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193)

这事横看竖看,怎么也怪不到唐军身上。

以前焉耆还是安西四镇之一的时候,每一镇的镇将都是由本国国王担任的,大唐虽然也会派遣官员和将领,但都是辅佐之职。就连安西大都护府,治所虽然设在龟兹,官衙也是在城外单独修建的。

不管私底下如何,至少表面上摆出不干涉当地内务的态度,给足了他们尊重和体面。

尤其是郭昕这个武威郡王,虽然军事上的手段铁血强硬,但日常相处却是谦谦有礼,令人如沐春风。

真正破坏规矩的是吐蕃人。

一个节儿都能凌驾于自己之上,还大摇大摆地占据了焉耆王宫。

所以龙授这个由吐蕃人扶持起来的焉耆王,其实从来没有在这座焉耆王宫里住过。

此刻他站在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宫殿之外,心中除了紧张与惊慌之外,又有几分隐隐的期待。

唐军回来了,那么一切会被“拨乱反正”吗?

如果现在主事的人仍是郭昕,这一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龙授已经打听过了,郭昕虽然还在,但已经不管事了,如今这位四镇节度留后是他的义女,已经全权接手安西军在西域所有的事务。

而他对对方却全然无知。

没有等多久,一个天兵从里面走出来,好奇地打量了他几眼,才说,“雁帅正好有空,跟我来吧。”

龙授连忙跟上。

一路上他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但还是能够十分明显地感觉到,这座宫殿的氛围,与之前大不相同了。

行走在这里的几乎都是天兵,他们的言行举止其实并不像在外面那样轻佻,应该都是有正事的,但是那种昂首阔步的姿态、旁若无人的谈笑,打破了宫殿本身的庄严肃穆,变得既利落又活泼。

虽然没有抬头,但走着走着,龙授还是发现了不对劲。这个方向,好像并不是去正殿的。

确实不是。

没多久,他就在校场上见到了正在练习长槊的雁来。

跟她对战的人是白真珠。

这妹子也是个执着人,雁来当时为了安全考虑,没有带任何原住民过来焉耆城。但收到她让玩家送回去的信之后,白真珠立刻带着其他几位亲兵赶了过来。

好在当时次仁斯塔已经开始龟缩不出,倒是没碰上什么危险。

正好雁来箭术练得差不多了,感觉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提升,开始主练长槊,便继续让她担任教练和陪练。

这玩意跟弓箭不一样,虽然也可以自己练,但有人对练效果更佳。

但见场上,两人身随槊动,战成一团,一时只能看到槊锋寒光点点,如果朵朵梨花绽放,槊杆则如一条灵蛇,在主人手中随心而动,或点、或扫、或压、或挑,灵巧至极。

龙授有些吃惊。

他已经见过了安文静,听他说起雁来入城那一天的凶险,以及她那一手令人过目难忘的连珠箭,但没想到,她除了箭法,长槊也使得这样好。

除了快和狠,练习长槊更重要的其实是这个“巧”字。因为槊杆是软的,所以反作用力也有一股子韧性,不能用蛮力硬抗,而是要顺力而动,借由这股力让自己的动作更快,更难以防备,同时还能在防守与进攻之间灵活转换。

要练出火候,可不是容易的事,所以才有那句“月棍年刀一辈子的长枪”。

雁来的长枪其实还在熟练级,要说多令人惊艳也是不可能的。只是她那么年轻,已经有了那样的箭术造诣,长枪也使得有模有样,自然就令人惊艳。

不过也是,她能被郭昕收为义女、委以重任,又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做出诸多大事,必有过人之处。若因为她年轻,又是女子,就生出轻视怠慢之心,恐怕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龙授这般想着,态度越发谦恭。

一场打完,雁来将手中长槊交给白真珠,从另一个亲兵手中接了帕子,一边拭汗,一边往他们这边走,然后直接从台上跳下来,笑着朝他招呼道,“怠慢大王了。”

龙授连忙低头,口称不敢。

他没想到雁来会这样“不拘小节”,难免有些不自在。

可是转念想想,若她是个男子,在校场这样的地方跟自己见面,不摆架子、不用礼仪,那就是表示亲近,是龙授求也求不来的待遇。如此,又怎能因为她是女子,就觉得这样不合适呢?

上位者没有什么合不合适。

再说,雁来也不是普通女子。身为“天兵”的主人,她虽是□□凡躯,但终究与凡人不同,自然也不受那些世俗的条条款款束缚。

龙授自己说服了自己,态度也渐渐放松下来,“能瞻仰雁帅英姿,是小臣之幸。可惜小臣年事已衰,力不从心,不然早就忍不住开口,请雁帅赐教了。”

真会说话啊……雁来打量了他一眼。

听着是奉承,其实是趁机说出“年事已衰”这四个字,表明自己没有任何争权夺势之心。

难怪能在吐蕃人手下做事。

对方如此识趣,雁来也省了不少事,所以她脸上的笑容也更真诚了,“听闻大王家中有不少子侄,都很有才干。若是大王愿意,也可以叫他们出来做事。”

龙授大喜过望,“多谢雁帅!”

他虽然一早就打着“拨乱反正”的心思,安文静也确实在拿下焉耆城的事情上出了一份力,但是龙授也没指望凭借这点功劳就能如何。

明眼人都知道,如今这座城,是雁帅的城,是天兵的城,却唯独不是焉耆人的。

龙授之所以紧张担忧,也正是因为前途未卜,拿不准雁来对他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