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与杨家一直没断了往来,有些事林海自然也要过问的。
“是啊。”杨兆临感叹,不是他大度不计较,而是很多事计较不来,何不看开一些呢。“只要人在杨家才在,其余的东西我还有我的子孙都能再赚回来!”
“若没回老家我们也不知道外甥也在京里。”施氏笑着对甄敏说道,“又闻知万寿节圣人要禅位,我们一家子就干脆全进京了。到了京里,可把我们吓一跳,这人也太多了,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城市,我们不好冒然上门,只先租了个三进院子,把一家子安定下来再说。”
甄敏听说他们租房子住,便道:“妗母不若搬来府里住,您看,我们家里别的没有,空的院子倒有几个。”京里现在的房子可不好租,供不应求,租金也贵得要命。
施氏推拒道:“你舅舅写了本书,对朝廷也有些用处,圣上仁德,有意许他爵位,倒不好住进来了。”
事关杨家体面,甄敏才做罢。不是她热情,实是林家亲戚太少,她的娘家荣国府本来也过得去,可惜王氏干的事还有母亲的算计二哥的反应太让林家心寒,没绝了亲还是看在大哥的份上。好容易来了个舅舅,正经的长辈,又才德过人,自然更要亲热些,也弥补过去几十年的空白。
第72章 亲友(二)
杨兆临阖家在林府住了三天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
这时刻每天关注宫中动向的人不要太多!哪个大臣得圣人储君看重,很快就满京城知道。杨兆临这个人冒头之前京里就没听过有这么个人,直到他献上了倍受称赞的《二十四国》一书,并龙鳞簟、能言石、解语松……还有仙鹤凤凰之类的奇珍——这是常人能拥有的东西吗?
自打地方官员开始向宫中进献贺礼,七尺的红珊瑚树、丈高的玲珑宝塔都见了,就没见过这等奇物的。
这样的能人说什么也要打听打听,要是能沾上关系……
结果还没等人行动,杨家人直接进了林府,接着又传出是舅老爷上门做客——杨兆临居然是户部侍郎林海的舅舅?!
惊凸了一堆人的眼球。
知道内情的人不得不感叹林海运道好,瞧瞧他的一生,典型的先苦后甜有没有?三十岁以前,没有兄弟姐妹,没有近枝旁亲,失怙失恃;三十岁以后,儿女接连出生,端的琼花玉树,硬是比自家孩子高出一截,谲险无比别人连连折楫翻船的宦海他偏偏一帆风顺,眼看着这次万寿节并禅位大典林家又要更进一步,一个“死而复生”的亲娘舅也就不算什么了!什么嫉妒恨的也别提了,想想怎么与林家交好,将这交情延续到下代下下代比较合算一些……
当然,为此感到震惊、不安和愤恨的还是大有人在,比如应该在荣庆堂里安享晚年的贾母,又比如听了消息就赶来给贾母请安的王夫人。
“你说那个杨家是林海的舅家?林家的亲戚不是死绝了吗?”贾母一脸震惊地坐直了身子。
这真的不是在咒自己吗,贾家也是林家的亲戚吧。鸳鸯垂着眼,将泡好的老君眉放到贾母跟前的几上,又给王夫人端了杯新进上的暹罗茶,这才安静地退到一边。
王夫人勉强维持着恭谨的姿态,可眼底仍漏出些许嫉愤,回道:“谁说不是,可现在外头很多人都传说,前儿被皇上大为赞赏的杨兆临乃襄宁伯之后,而林姑老爷的母亲确实为弘农杨氏嫡出。”杨家都住进林府了,说没关系谁信?!想到这儿,忍不住刺了贾母一句:“我还以为老太太知道呢,赶来贺喜。”
“哼。”女儿死了,女婿续弦,贾林两家本就不如以往亲睦,现在又来个舅老爷,自己这个岳母的身份是越来越不好使了!而兰祯黛玉也不若自己想像般好拢络,越想越觉得心塞的贾母忽地将茶碗扫落在地,半天也不说话。
王夫人下意识地一抖,遂又为自己被贾母的积威所震感到羞恼。鼻子无声地跟着轻嗤了声,眼光泠泠地扫向悄声指挥小丫头上来清理的鸳鸯,她心中暗下决定,等元春成了娘娘自己定要给这些人好看!
贾母人老耳目却还聪灵,睨了眼一副端庄菩萨模样的王夫人,朝鸳鸯摆了下手,“你去看看宝玉在干什么?”她的人还轮不到王氏来撒气。
鸳鸯应声去了。
王夫人有些坐立不安,也不知她的宝玉如何了,是胖了还是瘦了,有没有好好念书……鉴于宝玉一时半会不能过来,她决定先跟贾母提一提杨家的事:“听说那个杨兆临手里还有不少宝贝,咱们元春还在明郡王府呢,跟前要是有仙鹤青鸾养着别人也能高看一眼。”
贾母眼皮子一掀,瞅着王夫人的眼神带着几分惊讶,“所以呢?你想让我这把老骨头不要脸面替你上门索要?”
再次被这个蠢媳妇刷新下限了怎么办?
王夫人脸上一热,期期艾艾道:“怎么是替媳妇要呢,这不是为元春争脸面么?我的意思是林家不跟杨家有亲吗,林家要是开口杨家哪有不应的。”
“这是争脸面的事吗?可别再给元春丢脸了,林家凭什么帮你跟杨家要东西!”贾母打断她的话,太无耻了,这个女人是不是忘了是她害死了敏儿的,居然妄想林家会以德报怨替元春打算。为了宝玉,自己还要忍她多久?留着她,当真对宝玉元春好吗?
“前头你撺掇薛家为宝钗进惠郡王府做庶妃摆宴送喜饼的事已经成了京城年度最大笑柄,就不要再给王家门面抹黑了。”贾母第一次庆幸荣国府分了家,什么不好的名声也连累不到大房。元春要是有福气当上了皇妃,以后要倚靠娘家,亲近的也必是自己这个祖母,而不是王氏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