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的时候,薛蟠总算被保了出来,跟原著一样,判案的是新年新上任的应天府知府贾雨村——原著力量真强大,没有了林海的插手,这斯居然还是搭上了王子腾,复了职。
因同时动手的还有双方的小厮随从,所以贾雨村将罪职大部份推到了仆役身上,薛蟠只罚了杖责(假的)及坐监数月(两个月),处理手法倒比原著断葫芦案时强些,没留下太过明显的把柄。
只是经此一事,薛王氏深觉孤儿寡母地在金陵太不安全。看吧,如果在京城,哥哥一句话儿子哪里还需受这几个月的苦?远水救不了近火啊,若是再来个什么事情,她母子几个可靠谁去?!
干脆连庄子田产也处理掉。
薛家其他几房自然不甘心,然而王子腾势大,薛王氏也不是没有儿子,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薛王氏贱价处理了薛氏族中最赚钱的产业,连那个最耀眼的皇商名头一起带进京城。
如此短视的妇人!一名族老恨恨道:“赶紧派人将薛谦找回来!”
薛氏一族不能就这么败落了。
第42章 薛家进京(上)
庆d五十一年开春,薛王氏带着儿子薛蟠女儿薛宝钗并一干下人仆妇浩浩荡荡地进了京。
已经订了亲,准备参加明年春闱的贾琏写信来道,薛王氏并未依附王夫人,也没有住到一等将军府,因贾赦贾琏的态度,一等将军府和王子腾府上只剩下了面子上的交情。薛王氏事先使人打听过,加上也风闻了贾敏当年的死因,行事也算乖觉,只打发人送了份礼给贾母,说等安定下来再过来请安。
薛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薛王氏携着大笔金银进京,也在不乎那几个钱,在王子腾的帮衬下将自家位于京中的一处三进老宅彻底修缮了一番,便整日带着儿子女儿在娘家、王夫人处、王熙凤处做客。
新年的时候宫中就放出消息,今年要给已故义忠亲王嫡出的小郡主封泰秀、肃郡王侧妃盛氏所出小县主封泰如、明郡王侧妃吴氏所出小县主封泰宜采选陪侍入学的才人善赞。
这种小选几年一次,并非常常举办,名额也少,因为只要皇上同意宫中贵人可以从自家亲戚里挑或直接下旨征选官宦人家的小姐进宫陪读。只有宗室嫡女多,且世勋贵戚里没有年龄相当、性情合适的女孩子做伴读时才会举行采选。
薛蟠太会惹事,也不精明能干,想要永保薛家皇商的地位,光耀门楣,只能另寻门径,比如结交贵戚,又比如结一门好亲。薛宝钗对薛王氏道:“女儿想进宫参选才人善赞,只要本身有才艺,并不拘门庭高低。如果选上了,一来亲近贵人,有贵人扶持不怕别人欺侮到咱们家,二来女儿也有机会结一门贵亲,有什么事也能援应家里,不须母亲躬腰低声地去求人。”
薛王氏听得眼中含泪,只觉这个女儿实在孝顺。“难怪你父亲赞你聪慧,若是你哥哥有你这份心思才能,咱们娘俩何须这般辛苦筹谋。”
“为了薛家,女儿怎么样都可以。”薛宝钗倚进薛王氏怀里低声说道。
母女两个议定,便拿了几千两纹银请王子腾帮忙将薛宝钗的名字报进宫里。
另一方面,分家之后的生活果然如贾政跟王夫人所预料的,枯寂无味。更别提什么富贵尊荣了,时间并不能冲淡过去他们所做下的一切。
贾政的名声坏了,原来还看在“荣国府”这块招牌背后的人脉势力而敷衍着他的许多官员这下连表面功夫也不维持了,碰到他也视若无睹。幸亏他是个自我感觉良好,对他人的应付当客气的,除非有人当面讥讽会让他羞愧之外,完全照搬他上衙点卯,回家与清客品文论画的生活。
王夫人就惨多了,好容易使了计从家庙了出来,贾政完全不理她,有事找她也只会黑着脸下令,一副“我没休你,你就该感激涕零”的模样,赵姨娘越来越不将她这个主母放在眼里,因为探春养在老太太身边,贾环又去了金台书院读书,完全拿捏不了她。至于儿女,元春还在明郡王府苦熬,宝玉,她寄予厚望的宝玉,如今她连看一眼都是难的……更别提京中诰命夫人之间的交际往来了,所有人好像都遗忘了她这个人一般,不管是下帖子或是送贺礼,不是没回应就是被退回。
连她一向不怎么瞧得起的妹妹进京,也不过到她府里打了个转就再没上过门。任她百般邀请,薛王氏就是不应,待她佯怒起来,薛王氏方吞吞吐吐地说怕坏了女儿名声,她方认清于京中无人愿意往来的处境。
如此一来,宝玉不养在她身边反倒是好的了,不然将来连说门亲事都不容易……
都怪贾敏那个贱人,死了也害她!
凭王夫人往日何等地心高气傲,此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认为有大福气的女儿、大造化的小儿子,实在看不出有出头的可能。
元春也就那样了,宝玉呢,她的宝玉怎么办?荣国府的爵位没了,又被老太太惯得不肯读书上进,提到扶持,大哥却对她说等宝玉哪天觉得他不是国贼禄鬼再说。分明是推托之词!
不能搓磨姨娘,不能养歪庶出子女,又没有其他夫人愿意与她往来,王夫人只能往宁国府的王熙凤和娘家这两处地方走动。
九皇子一派争储失利,荣国府分家,没了拉拢价值,王熙凤对这个心毒手辣的姑母敬而远之,王夫人几次上门她都一副不耐烦应付的模样,倒叫王夫人心里恨得牙痒痒。
听说了薛宝钗要应选才人善赞的事后,王夫人忽然间像开了窍一般,宝钗端庄大方,才貌双全,当自己的媳妇可不正好?!虽然她出身低了些,却是自己的亲外甥女,进门还能不敬自己这个姨妈兼婆婆?!更好的是薛家巨富,蟠儿又不成才,宝钗的嫁妆肯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