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城中几千兵马、数万百姓,总算有人可以托付了。
自然是一件大喜事。
……
牛已经吹出去了,但是要召唤玩家,当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毕竟他们又不是真的天兵天将,说召就召,雁来还得想办法将这个真实的世界包装成一个游戏,投放到现代。
既然是一个游戏,那玩家就可以选择玩或者不玩。想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个“游戏”除了真实之外,还得兼顾成长性和趣味性,才能留得住人。
否则玩家新鲜一阵,发现游戏没什么可玩性,可能就再也不会上线了。
而随便将玩家拉过来,没有任何保障,也没有什么约束,对这个世界同样没什么好处。
所以休息是不可能休息的,雁来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好在还有系统。
这个“力挽狂澜系统”本身就有招募和管理玩家的功能,感觉就像是一个粗略的控制台。虽然目前的设置并不完全符合雁来的要求,但她可以随意在后台删减或增添新的程序,操作十分简单。
以此为基础改造出一个游戏系统,问题不大。
反正现在有个大致的轮廓就行了,剩下的留着以后慢慢细化和添加。
——成长型游戏不都是这样,先出个还算有样子的半成品,然后再根据实时反馈去修改各种bug,不断迭代新版本。
等系统弄完了,雁来还得考虑怎么给游戏做宣传。
虽然她以前看的第四天灾文里,那些游戏都是叼叼的,从来不做什么宣传和策划,随随便便就上架了,随随便便就爆火了,但是雁来不能赌。
只有七天——到明天就是六天了,她必须要招募到一批玩家,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
玩家的强大在于不会死亡,打怪升级就能变强,但是在游戏初期,他们依旧十分弱小,跟这个时代训练有素的士兵差距实在太大,至少也要几百上千人,才能影响到战局。若是想要压倒性的胜利,那估计要上万人。
要吸引到更多玩家,初期的宣传必不可少。
而且雁来还有另外一个想法要验证——如果气运是其他人对自己的关注与期望的集合,那么……玩家以及他们所生活的那个世界的人,能不能为自己汇集气运?
毕竟,她就算吸引到了几万玩家,还得有那么多的气运把人召唤过来才行。
如果这个想法是对的,以后她就不需要再为气运的事情操心了。
什么叫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就是了。
第5章 “满城将士尽白发,长枪独守大唐魂。”
华国,南方某大学城附近的出租屋里。
就是青青将刚刚剪好的视频上传,活动了一下僵硬酸痛的肩颈,就像是一条失去梦想的咸鱼,瘫在她花费299巨资购买的人体工学椅上,暂时进入了贤者时间。
全职自媒体的生活跟她想的不一样。
不用朝九晚五,上班时间自由=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要花在工作上,即使不拍视频剪视频的时候,也要思考下个视频的创意和路线。
不用跟老板同事沟通,处理人际关系=所有的环节都需要自己去考虑,所有的压力都只能独自承担。
至于全职之前规划的国内游,国际游……就是青青看看自己后台那点可怜的、只能维持日常温饱的收益,只能让它们继续存在于规划之中了。
算了,不想了,大晚上的想多了容易抑郁。
不过这个视频剪完,的确可以轻松两天了,要不出去夜跑,回来的路上顺便吃个夜宵?
就是青青这样想着。
但她旋即就想到了出门的一系列前置任务:洗脸,梳头,换衣服,再收拾垃圾桶里的垃圾……
于是几分钟后,就是青青捧着泡面桶,呼噜呼噜几口炫完,就伸手拿起了放在桌面上的头戴式全息设备。
不是夜宵买不起,而是泡面和游戏更有性价比。
目前国内的全息市场被三家大平台瓜分,不过大家上架的应用程序都差不多,数量看起来不少,但很多程序,感觉就是把手机和电脑程序用新技术转码了一下,能适配全息设备,实际体验感并没有提升太多。
只是从对着电脑手机屏幕点击,变成了在全息空间里对着虚拟屏幕点击。
就连很多游戏也都是这样,说是全息,完全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目前真正实现全息的,只有部分音游、种菜之类的休闲游戏,推塔、对狙之类的战斗游戏,以及抽卡类的恋爱游戏、养成游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图小、容纳的人数少、再加上运行逻辑简单,实现起来相对容易。
至于大部分人幻想中的RPG类全息网游,据说几大游戏厂商都在研发,但什么时候上线就不好说了。
就是青青对战斗不感兴趣,音游又总是反应慢半拍,能玩的就只剩下休闲小游戏和养野男人野女人了。她先上休闲游戏收了菜,又打开养成游戏开始肝日常。
只是不知为何,平日里津津有味的游戏,今天总觉得有些提不起精神来。
甚至玩着玩着,她脑海里忍不住冒出来一个念头:这也算是全息游戏吗?
这当然算是全息游戏,毕竟不管是种的菜、钓的鱼还是抽出来的卡牌人物,都是以立体真实的形象出现在面前的,甚至也可以触碰和做简单的交互。
可是越体验,就能越清晰地感觉到,它们就是程序模拟出来的,并不真实。
交互总是那几句台词,蔬菜和鱼也总是一样的建模。
在今天之前,就是青青其实也没挑剔过这些,技术的进步总是一步一步来的,现在有这样的游戏玩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