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242)

“不能不用。”郭昕拍了拍她的肩膀,示意她往后面看,“你可知大家盼这一日,盼了有多久?”

雁来抬眼一看,就见龟兹城的百姓也都正面含期待地看着她。

郭昕说,“这些百姓可不是我们发动的,是听说你要回来,自己跟上来的。

不仅来了,手里还捧着各色香花。

雁来发现,西域人是真的喜欢鲜花。家家户户但凡有条件,都会栽种一二。遇到各种节日庆典,却又不吝摘下来奉献。就连早市上,也能看到不少男童女童提着篮子售卖刚刚从枝头采摘的花朵。

这些位于沙漠边缘、常年与风沙共存的城市,也因此被妆点得添了几分清丽。

今天,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值得摘花的庆典之日。

雁来也明白了郭昕的意思,要是只有自己人,那一切从简也没什么,但既然跟来了那么多的百姓,该有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

于是只能无奈地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马车。

不过她坚持将郭昕也留下了。

“不该如此。”郭昕忍不住摇头,“令不可出于二门,这荣耀也只能归于一人。”

“义父就放心吧。”雁来才不会说她是拉郭昕来分担压力的,只是笑道,“您为龟兹城所做的一切,百姓们也都铭记于心,就算现在不管事了,这车也一样坐得。”

郭昕则是想到她的根基终究不是这些普通百姓,只要自己不施恩于天兵,其他时候大可从容一些,便也不再多言。

不出雁来预料,当马车缓缓前行,经过迎接的百姓时,他们都将手上的香花抛上了车。

有玩家觉得有趣,也过来凑热闹。

雁来坐在鲜花堆里,只能庆幸他们扔的不是瓜果,不至于被砸伤……

出城的百姓太多,排成的队伍绵延数里,待马车驶过他们,龟兹城也就近在眼前了。

聚拢来的百姓一直跟到郡王府,久久不愿散去。

雁来虽然一直都在外面,但有不少玩家经常回来,自然也会带回外面的战况。龟兹城从上到下,都知道了雁来的丰功伟绩,这一回出门,非但拿下了焉耆城,还连西州城也一并收复,将吐蕃人和回鹘人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消息太过振奋人心,以至于根本不需要官方暗地里推动,就迅速传遍了整座城市,也让一年比一年狼狈、被压得喘不过气的百姓扬眉吐气。

安西军,终于又有了印象中那支大唐雄军的模样。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跟大唐没什么关系,全是因为雁来。

龟兹城一度非常封闭,不管是吐蕃这个敌人还是回鹘这个盟友,都不会告诉他们大唐的消息,就连咸安公主这个大唐公主,也很少能传递这方面的消息。

不过切断了联系这么久,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大唐恐怕早就已经放弃他们了。

很多人不理解。

但随着玩家的到来,就算雁来给玩家设了限制,很多东西都不能说,但各族的俘虏嘴里也能问出不少消息,他们也就渐渐明白,大唐早就已经分身乏术、自顾不暇了。

内部的叛乱、方镇,外面的回鹘、吐蕃,哪一个都比西域的局势更紧迫,更需要投入人力物力。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那也就罢了,毕竟西域很早就已经不再指望来自大唐的援助,无论是钱粮还是兵员,他们都习惯了靠自己。

令人伤心的是,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大唐引回鹘为助力,后来朱泚叛乱,大唐又请来吐蕃大军平叛。

为了保持与回鹘的友好关系,大唐不仅答应了绢马贸易,还数度下嫁公主。而为了酬谢吐蕃的帮助,先帝更是许诺将安西北庭拱手相让。

虽然吐蕃在平叛过程中左右逢源,根本没没出什么力,叛乱平定之后,也因为宰相李泌的反对,德宗最终反悔,并未真的割让这片实质上已经不由大唐做主的土地。

但大唐背弃了西域,背弃了这里还在作战和抗争的数千将士、数万百姓,却是不争的事实。

人们仍然念着大唐、念着长安,可是心里也渐渐明白,现在的大唐,早已不是他们魂牵梦萦的那个盛世大唐了。

所以同样不用任何人去宣讲,大家也都知道,真正为龟兹、为安西带来转机的是雁来和她的天兵。

天兵虽然也顶着“唐军”的名号,但其实与大唐并不相干。

简单来说,如果雁来想自立为王,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追随她,哪怕是唐人。

“民心可用啊!”下车时,看到这一幕,郭昕不由微微点头赞叹。

虽然雁来手里有天兵,可是治下的民众,依旧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现在所有人心里都向着她,治理起来自然也容易。

雁来也望着门外的人潮,道,“是啊,百姓不过是想活下去、活得好一点。谁能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信谁。”

愚昧吗?是的。

可是这种愚昧,并非他们自己的选择。

千百年来,所有的统治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同样的方式来管理他们,放牧他们如同放牧牛羊,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吃草、产奶,等干不动活了,还要杀掉吃肉。

所以雁来才不觉得郭昕跟自己坐一次车,就会对人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因为她本来也不是用他们的老办法来治理领地。

她收回视线,对郭昕道,“这段时间在外面,很多事情都耽误了,我这里还有不少事务要与义父商议。”

“不急,你这才刚回来,一路奔波辛苦,还是先好好歇一歇,回头再议。”郭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