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700)

不说汾阳郡王郭子仪的余荫和郭氏满朝的姻亲,这长安城里还有个活着的武威郡王呢。

俱文珍这么做,倒不是为了救李宁,只是……他不介意做皇帝手中的一把刀,前提是皇帝做的是正经事,但服丹之后的李纯想法越来越极端、手段越来越激烈了。

他是不介意自己留下骂名,却不想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原因被骂。

当然也是因为这事是随手为之,若是太费功夫,或是会引来李纯的猜忌,俱文珍也会撒手不管。

这会儿见皇帝没了杀心,他就掏出一本书,转移李纯的注意力,“陛下瞧瞧这个。”

李纯一看封面上的《传奇》二字,不由微微蹙眉。

这是天兵那边弄出的什么杂志,上头写的都是些神仙妖鬼、花柳风月之事,颇多趣味,仇士良之前进献过几本。李纯不由疑心俱文珍是打听到了自己的喜好,所以也跟着献书,因此心下生疑。

不过面上还是从容地接过,翻开一看,眉头才舒展开来。

“又是天兵的手笔?”他看了几页,嗤笑一声,“想是要为燕国大长公主造势。”

原来这回登的都是各种和亲公主的故事,从汉朝一直说到本朝。

“想来是了。”俱文珍道,“不只是这书上刊登了,两京内外的茶楼酒肆也都在说这些故事。”

上回天兵实时直播与回鹘的战斗过程的事,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大唐百姓热议的话题。

但直播只有一次,也只有两京有。许多人当时没能到场,自然想找人打听。

一开始是有记住了精彩片段的人为人讲说,自然听的人也要请一壶茶酒、几碟小菜,后来茶楼酒肆的东家见生意兴隆,干脆雇了人专门来讲。

若只有这几场战役,等客人听腻了,热度大概也就散了。但那些商人却是机灵,干脆让人以《传奇》杂志为底本,讲上面的故事。

这种新的娱乐方式迅速取代了佛道两家的俗讲,成为两京的新风尚,并且正迅速向着大唐各地蔓延。

连带着《传奇》的销量也是节节攀升,已经被各大书肆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了。

和亲本就是大唐的国策,民间也一直流传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人的故事,至于汉朝的王昭君,更是鼎鼎大名,热度竟比其他神仙妖鬼的故事更高。

俱文珍的某个干儿子还请过说书人到家里去给他专门讲了一场,确实挺有意思的。

不过职责所在,该汇报的还是要汇报。见李纯翻了几页,就要合上书本,俱文珍不得不继续开口给他划重点,“这会儿外头已经讲到崇徽公主了。”

李纯手一顿,继续往后翻。

崇徽公主虽然也是和亲公主,但她的情况跟其他人又有不同。

她是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仆固怀恩是回鹘仆骨部的人,当年也是他出面从回鹘借兵,帮忙平定安史之乱,为此他还将两个女儿嫁到回鹘,其中一个就嫁给了后来的牟羽可汗,被称为光亲可敦。

但安史之乱平定后,仆固怀恩跟所有的平叛功臣一样,屡遭猜忌,最后干脆举旗反了,被郭子仪击败。

他的小女儿被代宗收养在宫中,后来光亲可敦去世,牟羽可汗再次向大唐求亲,指名要娶仆固氏的女儿,代宗就册封她为崇徽公主,远嫁回鹘。

传说出嫁的队伍经过汾州阴山关时,崇徽公主因为踟蹰不前,在一处石壁上留下手痕。那句“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就是百年后的李山甫看到手痕之后为她写下的。

如果说,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咸安公主等人的故事,还能披上一张名为“两国永结同好”的外衣,或者用“你享受了大唐公主的荣耀,接受了大唐百姓的奉养,就有义务去和亲”之类的理由道德绑架,那么崇徽公主的故事,就是彻底撕碎了所有伪装——

即便是叛臣之女,也逃不脱在政治博弈之中成为牺牲品,被大唐和回鹘榨干最后一丝价值的命运。

大唐的创作环境,既宽松又严苛。

像是安史之乱,就是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长恨歌》直接摹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宫闱秘事,朝廷和皇家也并不禁止,甚至还颇为赞赏——白居易就是因此才被召入翰林的。

但是李益一句“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又会成为旁人攻讦他的资料。

不过总体来说,做臣子的多少是有点分寸的,懂得“为尊者讳”、“粉饰太平”,可以适度批判、劝谏,但话不能说得太难听。

但天兵显然并没有这种自觉。

见李纯越看脸色越沉,俱文珍便问,“陛下,可要干预此事?”

“如何干预?”李纯反问。

俱文珍沉默片刻,道,“可以下令禁止茶楼酒肆传讲。”

李纯也沉默了一会儿,才说,“罢了,下一个就到正主了。”

这时候下令禁止,能不能禁不好说,倒是可以又替他们造一波势,让原本不关注这些的人也注意到。

不如赶紧让他们讲完。

反正正主肯定是咸安公主,到时候自然就不会再有人提前面这些了。

俱文珍点头,正惊讶于李纯的轻拿轻放,就见李纯将手中的杂志丢到桌上,语气淡淡地问,“写这篇故事的人,可查到了?”

“臣已经令人去查了,只是这书据说是在西域印的,暂时还没有回音。”

李纯皱眉,“认不出来?”

他虽然文学水平一般,但也知道,一个人的写作风格是很容易辨认的。想也知道,天兵的笔杆子,绝不会是普通人,必是成名之士,很有可能就是在洛阳修书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