又闭门不出。

今日却不一样,家家户户都房门大开,有小沙弥在门外迎客,进了门,又有知客僧上前引导。

绿洲诸国的王族都崇奉佛法,城中百姓也几乎都是佛教徒,这时看到这些僧侣,已经被他们搬过来供奉在此处的佛像,一个个都忍不住潸然泪下,跪下来虔诚祭拜。

一簇簇香花被供奉在佛前,昏暗的室内,高大的佛像低眉慈目,俯瞰众生。

不过今日,佛像也好,僧侣也罢,都不是主角。

所以在这里烧过香之后,百姓们便又聚拢到了郡王府附近。

之后的表彰仪式会在这里举行。

这会儿,在线的玩家也都挤在这边。

为了让临时玩家也能参与今日的盛事,雁来特意开启了那个“只要玩家不主动下线,今天之内就可以不受在线时长限制”的功能,数量严重超标的玩家和NPC混在一起,将郡王府的广场塞得满满当当,连附近的道路也被堵得水泄不通。

玩家们一看,这样不行啊!

不说现在还没有热闹能看,就算有,那么多人,后面的也看不到什么。总不能让人出门一趟,就是在人堆里挤来挤去,什么体验都没有。

“得想个办法引导一下人流。”

“主要是得给他们找点事干吧,总不能就瞎逛。”

原本今天的各个环节都是独立的,最后商量下来,决定将庙会提前,跟其他的项目穿插着来,让活动显得丰富一些。

于是那些有计划要去摆摊的玩家立刻行动起来,收拾出大包小包,就在人堆里艰难地摆出了地摊,一路从郡王府摆到现在空着的东市那边。

NPC们果然被这动静吸引,顺着小摊逛了起来,人流不知不觉间分散开来。

负责做策展的几个玩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玩家挤一挤没什么,反正都是玩,但是NPC可经不起挤,万一再弄出踩踏事故什么的就不好了。

原住民们逛到东市,才惊讶地发现,这处被废弃的市场里,不知何时已经开了很多店铺,竟也有几分热闹的气象。

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这里的店铺只会是天兵们开的。

如果是平时,看到这样的店铺,大多数人都会避而远之,不会随意进去。但今天人多,又是这种喜庆的日子,大家都愿意看个新鲜热闹,于是认识的人互相鼓着劲儿,也就壮着胆子走进了店里。

后面的人一看,自然迅速跟上。

要说,这天兵的铺子确实跟原住民的不一样。

现在的店铺,基本上没有将商品展示出来的,都是要么放在柜台下面,要么放在后面的仓库里,商定了要买,店家才会取出来。至于价格,基本都是看人下菜碟的,能讲到什么程度,全看你跟店家的关系和砍价的手段。

天兵的店铺里却是放了很多的货架,将所有东西都摆在了上面,每一件都明码标价。

叫人看一眼都心跳加速,生怕遇上了窃贼和强盗。

不过转念想想,天兵的店铺真的有人敢抢吗?就算真有,他们应该也有手段应付。

大伙儿放下了替天兵操的心,就好奇地逛了起来。

逛了一家,还有一家。

有种将这十几年的热闹都一次性看完了的感觉,尤其天兵们摆出来的商品,有些一看就是值钱的,但还有很多都说不出究竟是个什么,也都规规矩矩标了价格摆在柜台上,叫人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