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703)

雁来上次来到长安,也有百姓出城迎接,但感觉完全不一样。

她骑在马上,看着远处人头攒动的景象,不由得想,这样的仪式,应该比当初她所承诺的更盛大,也更配得上咸安公主二十年的付出吧?

与这样的热情相比,城门处皇帝派遣来的宗室和文武官员,都显得像是添头了。

让雁来有些惊讶的是,李纯这回居然将三个年长的儿子都打发了过来,看来应该是放弃了用立储来做文章。

队伍进了城,百姓们一直将她们送到暂停灵柩的寺庙外,才缓缓散去。

灵柩安顿好之后,随行的人便陆续过来上香。

李宁将三炷香插在神主前,转过身,见雁来正站在一旁,忙低头叫道,“表姑。”

雁来打量了一下他,说,“你瘦了。”

李宁微微一笑。

雁来又说,“看来你不打算来找我?”

李宁并不惊讶她知道自己的处境,只是笑道,“怎好给表姑添麻烦?我自己能应付。”

“好吧。”雁来叹了一口气。

李宁不由望了她一眼,说,“表姑是做大事的人,无需为这样的小事分神。”

“小事都做不好,怎么能做大事?”雁来反问。

李宁又笑了起来,雁来忽然意识到,他现在的情绪似乎比以前好了很多,也爱笑了。

她只好说,“如果觉得勉强的话,随时来找我。”

李宁点点头,躬身告辞。

雁来抬起眼,就见李宽和李宥不知已在后面站了多久。

李宽似乎有些怕雁来,对上她的视线,立刻一缩脖子,鹌鹑似的低头溜了。李宥则是另一个极端,正一脸期待地看着她,一双灵活的眼睛转来转去。

雁来反而板起了脸,对熊孩子态度好了,他容易蹬鼻子上脸。

李宥倒是很会看人脸色,立刻就开始装乖,只是经验太少,装得完全不像,要走不走的,半晌还是忍不住问,“表姑,回鹘是什么样的?”

“你感兴趣的话,以后可以亲自去看看。”雁来说。

李宥眼睛一亮,“真的?”

雁来点头,“当然是真的。”只要你到时候你不后悔就行了。

不过后悔也晚了,熊孩子就应该让他出去吃吃苦,接接地气,承受一下现实的毒打,才能学会做人。

……

当晚雁来就住在寺里,第二天一早,长安城里的亲旧们便都过来祭拜了。

不管雁来跟皇帝、天兵跟朝廷的关系有多微妙,但明面上,彼此仍然是一体的。

再说,人人都知道天兵记仇。

所以今天这种场合,自然人人都肯给面子,该来的人都来了,从早到晚寺门外的马车就没有少过,甚至一度排起了队。

雁来也就忙着待了一天的客。

不过就连她也没想到,来得最早的竟然是郭昕。

他在长安闲居之后,身上少了几分战场肃杀之气,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了。大抵因为没有烦心事,身体和精神看起来都好了很多。

这会儿,郭昕站在咸安公主的灵前,却是十分唏嘘。

他和咸安公主虽然素未谋面,却像是一对老战友,曾经一起为西域的局面付出过不少努力。

回想起来感觉像是已经过去了很久,可是掐指一算,也不过是两年多前的事。

西域是幸运的,它等到了雁来。

可是咸安公主却留在了过去,没能看到这一天。

让人如何能不遗憾?

升平大长公主也来了。

同为大唐公主,她和咸安公主的命运可以说是完全不同,一个嫁入定难功臣郭子仪家,一生尊荣,一个和亲回鹘,作为小辈却走在了前面,死后才得以回到故土。

大概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她并没有找雁来说话,沉默地祭拜过后,就离开了。

不过最让雁来意外的客人,是吐蕃的使者。

虽然开放了秦州的互市,但大唐和吐蕃之间的来往并没有因此变多。尤其是在安西军收复于阗之后,彼此就保持了一种心照不宣的距离感。就连商队往来西域和秦州,也很少会进入沿路的城池。

雁来这一路回来,声势不小,吐蕃那边肯定会收到消息,不过居然会前来祭拜,确实让人意外。

或许也说明吐蕃人正在调整对天兵、对雁来、对大唐的态度。

这对雁来自然是好事。

宫里的人是下半晌才到的。

按理说,咸安公主是姑母,李纯应该亲自到场的。但他显然很不想跟雁来碰面,所以只派了人过来。

阵容倒是很庞大,宦官以俱文珍为首,朝臣以李吉甫为首,宗室则来了几位亲王。

可以说是把面子给足了。

而且还带来了李纯的圣旨,给予了一系列的加恩。其中有给咸安公主的,也有给雁来的。

雁来的加官进为检校兵部尚书,爵位没变,但增加了封户,不过最重要的一条,自然还是雁来改姓为李,并记入李氏宗谱之中。

今天之后,她就是李雁来了。

这事虽然早就已经说好,但直到今天才算是彻底定下,几位宗室亲王也是为此而来。他们回去之后就会开始走流程,等咸安公主下葬,雁来去谒过祖宗陵寝、拜过宗庙,便算是礼成。

大抵因为李纯不在,又是这样的场合,所有人都客客气气的,气氛还算融洽。

就连俱文珍,面对雁来时也没什么战战兢兢的情绪。

虽然上回被针对的人其实是他,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那是做给皇帝看的。俱文珍对雁来没什么怨恨,雁来也不会在这时候针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