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712)

“嗯?”雁来有些惊讶。

王廷凑语速极快地道,“我认为这种比赛形式很好,不仅仅只是一种娱乐。越是在和平的环境之中,越是不能放下对身体的锤炼,若能将这样的比赛推广到整个大唐,也能让各地的百姓都参与进来。这样的小事,天兵腾不出手来做,我却多的是功夫。”

他这番话,对雁来而言其实并不新鲜,不过他也没说错,玩家暂时是没空来做这些的,如果有人愿意做,那为什么不答应?

“你还需要做什么准备吗?”雁来问。

王廷凑立刻道,“不用,所有的计划都在我的脑子里。”

“那你就跟我走吧。”雁来说。

其实接下来还要给亚军和季军颁奖,但就不是雁来颁发了。

王廷凑闻言,将手中的奖杯交给身边的队员,便快步跟上雁来,离开了比赛场。

第227章 “最讨厌你们这种谜语人了!”

雁来发现,最近想见她的人好像有点多。

从龟兹给马球大赛颁奖回来之后,郝主任就告诉她,最近有不少僧人来到了洛阳,都想求见她。

雁来差点以为是自己听错了,“谁要见我?”

“僧人,和尚。”

“他们见我做什么?”雁来不理解。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会有和尚想求见她。

经过引荐者刘禹锡的一番解释,她才意识到,这些僧人好像是想来找她传教的……

不管是雁来还是玩家,对于佛教和僧侣的态度虽然不像是大唐的百姓那样追捧,但也没有什么反感,只将它当成一种自由的信仰,只要不犯法,随便你怎么信仰、怎么传教。

但很显然,大唐的佛教,跟现代的佛教还是有亿点点不同的。

这会儿正是佛教在大唐广泛传播,并且与道教激烈竞争的时期,他们当然想要争取一切有可能的盟友。

而在这个时代,宗教传播的最优选择,就是走上层路线。

在这方面,佛道两家都有着十分丰富的成功经验。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都有不少皇帝是笃信佛教或者道教的。远的不说,就说现在宫里那位,再过九年就要去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在整个长安城掀起一阵信佛的狂潮。

然后韩愈上了一封《论佛骨表》,给自己干到了潮州。

而迎了佛骨的李纯,也在第二年打出了死亡结局,竟然暗合了韩愈那句“事佛渐谨,年代尤促”。

总之,回到现在,眼看天兵的势力越来越大,雁来的头衔越来越多,连李纯这个皇帝都被她压得喘不过气,这些僧人大概是觉得她也是个潜力股,所以就主动找上门来了。

本来,雁来虽然不算太忙,却也没有闲情逸致去应付这些。

然而,在她说出那句“不见”之前,就听刘禹锡说,来求见的僧人里,居然还有那位鼎鼎大名的灵澈上人。

在唐朝的僧人之中,皎然和灵澈的名声虽然比不上玄奘、悟空这样的取经大师,也比不上贾岛这样的诗学宗师,但至少大部分人听到名字都会觉得熟悉。

虽然雁来不是玩家,但面对历史名人,也不免跟玩家一样生出集邮的念头。

都已经穿越到大唐了,而且人家还主动找上门来了,这再不打卡就说不过去了。

不过雁来虽然想打卡名人,但却不太想让别人来打卡自己。

她想了想,对刘禹锡道,“刘先生,我要是指名只见灵澈上人,合适吗?”

刘禹锡一愣,笑道,“没什么不合适的。”

他之所以来当这个中间人,是因为灵澈上人算是他的老师,他青少年时期曾经跟随皎然和灵澈学诗,受到了佛教的熏陶,至今也仍旧与许多僧人保持着密切的往来。

不过在大唐,这倒不是什么稀罕事。

很多文人失意的时候,就会追求超脱和出世,自然也不免就会接触到佛道两家的学说。

到了中晚唐,这种倾向变得更加明显——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寻找出路。

积极的人会主动接受各种新思想以完善自身,消极的人则是投入佛老的怀抱之中寻求慰藉。

在这个过程中,儒道佛三家逐渐熔于一炉,到宋朝时,发展出了更加适应统治需要的“理学”,并在之后的一千年里不断自圆其说,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儒学体系。

总之,在这个思想尚未定型的时代,人们更包容,也更活跃,所以刘禹锡才会主动为灵澈上人引荐,这会儿他听出雁来的语气里更多的是想瞻仰一位名人的好奇,也并不在意。

见了面,能不能说服雁来,就是灵澈上人自己的事了。

灵澈上人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在这个时代算得上高寿,他面容清癯、须发皆白,一身灰色僧袍,因为形象的极致简素而显出了一种出世感,淡然、超脱。

完全就是标准的得道高僧的长相。

“哇!”围观的玩家齐齐发出惊呼声。

没错,得知有名人登门拜访,就有不少玩家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灵澈上人不愧是得道高僧,看到如此混乱的场面也仍旧面不改色,口宣佛号,向雁来行了一礼,说话的语气不紧不慢,仿佛也带了几分佛性似的。

雁来本是打算把人请进屋的,但见了面,又觉得招待这样的人,怎么也该选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之地。

好在洛阳宫被玩家打理得很好,这样的地方倒是很好找。

等她们坐下来之后,还有玩家殷勤地送来了一整套煮茶的器具。

雁来:“……”倒也不必,这可是农历六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