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聊斋之世外仙姝(170)+番外

不管王夫人在贾母贾政面前得不得脸探春都不曾失了对她的恭敬和礼数,这会儿她也坚持给王夫人问过安后才回答贾母的话。

“结束了,大家都很开心,可惜玉儿不能来。”说着,俏丽的笑颜上现出一抹遗憾来。

黛玉没来荣国府贾母是早知道的,不然她早想办法让宝玉与她见面了。不过,自贾敏过世她就隐隐有所感觉,兰祯和黛玉并不喜欢来荣国府,不,甚至是有些排斥……但她能理解,贾敏是她唯一的女儿啊!每每想起她的死与王氏有关,贾母以前对王夫人有多看重,现在便有多恨,只是这样的恨与对儿子的爱、对宝玉的期待比起来,又是可以忍耐的。

只要不撕破脸,就可以假装事情的真相不存在。她遵循的是大家族所教导出来行事准则,家丑不外扬,胳膊肘断了也得往内拐。而只要贾林两家还是亲戚,宝玉就等于多了个有力的庇护。也只有王氏这个蠢妇才会觉得靠元春能振兴二房,外朝无人,宝玉的前程难道就靠他大伯?

她内心摇了摇头,以前她看准了大儿子无能,却没能看透二儿子的平庸,可现在她摸准了,她的宝玉只能做个富贵闲人,他天生就不喜科举,跟他父亲一样适应不了官场的尔虞我诈。

倘若元春真得宠,以后能生个皇子公主,或许宝玉的前程会好些,也不必一味倚靠林家在朝堂的势力。可惜啊,元春进明郡王府本就是甄妃使的手段,元春本身也没能得到明郡王的欢心,何况还有王氏这个坏了名声的母亲在拖后腿,以后新皇大封后宫,即便有侍奉于潜邸这个资历只怕位份也高不了……

“难道你二姐姐没给林家请帖吗?”王夫人关心的问话引来探春诧异地一瞥。

“当然有的。不过兰姐姐过了定不好出门,玉儿却是因为晏大人家的小姐生了病要过去探望所以没能来。我们不过姐妹间的聚会,错过了这次还有下次呢。”

“说的有理,都是交好的姐妹,你们也该去探望一番,不然送些补品也是个心意。”自贾琏成了亲,在小张氏的操持下荣国府的规矩渐渐严整起来,家里的几个女孩子慢慢地也有了往来的手帕交,对于这一点贾母还是很赞许的。

“多谢老祖宗教导,我们可想不到这些。”

“回头我让鸳鸯给你们送些滋补的药材,不管是自个儿用还是送人都使得。”

贾母对庶出从来都是淡淡地,可自从分家,贾赦倒对迎春重视起来,不但请了老师教导她功课才艺,还专门延了位宫里出来的嬷嬷教授规矩礼仪,连探春惜春也有份,兼之探春孝顺,每日晨昏定省不辍,相比离得远了的惜春迎春,慢慢地,她也转了心思。

探春可是宝玉的亲妹妹,嫁得好了,对二房也是有好处的。

探春大喜:“多谢老祖宗了。”说实在的,分家后撇开每月例银,一年四时八节她分得的东西不比嫡母当家时少,但也堪够交际使用,其他如滋补药材之类,一个月也能吃上几回,说到送人那是拿不出手的。

王夫人显然不想多废话,直接问道:“听说林家为这次万寿节贺礼专门制出了一种叫澄泥砚的砚台?你们姐妹间顽的时候可有见过?”

探春一怔,见贾母王夫人目光不似寻常,心头转了转,答道:“见过的,就是上回跟老祖宗去林家做客的时候,当时我们姐妹几个去兰姐姐的辛夷坞刚好碰着她在挑砚台,就看了一眼。”

“哦,那砚台真的那么好?”贾母问道。

探春少不了将澄泥砚的优胜之处描述一番,又道:“兰姐姐见我们都对澄泥砚爱不释手,说是给宫里进的贺礼不好轻忽,等过了大典再送我们。”

宝玉忙道:“三妹妹到时可别忘了跟林大姐姐要我的一份。”

“不会忘了你的。”探春抿唇一笑,“听说二哥近来做了许多好诗好词,不若到时一并请林姑父指教一番?”

宝玉对诗词还是有点信心的,却不敢直接去问林海,闻言瞅了眼贾母王夫人,小声道:“我还是先请林表哥看看吧。”

探春知道他的心结,也不为难他,转头说起在辛夷坞见到的各种雕刻技术,问他:“二哥喜欢什么样的?要是能有一块自己设计的砚台就好了,林家许多砚台都是兰姐姐和玉儿设计的呢。”

“真的?”这话题宝玉喜欢,立即兴致勃勃地与她讨论起来,“不若我们先将设计图画出来,到时再问林大姐姐。”

兄妹两个越说越觉得意动,眼巴巴地看着贾母。

“去吧。”贾母含笑颔首,心中却是另有所思。宝玉对这些雅致的东西感兴趣,或许可以尝试着往名人雅士的路子上走?

“老太太——”王夫人等不及地喊道。

贾母轻叹出声,林家不会只献成品砚台的,以她的推测,只怕制砚的方子、产地作坊也一并送进了内务府。

王夫人还要说什么,她摆了下手,“我累了,你回去吧。”

她觉得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然而,澄泥砚这样可以博取天下所有读书人好感,甚至是在文史上占有一定位置的,可以使林家财源广进的宝贝,就这么舍出去了,她又觉得太不可思议,林家真有这样的魄力?

对比林海的大手笔,自己的两个儿子是这样地庸碌无为,也难怪儿媳妇汲汲于营。看着不甘的王氏,贾母心中深感无力,二者相比,差距大得她不忍直面。

第73章 封爵

兵荒马乱中,万众翘首的万寿节与禅位大典终于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