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588)

他们组这个队,就是要做一件足够惊世骇俗的事。这件事在现实里不可能做到,只有在游戏里可以完成,甚至在游戏里可能也只会做一次,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

但成功的喜悦只有第一个完成的人才能享用。

如果船只先开到美洲,他们再翻山越岭去跨过白令海峡,就是自找苦吃了。

以玩家的进度,明年肯定可以远洋航行了,不可能给他们再来一次的机会。

也许以后这条路会有无数人来挑战,甚至会形成一条专门的旅游线,有更专业的设施和固定的补给点,让旅途变得更加容易,但那将永远不会是他们所期待的旅程。

半途而废,也许比从未开始更令人遗憾。

所以很快就有人咬着牙道,“行吧,那就接着走。”

“走,没死就接着走,怕什么?”

“对,就算走不到南美,怎么也要抢在其他人前面踏上美洲的陆地!”

最后这句话算是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上,于是收拾东西,继续前进。

……

元和四年九月初十日。

重阳刚过,皇帝就接连发布了数道诏书。

第一道,将度支、盐铁两部从户部抽出,并为清税司,专管天下财政、税赋出入及盐铁转运等事务。

第二道,清税司主官品秩同六部尚书,加同平章事,入政事堂。因为目前没有合适的主官人选,因此清税司将由宰相李吉甫暂代,属官则会从之前上书言事的士人之中遴选。

第三道是一长串的属官名单,李德裕的名字混在其中,毫不起眼。

第四道,则是清税司接下来的工作:清查天下户口、田亩,造册登记,并制定出税法改革的具体章程,于年内实施推行,秋税可待新政推行之后再完纳。

赋税改革之事,从七月底一直拖到现在,已经超过一个月了,看来皇帝已经不想再等。

但是朝臣们也没办法,要改很简单,照着天兵的标准收就是了。可是收完了,这点钱不够花又要怎么办?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事就没人敢开口。

所以现在皇帝单独弄出了一个清税司,虽然在预料之外,但众人反而松了一口气。

以后朝廷缺钱就是新衙门承担责任了,不需要大家一起战战兢兢。

更让人注意的是清查天下户口和田亩这一条。毕竟朝中官员,一多半家里都有田地、奴仆、佃户。

不过大家也都能想到,这么做是为了多一些能交税的人和田地。

现在的局面毕竟跟天宝年间不同,虽然大户兼并严重,但是因为民间户口大量减少,无主的田地还是很多的。所以这项政策,暂时也不会触及到他们的利益。

总的来说,新政策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向,毕竟虽说是新政,但其实是被天兵倒逼出来的政策。

形势比人强,早晚都要做的。

但这几道诏书只是开头,紧接着两省便上奏表示,近些年来冗官滋生,所费颇糜,请皇帝派遣御史前往各处巡查,视情况合并一些部门,裁撤部分人员,另外近些年来朝廷优容官员,俸钱往往发得比规定的多,也该一并裁减,年节及各种加恩所给的赏赐也要酌情减少……

总而言之,就是要省钱。

其实这也算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基本上隔一两年,换一个主事的宰相,就会上奏一次。

朝廷也会意思意思裁剪一二,但基本上不会伤筋动骨。

但这回应该不只是做做样子了。

毕竟朝廷的穷肉眼可见,想不到开源的法子,就只能设法节流。

不过大唐京官清贵,品级和俸禄反而不高,所以在大部分人看来,这事不可能裁到自己身上,所以朝中虽有不少议论,但并不算担心。

事情就在这种有些微妙但又并未打破平衡的状态下开始推进。

清税司,或者说是李吉甫早有准备,很快就拿出了更加详细具体的章程。

税收这方面没什么可说的,毕竟参照物就摆在旁边,但毕竟是朝廷的新政,总不能跟天兵一样,所以将田稅和户稅细分成了好几种,算是证明清税司确实在做事。

清查田地和户口,却比众人预料的更加严格,不仅课户要清查,免课户也要清查。

入选清税司的官员甚至没来得及赶到长安,在路上就接到了新任务,每个人都划分了负责的区域,分配了新的搭档,即日开始执行清查工作。

程异收起属于自己的那份敕牒文书,抬头看向自己接下来的搭档,心情不免有些复杂。

一个宦官,一个内卫,一个御史。

宦官来自俱文珍手下的察事院,内卫来自皇帝亲领、宗室掌管的内卫队。

被贬远州时,程异怎么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要跟俱文珍手下的人共事。

不过,大概俱文珍也没想到吧?

毕竟再怎么说,新政就是新政,改革就是改革。

但最让他吃惊的,还是御史。

这位并不是清税司的官员,也不是来协助他工作的,而是两省选派前往各地巡查政务的,只不过他负责的区域跟程异完全一致,接下来也会和他一起行动。

李吉甫将两件原本独立的事情合并在了一起,不仅让他们互相监督,立刻就给各地的官府和地方豪族增加了压力。

清查田亩户口这种事,必须要地方官府配合,若是官府和当地的大户沆瀣一气,只需稍微拖延推诿一二,就能让他们寸步难行。朝廷的很多政令执行不下去,便是因为这个,想要把事情做成,就只能对他们妥协,则清查就会成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