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740)

现在雁来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甚至五文一斤她都觉得有点贵,好在税收改革之后,百姓手中有了余粮、余钱,能负担得起这个盐价。

不过以后还是要再慢慢想办法降到更低。

毕竟人不能只追求温饱,还得有更多的钱粮去改善生活质量。

雁来规划未来蓝图的时候,清税司和察事院的人都已经快疯了。

这回改革盐税,同样还是老配置,清税司、内卫、察事院和御史台分别出人,组成临时工作小组,前往各地负责具体的工作。

至于玩家,他们是志愿者,没有编制。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不管是改进工艺流程,还是最终出来的成品,以及根据成品估算出来的总产量,都非常令人满意。

但就当工作小组的人觉得他们这回就是来蹭功劳的,很快就能回去升官时,问题出现了——天兵居然在未经商议的情况下,就将盐价定在了五文一斤上,并且还直接开售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工作小组众人,只觉得天都塌了。

大唐的榷盐法,简单来说,就是允许百姓自行制盐,但是不能自己卖,要由官府统一采购,然后再转卖给商人。

这种官营的方式,给出的收购价自然是低到普通散户根本活不下来,只有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家族才能经营得起盐场,然后一边卖官盐一边卖私盐,赚个盆满钵满。

而官方收取的盐税,就是在转卖的时候加的,而且加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在收购价上直接按需增加,最开始是一斗(四到六斤)加一百文,德宗朝时一度高到一斗近四百文,元和朝略有下降,但也不多。

这些加税都是要被分摊到消费者头上的,盐价自然始终居高不下。

正是由于这中间增加的无关成本高得惊人,所以哪怕玩家将盐价降低到五文一斤,也仍旧有得赚。

但赚的这一点,显然是弥补不了被玩家直接砍掉的那部分成本的。

别说产盐量只是翻了三倍,就是十倍,那也补不上一斗二百多文的盐税啊!

所以这盐税改革改了半天,朝廷能收上去的税反而变少了是吧?

当然,利都让给百姓了,现在确实是所有人都能吃得起了。但皇帝和朝堂上的诸公,会听这些道理吗?

天兵肆无忌惮,他们可还是要回京的啊!

……

雁来其实也不想的。

她一直寻思着,薄利多销,只要产量上来了,售价再低,应该也不至于连原本的盐税都补不上。

结果等产量出来,算账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做不到。

按照每年盐税五百万贯来算,一斤盐怎么也要四十文左右,这还不算盐工的成本、商人转运的成本和层层分销的成本……这么算下来,官盐卖七八十文一斤,真的已经算良心价了。

既然成本无论如何都压缩不了,雁来干脆就直接砍掉了其他所有的成本,只保留了盐工该赚的那部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略微加价,最后定下了五文一斤这个价格。

真·产地直销,拒绝中间商赚差价!

但这样一来,哪怕一斤的利润能达到一文钱,想要收足五百万贯的税,产量也得在原本的基础上翻个十倍八倍的。

……其实也不是达不到,只是需要时间。

所以雁来最后还是决定暂时苦一苦朝廷。

先让利给百姓,盐价一降,百姓就会舍得吃盐了,销量必然会迎来一个暴涨期,再加上涌入游戏的玩家,多少盐都能吃得下。

等过上两年,产盐量跟上来,情况就会慢慢好转了嘛!

但很显然,工作小组的官员们无法接受这个解释。或者说,他们无法代替皇帝和朝廷接受这个解释。

雁来秉着不为难打工人的想法,干脆就跟郝主任商量,让她再跑一趟长安,当着李纯和朝臣的面给他们算这笔账,将道理说通。

郝主任:“……”

别人能不能说通她不知道,但是皇帝估计会被气死。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皇帝要是直接没了,她们还省事了呢。

所以郝主任就来了。

李纯和宰相重臣都不知道她的来意,听说是来汇报盐政的,都以为是好消息,于是毫无防备地将郝主任放了进去。

郝主任早就听说李纯开始见朝臣了,不过宫里的防守还是很严密的,所以玩家也已经很久没看到李纯本人了。

今日一见,她不由暗暗吃惊。

郝主任没亲眼见过瘾君子是什么样的,但是资料看了不少,李纯这样子,分明就是又磕上了。

这让她很费解,都已经中风过一次了,李纯该做的不是保重自己,争取恢复身体状态,多活几年吗?怎么还敢继续吃药的?而且看这样子吃得实在不少,才两个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满朝文武难道都没人劝谏吗?

她却不知,这两个月里,李纯简直就像是变了个人。

似乎是这次的中风,终于让他意识到自己能行使帝王权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李纯的行事也变得越来越肆意。

他开始流连后宫、沉迷享乐,再不复前几年那个励精图治的明君模样。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毕竟当下的局势,大家其实还挺能理解皇帝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但李纯为了扩招内卫,搅得各地藩镇也都不安生,就让人十分不安了。

河北、淮西和朔方的军队都先后改制,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天兵不会留下那么多的军队,这个政策早晚会推行到其他地方的。

藩镇当然不愿意坐以待毙,但是他们在天兵面前就跟拔了牙的老虎一样,没有任何威慑力,就算再不情愿,也没办法。奋起反抗?王承宗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