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693)

李德裕不能理解,“但陛下为何要这么做?”

李吉甫端起茶盏啜饮一口,感受片刻,才点头道,“天兵弄出来的这种清茶,的确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见他卖关子,李德裕也捧起自己的茶盏,“名字也取得好,雅士自然要喝清茶,如今京中都改喝这种茶叶了。听说天兵已经谈妥了跟回鹘人的交易,还要扩大茶园规模和产量。”

“是啊。”李吉甫叹息一声,“天兵真是无处不在。现在的大唐,究竟是朝廷的大唐、陛下的大唐,还是天兵的大唐呢?”

李德裕恍然,“阿爷也认为陛下是在给那位添堵?”

除了添点堵,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何止是给她添堵。”李吉甫放下茶盏,“陛下是在给所有人添堵。”

李德裕低头想了想,这才明白。

自从皇帝在朝会上当众抛出这个话题,朝野之间立刻就都吵翻了天,说什么的都有。虽然紧接着就下了雨,停止朝参,但是反而给了大家更多的时间去讨论、发酵。

但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支持哪一个皇子罢了。

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在天兵那边看来,都已经被打上了派系的烙印。

想到这里,李德裕的心突然一跳,“那……万一有人提了她呢?”

“她的姓还没改。”李吉甫说。

从尧舜禹之后,就一直都是一姓之天下。雁来也是因此才要改姓,以李氏血脉的身份继承大统。但这姓一日不改,她就不算名正言顺。真要是有人提名了雁来,提前把事情揭开,反而会彻底破坏她和平政变的计划。

到时候,水自然会被搅得更浑。

李德裕没有再开口,而是自顾自地思索,脸上的表情时而恍然、时而困惑。

李吉甫也不说话,静静喝茶。

他以前很少会跟儿子讨论这些,更多是督促他读书课业,但上回李德裕拿走他的奏折上书,却让李吉甫忽然意识到,这个儿子真的长大了,而他也已经老了。

这个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

他如今还能教给孩子的,也只有这朝堂之上、进退之间的经验和智慧。

半晌,李德裕才慢慢吐出一口气,道,“陛下行事越发偏激了。”

“是啊。”李吉甫叹息道。

但凡是稍微有点心气的人,处在他那个位置,早晚都是要被逼疯的,何况皇帝?

父子两人又沉默了很久,李吉甫道,“正好陛下要彻查各地藩镇,你也出京去吧。”

“我走了,谁来侍奉父亲?”

“家里这许多人,不缺你一个。”

“那我去何处?”

“西川。”

……

吐蕃,逻些城。

千万里外大唐的风云、波涛与震动,余波也还是绵延到了这座位于雪山之下的城市里。

红宫之中,赤德松赞沉默地翻阅着面前的两份文书。

在他对面,是贝吉云丹和定埃增两位钵阐布,以及几位大相。

第一份文书是韦·论芒杰从河西发回来的,汇报了回鹘大军南下,即将开战的消息。

收到这份文书的时候,吐蕃这边还颇为兴奋,甚至还讨论过要不要趁势出兵——对吐蕃来说,如果有足够大的利益,盟誓就是随时可以抛弃的存在,就连国内的势力也是如此,何况国外?

前提是这一战真的能获取足够的利益。

吐蕃建国之后,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征战,现在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也确实快要坚持不住了,从赞普到钵阐布都更倾向于休养生息。

反正吐蕃最大的主战派,韦氏的论芒杰就在河西,真要有机会的话,他肯定不会错过。

如果有机会,国中再设法支援便是。

所以在钵阐布娘·定埃增的建议下,赞普最后还是选择了暂时观望。

然后他们就等来了第二封文书。

从沙州发回来的,上面记载了回鹘之战的最终结果——

那位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如今已经又多了一个“回鹘可汗”的称号。

好半晌,赤德松赞才开口,“两份文书送出的日期相差不到一个月。”

“是。”定埃增嗓音干涩地应道。

那就意味着,这场回鹘灭国之战,就只打了不到一个月,这其中还包括了赶路和消息传递延误的时间,算一算,真正用于作战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天。

这是什么概念?

吐蕃人又不是没有跟回鹘交过手,虽然回鹘军队跟他们吐蕃的精锐比起来要稍微逊色一些,但那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战斗力不稳定,波动很大。

有出色的主帅和将领指挥,就能发挥出十二分的力量,若是主帅和将领无能,就完全是被压着打。

相较而言,吐蕃这个军事国家用最严苛的制度培养出来的士兵,在战场上会更拼命——因为输了回去也是死。

但即便如此,回鹘也能跟吐蕃打个有来有回。

在座的这些人扪心自问,就算当初没有天兵横空出世,论洛丹真的抓住了那个回鹘国内空虚的机会,也顶多能够获得几座城池,远远不到能够灭掉一个国家的程度。

别说是更强大的回鹘,就是葛逻禄,吐蕃当初没有直接灭国而是接受了叶护的效忠,难道是不想打吗?

远距离作战,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

可是天兵做到了。

也对,天兵不畏惧死亡与牺牲,按照论芒杰的方法,安西军的首领甚至可以城池里开启无形的通道,让其他地方的天兵源源不断的赶过来支援。既能迅速调动所有的力量,又节省了路上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