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388)

“那陇州就不去了?”

“是啊,休整要休整多久?”

“我还是想赶路,还熬得住!”

“是啊,都到这里了,咋能不走了呢?我还要送我阿翁阿婆和阿爷阿娘回乡安葬呢。”

裴三郎下意识地按了按怀中的包裹,摸到那圆圆的形状,这才安心了些。

天兵准备了足够的车,马车、驴车、牛车,甚至连骆驼车都有,他们的行李也都放在车上,好多些力气走路。但裴三郎还是将阿爷的骨灰单独背在了身上。

队伍里几乎家家都带着骨灰,回到大唐,不仅仅是活着的人的期望,也是代代相传的念想。

所以一路上再辛苦,都咬牙坚持住了。这眼看就快要到了,这时候突然说要停下来休整,大家当然都不乐意。

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大,裴三郎连忙爬上了一旁的车辕,大声道,“大家听我说!”

队伍本来就是按照乡里编的,都是熟人。裴三郎平日里就有本事,又当了一路的队头,大家对他都还算信服,渐渐安静下来。

“我知道大家心里着急,我也急,但天兵既然这么安排,自有道理。”

“那你说说,有什么道理?”

裴三郎噎了一下,不过急中生智,他立刻就找到了一个需要停下的理由,“咱们不能光想自个儿,也想想那些老弱妇孺,一路上遭了多少罪?我们这些青壮还熬得住,她们可熬不住!”

这下大家都不说话了,谁家里没有妻儿老小呢?

要不是天兵给腾了车出来,他们也不可能抛下家小自己走到这里来。

裴三郎却是一下子将思路都理顺了,继续道,“再说,我听阿爷说过,这边疆过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这么些人,就是到了陇州,人家也不会放我们进去的,得先上报朝廷,拿到了文书才行。”

“这消息一来一回,还不知要耽搁多久,与其去陇州附近干等,不如先在这里休整,安西军的营地,怎么也比雪地睡起来舒服些!”

最后一句话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也都觉得他说得有理。

裴三郎从马车上下来,才发现负责分管他们的天兵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过来了,也站在下面听呢。

这中年汉子不由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道,“郭娘子,我没说错话吧?”

“说得很好!”玩家比了个大拇指,“就是把我的话都说完了,哈哈哈!”

周围的人顿时哄笑出声。

消息都传达到位之后,人群继续缓慢向前移动。

虽然嘴硬说还能熬得住,但一想到马上就能进营地休息,大家的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又往前走了一段,裴三郎才明白之前的骚动是怎么回事。

从这里抬头往前看,仍然只能看到荒芜的群山和黑压压的人头,可是那荒芜的山头上,此刻竟飘扬着一面大红的旗帜,当它在风中舒展开,就露出了上面绣着的大大的“唐”字。

冰雪凛冽、寒风呼号,阴沉沉的天气里,那个字却像是会发光。而那光又像是带着暖意,驱散了这一路的疲惫与严寒。

安西军的旗帜所在,即是大唐!

第一面红旗出现之后,路边就能随处可见插在沙丘、荒山乃至是冰山上的红旗了。

众人走在这条路上,一种回到自家地盘的安心感油然而生。

这一路走来,大家该新鲜的都新鲜过了,能聊天的内容也都重复了不知多少遍,再加上要节省体力,早没人在路上谈天说笑了。

但这会儿,所有人好像又重新有了兴致。

哪怕没话说,只是互相吆喝着名字,也是欢喜的。

裴三郎一路都在接受天兵的培训,这会儿一下子就来了想法,他转头看向自家坐在马车上的几个孩子,眼圈发红地笑道,“阿爷教你们唱的歌儿,还记得不?”

几个孩子都点头,他就道,“那你们唱一个。”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哥起了调子,“青海长云暗雪山——”

稚嫩的童声穿透寒风,飘散出去,立刻就有人加入了进来,然后人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直至震颤雪峰、响遏云霄。

裴三郎摸着怀里的骨灰罐子,张了张嘴,也想跟着唱两句,却只发出了一声呜咽。

明明还没到大唐,他却觉得已经回到家了。

……

真正看到所谓的“安西军的营地”的那一刻,队伍里的每个人都惊呆了。

那根本不是什么营地,而是一座小小的城池!

就连亲自给玩家下发了这个任务,隔着镜头亲眼见证了这个小小城寨是如何在三个月内拔地而起的雁来,看到它的时候,心下也颇受震动,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难怪队伍要留在这里休整,能住在屋子里,肯定比在雪地里睡帐篷要舒服得多。

话是这么说,但其实要将整支队伍都塞进去,还是有些勉强的。

好在玩家不需要在游戏里睡觉,不考虑他们的话,剩下的人挤一挤凑一凑,勉强也能安顿下来。

而且地方虽然挤,屋子里却很暖和。

按照天兵的说法,好像叫什么“集体供暖”,所有的屋子都一样。而且因为要供暖,热水是不缺的,所以大家还能排着队去洗个澡,把这一路穿得十分埋汰的衣服换下来。

这一路奔波辛苦,所有人都是强撑着,雁来其实也一样。她可以加点,体力和精神比一般人强一点,但也没有突破人类的极限,这会儿洗了个热水澡,困意就上来了。

强撑着困意去看了一下郭昕,跟大家一起吃了一顿热汤饭,回到房间,雁来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就失去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