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426)

不然雁来何以要征辟那么多的属官,又何必如此礼遇他们?

等到真的开始上手办事,他们才发现,天兵虽然不会作诗,但绝不是粗鲁无文。相反,那种处理事情的条理和效率,处处透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虽然也人抱着士人的骄傲,觉得这些俗务都是小吏的职责,不是他们这种身份的人应该过问的,不愿意去帮忙,但都选择到安西军来历练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脚踏实地的。

如此,倒是又替雁来将这群官员又筛选了一遍。

雁来也没嫌弃那些不会办事的人。

现在安西军已经站稳了脚跟,物质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也是时候着手提升大家的精神生活水平了。这些人既然不愿意干实事,那就让他们去搞教育、文化、娱乐工作就是。

总有一款适合他。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要等回到西域之后再去考虑,当下,这些官员的加入,倒是切切实实地帮了雁来和玩家的大忙。

比如……她们之前根本没想过,这一路收拢流民,还需要跟当地的官府打招呼,更不用说上书朝廷了。但安西军既然还承认是大唐的一部分,这些流程就不能漏掉。

毕竟人口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他们这可是要将两万多人带离唐境!

要知道,大唐对于本国人口的流出,管理是相当严格的,官府甚至不允许商队离开国境去做生意。就是当年西域还属于大唐的时候,往来的商队也都是胡人组成的,汉人不被允许越过玉门关——就连胡商在大唐境内娶的妻子,也不许带走。

所以当年玄奘西行取经,就是偷渡过去的。

听他们讲完这些政策,很多玩家都傻眼了。

“一直说大唐开放、包容,什么万国衣冠拜冕旒,敢情都是洗脑包?”

“也不算是洗脑包吧,大唐还是很欢迎各国来客的,什么波斯王子、新罗王子之类的在大唐做官的也不少。”

“貔貅在世是吧?只许进不许出。”

“唉,所以说也不用对封建王朝抱太多的希望,再怎么开放包容,他也是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啊,三座大山在上面稳稳镇着呢。”

“话是这么说,但我感觉应该也是事出有因吧,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每一条离谱的规定,背后都有一个更离谱的真实案件。大唐八成是在这种事上吃过亏。”

“也是,至少胡商拐卖大唐人口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玩家们完成了一次逻辑自洽,而官员们也准备好了各种文书。

沿路的官府暂时不需要考虑,他们估计也正为这些流民焦头烂额,雁来能把人带走,他们巴不得呢。

现在看着只是是流民,真到饿急眼了的时候,摇身一变就是土匪甚至叛军了。到时候朝廷可不会管流民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么过来的,只会指责他们治理地方不力。

倒是朝廷方面,尽管李纯最近有些焦头烂额,对天兵也生出了畏惧心理,但还是不想看到他们带走那么多人。

至于政事堂里的宰相们,就更不用说了。

两万多人,这已经抵得上一个小县城的人口了,怎么可能就这样把人放走?

至于说这些都是流民,是大唐养不活的,之前也没人愿意管他们……朝廷可不管这些道理,既然没死,那就还是大唐的人口,要继续缴税服役的,你要带走,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吧?

当然了,现在是个人都知道朝廷对地方的掌控也就那样,他们想不想是一回事,有没有实力来管又是另一回事了。

尤其这还是安西军。

所以针对这个答复,官员们迅速分成了两派。

老成派认为,安西军也是朝廷的一部分,只要将这两万多人登记成安西军境内的人口,如数给朝廷纳税,那朝廷也挑不出毛病来。

激进派则认为,既然是已经被朝廷放弃的人口,那安西军捡到了就是他们的,有这钱给朝廷交税,自己留着花不香吗?朝廷要是不同意,那就让这两万人直接去长安城求活。

他们甚至都有点后悔自己“多管闲事”,给朝廷发文书了。

要不然,安西军直接把人带走,也没人敢拦着,朝廷想必也不会事后追究。

两边吵得不可开交,雁来在一旁看着,颇感欣慰。

……

“雁帅,您怎么一点都不着急?”跟在雁来身边充当亲兵的一个玩家忍不住问。

“急什么?”雁来反问,“现在这么多人滞留在陇州,该着急的不是我们。”

玩家还是气哼哼的。

第四天灾一向都是直来直去,不服就干,对于这种扯皮的事很不耐烦。朝廷唧唧歪歪,不就是看雁来好说话吗?直接派兵把长安城一围,什么皇帝宰相都会老实了。

雁来能猜到她们的想法,但这个世界毕竟不止是一个游戏。不到万不得已,她不愿意跟大唐兵戎相见。

至于这次的事情,雁来觉得也不完全是坏处。

至少对于这批离开长安,追随她前往西域的官员来说,算是一场考验,也是一个教训。

目前的进展,雁来还算满意。

因为他们虽然分成了两派,但不管是哪一种观点,显然都已经开始转变心态,将自己当成安西军的官而不是朝廷的了。

要说他们从此就完全站在安西军这边了,也还不至于。

只不过这些流民都是一路上大家一个个收拢过来的,他们登基过流民的信息,了解过流民的来历,也知道流民这一路的经历有多么痛苦和绝望。本来就是共情能力相当强的文人,看不到也就罢了,自己亲眼看到、听到、知道了,就不可能再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