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784)

自从吐蕃占据维州,大唐其实也反攻过很多次,同样失败。

韦皋在蜀二十年,战功赫赫、威震中外,不仅招降了南诏国王异牟寻,还俘虏了一位吐蕃大论,但就算是他,也没能收复维州。

所以吐蕃人称呼这座城池为“无忧城”。

此刻,看到这座雄关,王锷也感动得几乎落下泪来。幸好维州足够近,再多来几次,他可能就受不了天兵带来的压力,主动投降了。

玩家虽然有些遗憾,但是眼看王锷已经进入了吐蕃斥候的警戒范围,也只能暂时退入山林中。

既然要师出有名,当然要让王锷等人进城才行,追得太紧,万一吐蕃人看到她们,不敢接纳王锷,就糟糕了。

好在王锷在维州这边的关系还是很可靠的,没多久,城门打开,将这支队伍接应了进去。

正好李德裕也艰难地赶到了这里。

跟着天兵赶了一回路,李德裕对于外间关于天兵的种种传言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天兵的身体素质,实在已经强大到了堪称变态的程度,也就难怪他们有的时候更愿意横冲直撞,而不是跟人讲道理了。

李德裕虽然是个书生,但自认为也算体格强健,然而跟天兵一比,简直可以说是柔弱。

有一段挺难走的路,他甚至是被天兵扛过来的!

李德裕长到这个年纪,还没被人这么扛过呢,事前事后,整个人都是懵的,直到这会儿也还有些反应不过来。

这会儿终于到了地方,他喘着粗气,一边平复因为运动而紊乱的呼吸和心跳,一边听玩家讲解现在的情况。等听完了,气也喘匀了,他就问,“接下来,你们打算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就直接过去要人啊!”玩家理所当然。

李德裕本来想说,维州算是天险,很难强攻,或许可以用一些策略,但是想到天兵,又沉默了。

天兵确实用不着。

“你有什么想法吗?”赵猫猫问。

李德裕摇头,笑道,“你们按照计划来就是,我其实也很想看看,天兵究竟是怎么作战的。”

不过他还是帮忙写了一封信。

这也算是两国外交事件了,流程还是要走一下的。就算是演义小说,派人去城下叫骂之前,也要先来一番外交辞令。

只是按照玩家的要求,这封信的措辞要非常不客气,保证对面的人脾气再好,看了也会生气。

李德裕:“……我还是头一回听到这样的要求。”

朝廷的文书,往往都要堂皇正大,每句话既要有根据,也要雍容典雅,精准传达意思的同时,还得显示出大国气度。

也正是因为这样复杂的要求,所以公文大都是用有标准格式的骈文来写,还要辞采华美、音韵宛然。

玩家不以为意,“那你要快点习惯了,我们摄政王更喜欢这种风格。”

锋芒毕露吗?

李德裕想到那位“摄政王”的年纪,也觉得很合理。

该说不说,这样写文章确实很爽,不用考虑后果的话,李德裕也是很会骂人的。

不过写到落款的地方,他不免有些迟疑,“直接写摄政王的名号吗?”

“不然呢?”玩家理所当然地说,一点也没有让雁来背锅的愧疚不安。

李德裕想了想,王锷这一走,还带走了不少属官和将领,西川确实没有能主事的人了。天兵倒是能说了算,但是她们之中也没有一个官职高到适合跟吐蕃守将对话的。

最后还是写了雁来的名号,考虑到雁来摄政的消息说不定还没传到这里,李德裕甚至贴心地写上了雁来之前的那几个职位,只是添了个前字,免得对面认不出来。

两个玩家自告奋勇去送信,其他人便暂时闲下来了。

闲着也是闲着,玩家就在山里逛了起来。

逛着逛着就发现,农历九月底,不少山货到了成熟的季节。

对于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玩家来说,在现实里,想要体验这种采集山货的快乐还真不容易,来都来了,当然不能错过。

李德裕:“……”好歹也是在打仗,这么没有紧张感的吗?

但看到大家都兴致勃勃,自己要是不动,似乎有点不合群,他便将袍子角往腰带里一掖,也钻进了山林里。

就在这和谐的氛围之中,一声尖叫忽然划破山林——

第249章 ——听说这里可以抓大熊猫?!

李德裕发誓,一开始他真的只是打算做个样子。

但毕竟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虽然称不上是贵公子,但也是书香士族,自幼就生活在城里,就算跟着在外做官的父亲辗转过许多地方,山林对他来说仍旧是陌生的。

要是只有自己,李德裕这辈子都不会跑到这种地方来,更不会觉得在林子里采摘山货是什么有趣的事。

可是身边的天兵都很投入,那种真切的惊喜与欢乐太能感染人。

于是李德裕迟疑着、试探着,也伸出了手。

火红的柿子、长满绒毛的猕猴桃、生在树干上的不知名蘑菇、以及被包裹在刺球里的栗子……时不时甚至还能看到一株药材、一朵野花。

不知不觉间,李德裕已经沉迷其中。

他没有玩家那种嗖嗖几下就爬上树梢的身手,只能挑一些长在矮处的果实采摘,但也收获颇丰。

这会儿,他正蹲在地上,从毛栗球里往外剥褐色的果实。

其实剥这玩意很容易受伤,所以通常都会带个手套,还得是皮质的。但是玩家可以调痛感,被扎几下也不痛不痒的,根本没人想得起来,而李德裕看大家都这样,便也跟着徒手操作,只是动作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