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聊斋之世外仙姝(110)+番外

鸳鸯琥珀等丫环婆子吓得跪伏在地,连呼不敢饶命。

贾母气得脸色发青,手指发抖地指着贾赦:“你这个逆子!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母亲了?!”如今竟嚣张到连她身边仅剩的几个人都要发作。

逆子?贾赦心中隐痛,继而硬起心肠,他也看不上邢氏,这许多年来她做了不少惹人诟病发笑的事,但做为一个妻子她还算本份,不曾违逆他的意思,也不曾将手伸到外院像王氏一般放利子钱、弄权包揽诉讼。老太太为什么折腾她,吃个饭也要她侍立左右,摆碗筷,挟菜肴,还嫌碗筷摆得不好菜挟得不够勤快……无非是借着邢氏甩他这个儿子的脸!

“母亲何出此言?咱们这样的人家,三四十岁的当家太太竟要一日三餐地侍奉婆婆用膳,此外还要捧茶听训,本该伺候主子的奴才倒闲在一边,我再没听过的。若不是为了母亲,儿子何必操心这些。”

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也是不孝。

贾母气了个倒仰。他这是威胁自己了?再有个虐待媳妇的名声,她这辈子都不用出去做客见人了,她还想着亲自替宝玉相个官宦人家的小姐做妻子呢。

贾赦拳了拳手,冷声道:“妹夫不日就要进京述职,邢氏要到林府看看铺陈摆设,又有琏儿准备春闱及亲事需要打点,老太太向来慈下,想必不会拘着人不放吧?真缺人侍候,儿子再买些人进来就是。”

鸳鸯等人只觉得脊背一寒,身子深深缩伏下去。

“不用了,我不缺人侍候。”贾母咬牙。真换了别的人来,便全是这个逆子的耳目了,到时她还有个动弹的时候吗?!

“真的不用?我瞧弟妹挺闲的,要不让她每日来陪老太太?如今二弟府上有一半的事儿是赵姨娘在管呢,全接手也不是不行。”

这话从贾赦嘴里出来格外讽刺,这就是他那正人君子自诩的弟弟做出来的。老太太不是嫌弃邢氏上不得台面么,如今她心爱的儿子还让个贱妾管家呢。

贾母又气又恨,脸色阴沉得能挤出墨汁。

鸳鸯见贾赦告退,忙去沏了杯热茶来,“老太太喝口热茶吧,别气坏了身体,宝二爷还靠您呢。”

“宝玉,是啊,为了宝玉……”贾母揉着自己的胸口,她这一辈子就没这么窝囊过!当初就不该心软,念着骨肉之情处处容忍以至养虎为患,否则哪有今日被威胁的耻辱和憋屈?!“宝玉呢?”

“宝二爷正在后院东厢房读书呢。”

宝玉如今住的院子是原著中贾琏与王熙凤住的小院,位于荣国府西路贾母所住的荣庆堂后面。

读书?贾母眼睛一亮,“你去喊宝玉过来。”

“是。”

少倾,贾宝玉匆匆进来,一见贾母就偎了过来,“老祖宗,您叫我?”

“宝玉。”贾母拉着他的手轻轻拍抚着,慈爱道:“你今年十一岁啦,书读得也好,不若与你堂哥一道下场考试,若能得中秀才,你父亲也高兴。”

怎么连老太太也让他去考试?读书他是喜欢的,然《四书》之外杜撰穿凿者多,考试不过饵名钓禄之阶,做了官的也都是国贼禄蠹,他何必去同流合污?!觑了眼老太太,他心中斟酌了一番,道:“热衷功名的都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怎地琏二哥也这般?”

不情愿不赞同之意分明流露。

贾母手上动作一顿,佯斥道:“胡说,也有那真心为国为民的,否则百姓们哪来的安居乐业?你林姑父不日便带你林姐姐林妹妹进京了,你若有个功名,到时也让你姑父高看一眼。”

“林妹妹要来?”宝玉眼睛一亮,他还记得那个袅娜可人的小姑娘。“为了老祖宗我也愿意去考一考的,只是不能在京城么?”他不想去金陵啊。

他去了金陵,林妹妹林姐姐却来了京都,两下里岂不错过?

“科考是国家抡才大典,哪里是想在哪儿考便在哪儿考的。”贾母也迟疑了,让宝玉离开她的身边远赴金陵,她也怕有个三长两短。贾珠之鉴不远。

宝玉脸上透着委屈,“去了金陵我就不能在老祖宗身边尽孝,也不能见到林妹妹了。”

贾母心中仍留着一丝撮合两个玉儿的希望,这个希望只能寄托在两个玉儿两小无猜互有好感的基础之上,否则以两家的恩怨来看是很难成功的。毕竟感情需要时间培养,也需要环境促成。再过两年黛玉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到时再考虑可就晚了。

看着宝玉一脸的犹豫不舍,她叹了口气。“也不急于今年。”心中对于宝玉的选择也有些失望,这个孩子□□都好,就是没什么上进心,品格太过清高了。

若是有个爵位多好!

宝玉见不用去金陵考试,高兴起来:“我会好好读书,等林姑父来了请他指导。”

“好孩子。”贾母笑着,转念琢磨起林海对荣国府对她这个岳母还有多少感情。宝玉不过一稚子,王氏的罪过与他无关,林海应该不会迁怒于他吧?

哼,就算林海娶了新夫人有了新的岳家,可亲戚往来还该以前夫人的娘家为尊的。贾母盘算着等林家到了京城来拜见自己,该怎么压那新夫人的气焰,也替自己的外甥外甥女长长势。到时,她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怕黛玉他们不跟自己亲。

******

春闱在二月三日文昌帝君生日这天开考,连考三场,每场三日,所试题目为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和策问。

为了能一举登上杏榜,贾琏拼搏了三年,他谨记林海的教诲,并不一味闭门死读,在知道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徐好古是林海的师兄后便常上门请教,又通过钟智认识了京中其他学子,时常探讨学问,钻研历届春闱试题,进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