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834)

那么,是选择闭口不言,再坑雁来一次,还是果断交代同伙,我不好过你们也休想好过?

刘仙鹤果断选择了后者。

他本来也不是什么有节操的人,否则也不会进宫来当宦官。像他这样的人,拜高踩低、欺软怕硬才是常理,既然对雁来心生畏惧,就不太相信自己能坑到她了。

但事到如今,自己的下场已经注定,那当然要多拉几个垫背的。

反正宫里尔虞我诈,本来也没什么真心,即使是共犯同谋,彼此也很难说有多么亲近,坑他们一点压力都没有。

至此,情况已经很清晰了,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顺藤摸瓜。

王太后一边派人去抓刘仙鹤供出来的那些人,一边也没忘了让人清点库内的钱物,比对账册。

眼看这边的一切都步入了正轨,雁来就干脆地告辞离开,给王太后留出发挥的空间。

……

不管是雁来竟请动了王太后出山,还是彻查内库,虽然都是宫里的事,但还是在朝野之间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这一方面是因为宫里的事必定会对朝堂产生影响,让人不得不关注,但更重要的,还是这回的动静实在不小。

大唐又没有银行,很多大宦官都会在宫外购置私第,用来藏匿自己的钱财。抄家的时候,抄出来的自然都是真金白银、绫罗绸缎,光是搬搬抬抬就花费了好几天,自然引得围观群众揣测纷纷。

这得是多少钱啊!

其实别说围观群众惊诧,就是早有准备的雁来,看到那个最后统计出来的数字,也不由得咋舌。

这下不仅内库的窟窿能填上,甚至账面上的数字还能翻个倍。

难怪历朝历代都有喜欢抄家的皇帝。

这来钱也太容易了,堪称是无本万利。

不过这也是封建时代资本主义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就连高官重臣的财产都没有保障,一招落马就会家破人亡,更何况是普通商人呢?

所以抄家虽然很爽,但雁来却再次想到了立法的问题。

社会要发展、文明要进步,保障人、尤其是普通人的各项权力是非常必要的,不然所有人都生活在不确定中,辛苦努力的成果随随便便被人抢走,那谁还会努力呢?

但她现在只是摄政王,提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只能再等一等。

总之,现在有了这么一大笔钱,雁来就要规划一下该怎么用了。

这事她当然不能自己说了算,所以还是去找王太后商量。

“这笔钱虽然多,可若是坐吃山空,也花不了多久。所以我的想法,首先还是得设法将这些钱运用起来,钱生钱,才能长久。”雁来说着,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之前将皇室的各种产业分的分、捐的捐,倒是没想到这个。”

王太后反过来安慰她,“当时国库是那样的情形,就指着你来填窟窿,你已经做得够好了。况且这些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是应当的。就是你要把这些钱都纳入国库,我也赞成。”

“那倒不用。”雁来说,“我的意思,是把公私彻底分开,用这笔钱做启动资金,我们自己来赚钱,以后宫中用度,赏赐乃至皇室宗亲、外戚的花费,都从内库出,不再需要国库拨款。”

这种想法,完全违背了天家受万民供养的理念,但是王太后想着国库和内库因为钱而产生的各种纠纷、争论甚至是案件,就觉得雁来这个分法不错,清清爽爽的,以后就没人能拿这事说嘴了。

不过……

“这些钱看着多,若要供养那么多人,可就有些不足了。”王太后不无忧虑地道。

雁来笑道,“所以得设法赚钱。”

王太后若有所思,“我听说,自从天兵来了,长安城内商贸十分兴盛,咱们莫非也要经商?”

“应该是要的。”雁来说,“不过经商有风险,具体的情况,回头还得请几个懂行的天兵来做规划,今日只是先跟舅母通个气。”

王太后心下熨帖,雁来这么做,可见是将她之前的话听进去了。

这么想着,她就忍不住道,“难为你这会儿还念着那些宗亲、外戚,他们背后可没说你的好话。”

“哦?”雁来挑了挑眉。

王太后早有心要跟雁来提一下在自己耳边挑拨离间的那些人,这会儿自然不会替他们遮掩,凡事她知道的,都原原本本说了出来。

这些皇室宗亲、勋戚权贵,之前就给雁来添过堵,甚至还找到宫里来要说法,结果李纯及时苏醒,坐实了雁来“为陛下祈福”的说法,他们这才缩了。

不过雁来为了安抚他们,也答应会给他们家中子弟入仕的机会。

但这事接下来就没了下文,好不容易有一场女官考试,他们家中也有不少女眷报名,结果居然一个通过的都没有,就又勾起了他们的不满,这才跑到王太后耳边聒噪。

不过他们走的是王太后的妹夫李翛的路子,而王太后一直对李翛的种种行径不太看得上,所以也没理会过。

只是心底多少留下了芥蒂,所以后来那些宦官在她耳边挑拨,效果才这么好。

宦官王太后掌权之后就自己处理了,这些皇亲国戚却没法随意处置,她说出来,也是想给雁来提个醒。

能在王太后面前说得上话的人,无非就是那些,雁来心里也有所猜测,但没想到竟是这个原因。女官考试一个出身权贵的考生都没录取,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吗?

看来这些权贵还是没有转变观念,不过没关系,雁来虽然愿意捞他们一把,但也不可能给予特权,总归还是要能者上、庸者下的,多来几次,他们应该就会慢慢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