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810)

这篇文章却是无所顾忌,直接写昨晚的月亮是被癞蛤蟆吃掉了,月亮指的是朝堂,而癞蛤蟆就是她,这个天象就是在说她一手遮天、残害朝堂。但癞蛤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月亮迟早会恢复它的光辉。

雁来面无表情地看完,第一反应是,“武则天的脾气是真的好。”

俱文珍一愣,不过他学识渊博、心思敏捷,很快就反应过来,雁来说的是武则天的一则轶事。

据说她当初看骆宾王为徐敬业写的《讨武曌檄》时,读到“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一句,但嘻笑而已,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才矍然变色,但说的也是,“宰相安得失此人!”

雁来是没有这样的雅量了。

让她知道是谁把她写成癞蛤蟆……!

虽然想到了典故的出处,但俱文珍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接话,好在雁来也只是这么感慨了一句,然后就问道,“这是哪里来的?”

“最近宫中有些宦官不太安分,臣顺着查下去,找到了一处作坊,正在印这些文章。”俱文珍道,“是臣失职,竟未能提前察觉此事,还请殿下责罚。”

“你这不是已经查到了吗?”雁来随口应了一句,手指摩挲着纸页,心想这些人是是打算学天兵印传单到处发啊。

虽然这传单粗制滥造,但真让他们发出去,这篇文章肯定会火的。

至少在这件事情上,雁来绝对不想成为某件轶事的主人公。

还真是多亏了俱文珍,不然等玩家察觉这件事,就算反应速度再怎么及时,也不可能完全收回传单了。

她想了想,又道,“这事总不会是几个宦官自己折腾出来的,背后肯定还有主使者。”

“是。”俱文珍既然来找雁来禀报,自然是已经将这件事彻底查清了,他又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纸,呈给雁来,“这是他们交代出来的名单,臣已经命人继续顺着线索往下查,不过还需要一些时间。想着事关殿下,就先来禀报了。”

估计是听说弹劾的奏折越来越多,估摸着雁来打算处理了,怕她不知道事情的始末,才赶着来汇报的。

雁来真心实意地道,“你有心了。”

“是臣分内之事。”

雁来也没有多说,先将此事记下,然后便低头看起了名单。

看完了,她才吐出一口气,给出自己的评价,“人倒是挺齐全的,比我想的更多啊。”

俱文珍说,“是这班人太过愚昧,不知殿下的苦心。”

“这可不是愚昧,只是刀落在自己身上,知道痛了,想要反击而已。”雁来嗤笑。

不过也不奇怪,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总有人利益受损,无法接受,然后做出一些违背大势的荒唐事。相较之下,这些人只是想发动舆论来对付她而已,已经是很常规的操作了。

但她确实挺失望的。

很多事,雁来自认为已经尽力了。

宦官注定难以像宫女那样重新融入社会,她也在尽力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保障,让他们留在宫里也有事做。前面两朝的太妃住在宫中了无生趣,她就让皇子和公主接她们出宫奉养。皇亲国戚没什么能够传家的本事,她也在尽量给他们的儿女找能做的事。朝中官员大部分都不合格,她也没有直接撤换,而是给他们适应的时间……

但他们并未领会她的好意,反而利用她的宽容,私下串联起来对付她。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你接着查吧,把他们的不法之事都找出来。”会用这种手段的人,雁来很难相信他们以前会是守法公民,所以对付他们也是很简单的事,继续按照规矩来就行。

甚至都不需要她放下法律,拿起武器。

俱文珍应下,正要离开,雁来又把人叫住。但她没有立刻开口,而是沉默了许久,直到俱文珍快忍不住想开口问时,才道,“不要再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了。”

尤其不要让玩家看到!

顿了顿,她又说,“还有……写这篇文章的人,带他来见我。”

第257章 当有人指责她不该有违人臣的本分时,她也最好是真的有不臣之心。

走到延英殿门口,李吉甫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

手指往袖袋处按了按,感受到独属于硬壳纸的、熟悉的硬度,他的心稍微也安定了一些。

那是他的第十二封致仕奏疏。

其实李吉甫也不想动不动就上书致仕,好像他并不是真的想退下去,而是在做样子,甚至干脆是要用这种方式来达成某种目的似的,何况他也早就下定决心,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完成所有的交接工作。

但是——但是世上的事,显然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尤其是在换了这个新的顶头上司之后。

很多时候,除了致仕之外,李吉甫也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什么。

今天也一样。

不过今天这封奏折,至少会比之前那些有用。

所以就算是一向心宽的李吉甫,也不由患得患失起来。

无论如何,他做了他能做的、应做的事。

这些念头如流水般从脑海中淌过,李吉甫回过神来,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这个停顿有些不合时宜。但当他回头去看,却发现身后其他人也都停下了,每个人脸上都是忧心忡忡之色,并不急着要进门。

是了,今天要议的这件事,对所有人来说都十分麻烦。

虽然他们所忧虑的,跟李吉甫并不相同。

“走吧。”李吉甫轻轻出声提醒,而后迈步走入了大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