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758)

这位本来就没什么底蕴,只是借着王家的势完成了阶级跃迁,所以行事完全是暴发户的做派,聚敛钱财、诋毁朝臣、结交宦官……什么样的坏事都干过,这回在自己家里蓄养姬妾、请人来玩乐的也是他。

他深知自己犯的事,一旦查实了,落到天兵手中,必然没什么好下场,所以也是态度最坚决的。

这会儿好不容易见到了李纯,他当然要抓紧时间告状,于是大步上前,打断了其他人的话,一股脑儿将雁来这段时间为了“祈福”干的好事都给说出来了。

其实皇帝就算知道了这些,也未必能做什么,说不定还会再晕一次,但李翛现在都顾不得了。

李纯果然瞪大了眼睛,呼吸也开始变得急促。

他早猜到雁来上位,肯定会对这些权贵动手,却没想到她会如此迫不及待,更没想到,雁来不仅对皇亲国戚动了手,就连皇帝的私产她也敢动手!

李纯从小看着祖父德宗的行事,认为有钱才能解决大唐如今所面临的难题,也习惯了将钱财看得很重,所以他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雁来的做法。

她疯了吗?

就算不考虑他这个皇帝,也不考虑坊间的物议,雁来也总是要登基称帝的,到那时候,这些可都是她自己的产业!

李纯忽然有点喘不过气来。

第241章 “她总要为我们找一条出路的。”

雁来一波放走了超过一半的宫女,宫里的人手就有些紧张,所以留在蓬莱殿这边的都是内侍。

他们这样的人,没法像宫女那样放到外面去,虽然也都改签了雇工契约,但是性命前程仍旧系于贵人一念,照料皇帝自然十分尽心。

这会儿立刻就有人察觉到了李纯的异样,喊道,“陛下!”

殿内顿时骚动起来。

不过因为李纯在昏迷之中也会时不时出现药物依赖的反应,内侍们已经很熟悉处理的流程了,有人急忙上前拍抚他的胸口,也有人慌慌张张去请太医和玩家,更有人对着李翛怒目而视。

不只是他们,就连同来的权贵也有人看不过眼,伸手去拉李翛,“你少说几句吧!”

没见其他人虽然在夸雁来,但说的都是套话,她做的那些事却是一个字都不敢提吗?

虽说雁来已经改姓李,可人家是在回鹘长大的,跟他们有什么情分?看天兵的行事也知道,她更偏向百姓,而非自家亲戚。所以他们这些人,能依靠的还是皇帝。

哪怕皇帝瘫痪了,他只要活着一天,就一天还是皇帝,就算是雁来也不能否认这个身份。

这要是真把人气出个好歹来,那才是万事皆休!

李翛却完全不觉得自己说错了,“我说的都是实情,凭什么不能说?她——”

“把他的嘴堵上,拖下去!”雁来打断了他的话,语气冰冷,“太医三令五申,陛下要小心静养,贵妃娘子和几位殿下进出时都要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你倒好,竟敢在这里大吵大嚷!陛下才刚醒来,又被你气成这样,还说你不是狼子野心,故意谋害陛下?”

不就是扣帽子嘛,好像谁不会似的。

而且这话也不算冤枉了李翛。

好歹是个姨父,皇帝都这样了,他还只惦记着自己那点破事,显然完全没替李纯考虑过。

不过这也是李纯自己惯出来的,被气一气也是他应得的。

但现在,宫里做主的人换成雁来,她自然不会再纵容他。

还是那句话,他们不管的事,她来管。这种皇亲国戚,还要处处包庇他,才是真的丢人。

刚才开口的那位公主反应最快,立刻对着李纯抹起了眼泪,“陛下千万莫生气,为这样的人不值得。令君好意带我等来探视陛下,他倒好,只惦记自己那点腌臜事,浑不顾陛下的死活。”

又说雁来,“令君万万要给他个教训,让他晓得轻重才是。”

剩下的人也跟着出声附和。

就算有人心里不赞同,看到了李翛这个前车之鉴,也不敢随便开口了。

李纯只觉得这些往日熟悉的亲旧与臣子,看起来都是如此陌生。

“好了。”雁来一开口,其他人就安静了下来——从前他们在李纯面前,都没那么听话恭顺——听她说,“当着陛下的面,就别提这些扫兴的事了。既然拜见过了,咱们这便告辞,到别处去说话,省得扰了陛下的清静。”

“对对对,瞧我都糊涂了。”公主忙道,“知道陛下醒了,我等就放心了,不敢搅扰陛下。”

雁来又劝慰了李纯一句“好生将养、早日恢复”,便领着人走了。

李纯心里还有很多疑问,但他悲哀地发现,这一行人来了又走,各有各的想法,只把蓬莱殿当成了戏台,没有谁真的在意他。

更不会有人理会他是什么想法了。

早知如此,早知如此——

意识到自己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了,李纯心头的愤怒与痛苦逐渐褪去,显露出了一直被他压抑着的、深沉的悔恨。

早知道最后自己会落得这样的下场,他还会跟天兵对着干吗?

李纯本以为已经想好了自己的下场,却发现现实远比预想要残酷得多,是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如果一开始就接受天兵,让他们加入朝廷,雁来受限于她的“规矩”,想来也不会轻易谋反,而自己有天兵帮忙做事,也会轻松许多,根本不用像这两年这般殚精竭虑,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在意识到天兵的强大之后,不要想着打压、利用或是对抗,避免双方关系恶化,双方也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