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787)

他有点想照镜子。

正想着,就听赵猫猫叫他,“李主事。”

李德裕下意识地一凛。

之前天兵可都是叫他小李的——李德裕还为此抗议过,因为他的年纪看起来要比天兵大一点,而她们彼此之间的称呼可都是老X的,但天兵用一句话说服了他:“叫你老李,那你阿爷叫什么?”

现在突然称呼得这么正式,总觉得没什么好事。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赵猫猫接下来的话,仍然出乎了李德裕的预料,“不知你愿不愿意做摄政王的使者,代她前往维州,与悉怛谋商议此事?”

“我?”李德裕很惊讶,视线落在赵猫猫身上,虽然没有开口,但眼睛里的意思很明显:不应该是你去代表她吗?

“没错,就是你。”赵猫猫道,“我只会打仗,可不会谈判。再说,大唐的外交辞令,我们也不懂,你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李德裕本就是个果决的人,他跟着天兵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固然是想看看天兵的作战方式,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私心。只有获得足够的功勋,他才能够在接下来的朝堂里占据一席之地,不被先一步靠近天兵的人甩开。

眼下,现成的功劳摆在面前,他又如何能拒绝?

虽然觉得这个决定有些突兀,但李德裕也想不到天兵会害他的理由。而且维州虽是敌境,但以两国如今的关系和雁来的威慑力,就算真谈崩了,维州城的人也不会对他这个使者动手。

略一思量,他便十分干脆朝长安的方向一拱手,郑重道,“必不负殿下所托!”

……

第二天,以李德裕为首的使者小队就进入了维州城。

递交那份写着他的名字,又加盖了玺印和中书门下两枚大印的文书时,李德裕的心情还有些复杂。

所以天兵是可以随时向长安那边请示并立刻拿到批复的是吧?但昨天她们让他以雁来的名义写信的时候,可根本没提这一茬啊!

但不管怎么说,他这个使者是货真价实的,没有掺一点水分。

所以队伍里虽然只有十来个人,但面对甲胄俱全、看起来气势逼人的悉怛谋,李德裕也表现得十分从容淡定。

按照惯例,悉怛谋挑剔了一下李德裕的身份,“我是非常有诚意想要和平地解决这件事,才发出邀请的,怎么你们的燕王殿下只派来了一个小小的主事?”

李德裕笑道,“殿下日理万机,这件事对她来说只是一件小事,所以只派来了小人。”然后话锋一转,又说,“不过,我身边这些同伴,都是殿下身边的天兵,可见她对这件事的重视。”

以前大唐还能大致统计一下天兵的数量,但到如今,已经没有人知道这片土地上究竟有多少天兵了。

只能确定数量是以百万计的。

而且天兵哪里都去,什么事都管,她们的态度也绝对代表不了雁来的重视。

好在悉怛谋并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非常高兴,热情地将所有人迎进了他的住处。

虽然现在是吐蕃人在住,但维州城是大唐修筑的,城内的建筑自然也是大唐式样,走在其中,只觉得处处都熟悉。

李德裕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的使命。

昨天答应得太痛快,他甚至都忘记了问赵猫猫,这次谈判的目标是什么,己方的底线又是什么。

所以今天出发之前,赵猫猫说出她真正的要求时,李德裕都吓了一跳。

虽然答应了下来,但他心里其实还是有些迟疑的,觉得难以达到,可是此刻,看着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察觉到从城市各处投向他们这支队伍的视线,李德裕心中的想法越来越坚定。

所以悉怛谋不提王锷,他也不提,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就开始称兄道弟。

晚上悉怛谋在府中大开宴席,拿出了维州城最高规格的待遇,来为使者接风洗尘。

李德裕也回赠了十分丰厚的礼物,都是天兵去拿文书的时候,顺便带回来的,都是在长安城也十分抢手的“安西样”。

尤其是一块银质的怀表,既能挂在身上做装饰,又能随时打开查看当下的时刻,在长安城中掀起了一阵潮流,京中权贵若是没有一块怀表,都不好意思出门去参加宴会了。

这样罕见的宝物,悉怛谋本来就爱不释手,听说连长安城的权贵也未必能买到,就更喜欢了。

再三感谢了李德裕的慷慨之后,他将它挂在了胸口。

酒席上的气氛更加热烈,李德裕也从怀表入手,讲起大唐如今的种种变化。

悉怛谋听得一脸神往。

其实吐蕃人本来就很向往中原,因为这里有辉煌灿烂的文化、有巧夺天工的技艺,有规矩、有礼仪,吐蕃的很多东西,都是跟大唐学的。

只不过,安史之乱后,双方实力颠倒,吐蕃面对大唐的心态自然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的仰视与向往,演变成了觊觎和掠夺。

但是天兵的出现,让他们不得不退回了原本的位置。

不过对于这些,悉怛谋之前的感受并不明显。维州地处边境,没有天兵往来,他只能从国中发来的各种文书之中,察觉到风向的变化,但却知之不详。

直到现在,从李德裕口中听到大唐的种种变化,他才恍然大悟。

现在的吐蕃已经不是大唐的对手了,可是双方也不可能一直维持现在的平衡。

那不可避免的一战,就在不久的将来。

战争的结果已经不需要去想,现在要考虑的,是他们自身的出路。

接下来的几天,悉怛谋按照流程跟李德裕商量起王锷的事,但他本人的心思早就已经不在这上面了。意识到这一点,李德裕感觉时机成熟了,便向悉怛谋提出了那个大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