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556)

雁来不知道自己一不小心把人吓到了,她只是来打卡的,所以很快又起身告辞。

在玩家的帮助下,白居易和元稹租的房子就紧挨着,所以得知她还要去白居易家拜访,其他人便也跟着过去了。

结果一行人才到门口,就撞上急急忙忙出来叫医生的玩家。

杨夫人要生了。

也不知道该说是巧还是不巧。

但既然来了,众人也就进去跟着一起等。好在这一胎还算平顺,大概三个小时就平安生产,母女平安。

到这个年纪才做父亲,白居易已经等出了一身的汗,这时得了消息,总算松了一口气。

听说是个女儿,他下意识地看向雁来。

生男生女的情况,他当然都考虑过。若是在以前,想到是个女儿,他心下多少会有几分失落,毕竟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植于每一个国人的心中,就算是现代人也不能免俗,何况这个时代?

但现在情况有些不一样了。

雁来太年轻了,还不到二十岁,假设她能活到六十,那至少还有四十年的光景,她和天兵会继续影响这片土地。在天兵治下,作为女子也能活得很好,甚至更好。

四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白居易想不到,毕竟他也还不到四十。

但从安史之乱到现在,也不过五十年而已。像白居易这样亲历过战乱的人,深知世事变化无常,未来的事无法预料、更难以抵抗,他能为孩子打算的,也只有这一世。

这个孩子由天兵亲自接生,注定会在她们的关注下长大,是女儿或许更好。

思量间,孩子已经被抱出来了。

几位客人凑上去欣赏了一番,难免要想些吉利话来夸一夸。这对他们来手是基操,但雁来就麻爪了。想来想去,只能问,“白先生可想好孩子的名字了?”

虽然尊重这个时代的风俗,但白大娘确实不好听……

白居易顿时警惕起来。

这个时代的长辈和上位者都很喜欢给人取名、取字,对孩子来说,这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也算是一种祝福与看重。

但白居易初为人父,早就满心兴奋地取了好多名字备用,还为此跟陈老夫人和杨夫人商量过许多次,只是还未最终择定。

要是雁来赐名,他是答应呢,还是答应呢?

“取了几个备用,只是难以抉择。”他试探着道。

雁来点头,“可以问问孩子她娘的意思。”

白居易应下,见她不再说别的,居然还有点失望。

不过这念头也只一闪而逝,他就被玩家叫过去,学着该怎么抱孩子了。

雁来一转头,就见一旁的孟郊看着孩子,眼中有羡慕,也有伤痛。就在前两年,他接连失去了三个孩子,最小的那个也还在襁褓之中。按照论坛上玩家们的猜测,很有可能是流感之类的传染病,小孩子抵抗力差,就没了。

到他这个年纪,恐怕也很难再有孩子了,现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降生,自然不免勾起伤心事。

雁来纠结了一下,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戳了戳韩愈,示意他过去安慰。

结果韩愈大概也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他是个直性子,也说不出婉转的话,思来想去,干脆跟孟郊说,“符郎最近已经开始学作诗了。”

雁来:“……”什么叫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亏得孟郊给他脸,居然还顺着这话夸了一下,韩愈就又接着道,“他在长安时,拜了个老师学作文,如今开始学诗,我也想给他找个好老师,不知东野可愿意收个弟子?”

好吧,看来是误会他了。

这个时代讲究事师如父,韩愈让自己的儿子拜孟郊为师,既是想慰藉他膝下空虚的寂寞,也是让这孩子承担养老丧葬之事的意思。

这可是韩愈的长子,这份心意不可谓不重。

但孟郊却摇头拒绝了,“我的诗学不得,退之还是再觅良师吧。”

这话听得人心酸。

孟郊写了一辈子的诗,他用诗来追逐功名,也用诗来安慰自己追逐功名失败的痛苦。他曾经发誓说“终当罢文字,别著逍遥篇”,可到了最后,却又是“至亲唯有诗,抱心死有归”。

他不像韩愈、柳宗元和白居易那样,对仕途还抱有期望,或者就算不作诗也还能做文章。

离开了诗,孟郊一无所有。

但现在他却要亲口对他最要好、最了解他的朋友说,我的诗学不得。

雁来上前一步,打断了两人之间凝滞的氛围。

对上看过来的视线,她自然地笑道,“说起来,有一件事一直想要拜托诸位,但一直不得空提起,就耽误到了现在。”

见两人都被自己的话吸引,雁来才继续道,“都知道天兵不懂诗,但天兵都很喜欢诗,这一点也不假。听说天宝末年以来,战火连绵,许多名家之作都多有散落,因此我一直有心想将这些作品搜集起来,刊印成册,传承后世。”

韩愈和孟郊都是眼睛一亮。

以文字为业的人,又怎么可能拒绝得了这样的诱惑?

所以听到雁来说,“只是这事没法靠天兵来做,只能仰赖诸位。”

韩愈立刻满口应下,“这又何尝不是吾辈中人的心愿?只是一直以来穷愁困顿,有心无力而已。难得雁帅有此志向,我等自然愿附骥尾。”

而后他才反应过来,雁来在这时候开口的用意。

相较于给孟郊送一个排遣寂寞的孩子,不如给他找一件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事情去做。

到时候,他的名字也能随着这些作品一起永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