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着,忽然赵猫猫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招呼道,“走,小李,回去帮我写战报!”
听到这熟悉的称呼,李德裕不由失笑,问道,“给朝廷的?”
“是啊,骈文我真的写不来。”赵猫猫叹息。
散文其实也不行。
还好可以找代笔。
……
给朝廷的战报,是跟王锷一起启程的。
维州都投降了,王锷和他带来的属官、家人以及所有的物品,自然也都在第一时间被玩家控制、封存,准备解送去长安。
因为玩家速度太快,很多箱笼甚至都还没来得及打开。
目送押解王锷的队伍浩浩荡荡离开维州时,部分玩家还忍不住遗憾地咂嘴,“这一看才发现这家伙带的东西是真不少啊,我们爆了这么多,也只是九牛一毛。”
“毕竟他们那么多人呢,又是逃命,每个人都会把值钱的东西都带上。”
“可惜了……”
“有什么好可惜的?这些东西到了长安也是送进国库,那不还是咱们摄政王的钱吗?”
“对哦,还有点不习惯,雁帅现在已经是摄政王了!”
摄政王这会儿已经看到战报了。
这就是玩家的优势,王锷等人还要在路上走几个月,战报却能当天就送到。
西川的事有了结果,雁来自然要将宰相们请过来商议——虽说赵猫猫该许诺的都已经许诺出去了,但是流程还是要走一下的。
李德裕只知道这件事里,天兵从头到尾只请示了雁来一次,还不知道这一次的请示,朝中其实根本没有人知道。
所以,当看到那封出自李德裕之手的战报时,所有人都忍不住怀疑地看向李吉甫。
好你个安邑公,早早就把自家儿子送到西川去,就是在这里等着是吧?
虽说在战报里,李德裕将所有功劳都归于天兵(他认为事实也是如此),但他一个清税司的主事,莫名其妙跟着天兵跑到维州去,还充当了一把使者,劝得维州守将悉怛谋主动投降,捞到了最大的功劳,难道还能说只是巧合吗?
殊不知李吉甫这会儿也很懵。
他让李德裕去西川,可没什么让他建功立业的想法,只是觉得蜀中远离朝廷、偏安一隅,进退也都方便。
不过自从上回李德裕偷了他的奏折,直接给李纯上书之后,李吉甫也发现了,自己这个小儿子不声不响的,心里却很有主意,胆子尤其的大。要说他到了西川之后,对吐蕃产生了一些想法,真是一点也不奇怪。
毕竟放眼四周,大唐的敌人似乎也就只剩下了一个吐蕃。
既然有了想法,能混进天兵的队伍里,蹭上了功劳才是正常的。
尽管心里已经在琢磨回头要怎么打儿子了,但李吉甫对上同僚们的视线,却还是下意识地露出了运筹帷幄的微笑。
不然难道要说“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吗?
就算说了,别人也未必会相信,还不如就让他们认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众人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李德裕身上,至于天兵许诺出去的那些条件,反而没什么人在意了——不费一兵一卒,就在短短几天之内拿下一城,天兵想怎么安排都行。
比起大唐的羁縻,天兵能让他们将土地和人□□出来,已经是很大的进展了,何况这样安排,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吐蕃守将主动来投。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雁来便写了批复,发下去让两省走流程了。
悉怛谋和他的父亲、部将的封赏,前往维州清点人口、丈量土地的人员,以及……王锷已经在解送回京的路上了,西川这会儿没有主事的人,虽说有天兵在,乱不起来,但朝廷也要尽快安排人过去接手。
除了主官,那些跟着王锷走的属官、部将留下的空缺,也都要补上。
这个级别的官员,需要由吏部和几位宰相共同推选,再将名单送到雁来那边,让她勾出最终人选。
所以回到政事堂,几位宰相就开始商量了起来。
说了几句,李夷简忽然感叹道,“朝堂上的风向,要变了。”
众人心有戚戚地点头。
本来,对于雁来当政这件事,尽管都知道是必然的结果,可是朝中虽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中立的态度。
中立的原因有很多,有人不满意雁来的出身,有人不满意雁来的性别,也有人不满意雁来的行事,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利益。雁来既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也没有侵犯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保持中立。
但现在不一样了,光是一个西川,就空出了这么多位置。
雁来手中有了足够多的筹码、足够诱人的利益,自然就会有更多人倒向她那一边。
等天兵将全天下的藩镇都处理完,地方上的格局固然会大变,但朝堂又何尝不是也被梳理了一遍?
……
悉怛谋对天兵的雷厉风行又有了新的感受。
他这边好不容易才安抚好了下面的部众,又费尽唇舌说服了父亲相信自己的选择,天兵就已经将他的任命文书和各种官凭都带了回来。
算算时间,这会儿王锷的队伍估计都还没走出维州的范围。
悉怛谋看着手里的文书,总觉得上面的墨迹都还没有完全干透。
他很快就收起复杂的心情,朝长安的方向拱手道,“承蒙殿下不弃,悉怛谋敢不尽心竭力、为殿下效死?”
“不用效死,好好办事就行。”赵猫猫拍着他的肩膀说,“殿下可是很看好你的,她说了,只要你能拉来一个人,就会亲自前来维州,在这里设置天兵的复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