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782)

雁来一听这个问题,也是头痛。

不过经过今天之后,她已经下定决心,“独揽大权”的现实体验就到此为止吧。推广什么钢笔,钢笔她也不要日写万字!这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为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还是把工作分出去更好。

但是具体要怎么安排,她还没想好。

但她表面上却是一副时机尚未成熟的模样,说,“这个不急,再等一等。”

“是。”梁守谦也只是提醒一句,应下之后,就跟俱文珍一起离开了。

转眼殿内又只剩下自己,李炳顿时便不自在起来。

他之前也不自在,但全然是一副如临大敌的紧绷,如今虽然只是听到只言片语,也知道雁来对内卫是有安排的,心下又是惭愧、又是不安,情绪就变成了不知所措的忐忑。

这就不能闭嘴装哑巴了,他只能硬着头皮道,“不知令君唤属下,可是有什么吩咐?”

“都听到了吧?给你们找的新差事。”雁来说。

李炳下意识地道,“是,那禁宫守备……”

“还是你们的活儿。”雁来想了想,又道,“不过可能会安排一些天兵进来,你怎么管别人,也怎么管她们便是,不必容情。”

“是!”

“对了,那个在各地遴选内卫的命令,你撤销了没有?”雁来忽然想起来这事。

李炳一愣,忙道,“未得命令,并未撤回。属下这就让人去传令?”

他也知道,各地的藩镇这一番闹腾,引子就是这事。

“算了,选都选了,不要半途而废,但年内就让他们选完,明年开春之前把人送进京,不要没完没了的。”雁来说。

李炳再次应了。

“还有一件事,暂时不知道交给谁,你就暂且兼着吧。”雁来说着,喊了一声,“张云敏!”

其实就在殿里有一张桌子,但因为被各种奏折、文件和资料挡住,以至于来往的人都很难注意到她的张云敏应了一声,从桌后站起身应道,“我在。”

雁来觉得自己好像在跟智能助手对话,但还是说,“那个谁……王廷凑给我的那份计划书放在哪里了?你找找,拿给他,再派个人去龟兹通知王廷凑。”

几个月前,王廷凑提这事的时候,还只是打算在安西军的地盘上搞,现在倒是可以推广到整个大唐了。

小苏同学有独特的档案管理方法,很快就找出文件,带着李炳走了。

雁来想了想,站起身,溜达着去了隔壁。

相较于可以直接在雁来身边加一张桌子的张云敏,郝主任的身份,反而不适合一直待在延英殿旁听雁来处理政务,所以就安排到了偏殿。

雁来坐下,说出了自己的难题。

想把工作分下去一些,但不知道分给谁合适。

宰相肯定是不能再加担子了,宦官她也不想用,至于女秘书……宋家姐妹的自传故事还没写完呢。

郝主任一听就笑了,“殿下是不是忘了,大明宫里还有个翰林院。”

雁来不由抬手拍了拍脑门。

对啊,这不是现成的秘书团吗?

而且说到这个,雁来又想起来,她在洛阳还有一整个丽正书院的词臣储备呢。有些人适合修一辈子的书,但也有些人只是修书的话就可惜了。

想到这里,雁来豁然开朗。

虽然具体的安排还需要斟酌,但是大概的想法已经成型了。

雁来打算让翰林院和秘书省同时负责这份工作。

按照规定,翰林院是由其他职位的官员充任,定额六员,并无官阶品秩,只是定期在翰林院轮值,以备皇帝需要咨询和拟诏。雁来决定将它固定成为一个实职机构,然后再比照翰林院设立秘书省,由女官负责。

不过翰林院这边补满人容易,秘书省的女官,却还需要再考虑。

现在倒是还好,宋家三姐妹加上薛涛,就四个人了,再随便凑两个就够了。但既然是一个固定的职务,就要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渠道,能够源源不断补充新血,否则只会像上官婉儿那样昙花一现。

另外,翰林院除了词臣之外,其实还有医卜星相、琴棋书画等各行各业的技艺者,比如王叔文当初就是棋待诏。这些人大都不受重视,却是有真本事的,雁来要改组翰林院,当然不能清退了事,都得做好安排。

秘书省原本也有编书、藏书的职能,同样不能随便处置。

总之,有了想法和实际执行之间,雁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

元和五年九月三十日。

天亮起来时,昨天从成都出发的运粮队刚刚抵达灌口镇,还没来得及将粮食从车上搬下来,就有人忽然叫道,“看,那边是不是有人?”

众人转头看去,果然远远地看到山路上有人影攒动。

不仅有人,还不少。

“那个方向,难道是敌袭?”有人这样问道。

听到这话,运粮队的玩家立刻兴奋起来,纷纷伸手去拿武器。他们来晚了一步,没能赶上昨天的战斗,不料竟还有意外之喜。

不过大家很快就发现,山路上的敌人移动得太慢了,照这个速度,什么时候才能走到灌口镇来?

好在玩家的主观能动性是很强的,山不来就我,我可以去就山,敌人来得慢,那她们可以主动去迎接呀!

于是众人丢下粮车,呼啦啦一下全跑光了。

亲自跟队押运粮食过来的施青青:“……”

她干脆也拿起佩刀,跟着往外冲。反正粮车放在这里也丢不了,虽然还没交接,但数量都是固定的,打完了再回来算账就行,谅灌口镇这边也不敢不认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