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者遍布三千世界(264)+番外
但当看到它异于常人的瞳孔,就猜到这应该是人工智能。
外表做得还挺帅的。
“乔小姐是整个星际的救星。”
“怎么说。”
男人就像是设定好的程序一般,不假思索地开口道:“植物的重获新生,会给整个星际带来希望。”
“我的大脑告诉我,人从植物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生命的意义,生死的轮回。”
乔岁言觉得让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人跟自己谈论生命的意义,这有些过于诡异。
“曾经动植物共同生存在这个星球上,人也是动物的一种,只不过我们刚好比其他动物聪明了些,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开始窥探日月,开始观测天地。”
“从第一个人类抬头望月的时候,人就没有停止过对天外的探索,而跨越了万年之久,人类经历了无数会让种族灭绝的危难,最终都顽强的活了下来。”
“于是人类理所当然的自傲了,他们发展了超乎星球承载能力之外的科技,他们在不断扩大对外星球的探索,发掘适宜人类生存的第二颗星球……”
“蓝星曾经发生过非常可怕的灾难。”
乔岁言并不知道这段历史,或许是太过久远,或许是联盟封锁了信息。
“飞船只带走了配上飞船的人类,普通人挣扎在泥潭之中,最后与曾经的蓝星同归于尽。”
“大批动植物灭绝,等到人类再度回到曾经的家园,这里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故乡了。”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乔岁言好像从这个机器人眼中看到了悲悯,不知是对人类命运的悲悯,还是对曾经的蓝星的悲悯,亦或是对本不该逝去的生命悲悯……
蓝星曾经的灭亡是人类一手创造的,新生也是。
可伤害一旦造成,并不会因为有所弥补而恢复如初。
科学家很快发现,大量植物无法再生存,无法适应环境的动物灭绝,能适应环境的动物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异变。
那是很久以前的灾难。
是整个星际植物灭绝的开端,也是一场警告。
而人类再一次战胜了那场灾难,起初他们还引以为戒,可在时间面前,任何伤痛都可以轻易抹平。
那场灾难在历史书上的记载越来越稀薄,占据的文字记载越来越小,直到再次被人类遗忘在时间的长河中。
人不该遗忘历史的伤痛,否则悲剧会重蹈覆辙。
“可您出现了,您带给了我们新的希望,或许人类的未来,不会太糟糕。”
“乔小姐。”
乔岁言离开的时候,机器人开口喊了她一声,在喊了之后,他却又诡异的镇在了原地几秒。
又扬起一抹微笑,明明微笑的弧度还是一样的,但乔岁言却觉得看着毛骨悚然。
“人类不会像恐龙那样灭绝,不会像玛雅文明那样消失。”
“请永远对人保持警惕。”
“这是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乔岁言瞳孔猛地一缩。
这个世界没有恐龙和玛雅文明。】
黎温书码完字之后,就一头栽进柔软的沙发里休息。
顺便头脑风暴一下。
可能是《种田》所涉及的要素过多,黎温书写得比《死亡列车》还要累。
《死亡列车》主要是世界观的架构和埋得伏笔比较多,再就是微群像,所以在主角和配角塑造也比较麻烦。
但对于黎温书来说,都是能应付的过来的。
《种田》吧,虽然世界观有星际世界作为参照,但也就因为有所参照,所以不好大展身手,毕竟写得是他们从小生活的世界,有偏差的话,可能有点出戏。
不过也不能全然的被人家牵着鼻子走,那样太没意思了,黎温书还是有改动的,就在过去和未来做了改动。
加入了自己的灵感。
写得很头疼,这种需要大量的想象力,并且还得基于现实的去想象。
再加上黎温书每天的更新量也很大,写小说又不只是写这么一个事情。
她得想,想象那个读者尚未探索的过去,看不到的未来,想象他们认知以外的东西,只存在于自己脑海中的灵感。
第228章 ai有个屁的精神世界
还得代入,代入主角,代入配角,代入路人甲……
想象他们每个角色所设定的人设,想象他们该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在特定的情境下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而这样的反应是否会突兀,能否推动剧情……
所以说作者容易得精神病,在不同的角色上来回切换,只为了能立住人设,稍有不慎就是崩人设。
当然也有写得轻松些的方法,但黎温书想写出更多圆形的角色,她不希望主角只是主角,配角只是配角,她想尽力创造拥有自己名字的角色,哪怕是反派也一样。
而这些需要极强的共情。
如果作者没有共情和代入能力,或许她自己都无法理解笔下的角色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反应,读者也不会理解。
黎温书有时候还挺担心自己哪天弦没绷紧,就疯了。
还是不能一直待在系统空间里,得出门走走,不然分不清现实和虚幻了。
外界总说读者看多了小说会分不清现实和小说,对黎温书来说,其实长期待在家里写一本小说,也会让她分不清现实和小说。
她有时候会觉得小说中有些设定是真的,会觉得那个自己创造的世界观是真的,会觉得笔下的角色是真的。
这时候她就得走入人群了。
不然她离精神分裂不远了。
黎温书出门透气,她去了趟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