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转机(150)

作者: 燕不学 阅读记录

不知道一路的闹剧让司机杨姐听到多少,记住多少。

李笃说杨姐是雇主的专职司机之一,沈晓睿专门借调来的。

不知为何,方规从年逾不惑的杨姐身上感受到了成兴年轻时的伶俐劲。不是说杨姐的目光有多灵动,而是那种不动声色的敏锐和周到。

临时安排的出差任务,长途跋涉过来整个人干净清爽,跟李笃没说几句话,对另外三个人的态度也很友好,不过分谄媚,不多加审视,好像只是完成寻常的工作。

可是方规清楚,大老板身边的人即便是司机,也不会是泛泛之辈,杨姐会不会观察李博士的一举一动,记录下她的一言一行然后上报给大老板?

或者,上报给沈晓睿?

李笃脑子里就没有维护社交关系这根弦,更没有打造形象树立品牌的概念。

李博士从小到大向来秉持一力降十会,好像只要达成别人穷极一生无法完成的成就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理论上来说,大刀阔斧的行事风格的确能节省时间、精力,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现实并不完全按照客观规律运转。

大象可以不在乎蚂蚁,大象也可以随随便便踩死一个人。

可是人作为社会性生物,能够联合看似微弱的力量,组织一张大网,套死任何一个看似无所不能的存在。有时甚至不用一张网,只需耐心潜伏找到其弱点,一击毙命。

李博士对自己这身贱骨头几斤几两重没一点数,还以为别人跟她半斤八两。

方规不想让李博士冒不必要的险,叮嘱道:“外人面前,注意点。”

李笃也看向驾驶座,忽然忧愁起来:“雇主下个月就回国了。”

方规:“所以呢?”

“会让我完成好多工作。”李笃先曲起拇指,“关键期内得有一定成果转化落地,落地前要找到应用场景,我现在还不能百分百确定雇主打算,是独立追加投资还是找合作方。雇主独立追加投资应该不成问题,难点在于时间周期。如果想要抓住窗口期,最好还是找合作方,大概率会和政府合作。找合作方这部分可以推给沈总,但找到合作方,核心的研发与合作方向得我来把控。”

曲起食指,“雇主接洽合作方的同时,我依照原进度优化技术稳定性,扩大测试规模,测试和分析的工作量庞大,这部分需要分配给团队。雇主特别重视团队协作,团队完美配合之前得先磨合,要让她看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团队作用。团队建设我还不能推给沈总或者Alice,哪怕我把项目中心创始人和联合所有人的头衔分出去,她们也做不来。涉及技术分工,这帮只会动嘴皮子搞权术的指定抓瞎。”

接着是中指,“这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树立L&L的品牌形象,意味着我需要在上述两项……三项每天占去我80%精力和时间的工作外,围绕L&L的愿景拟定下一步研究方向。期间参加几场必要的行业研讨会,这些沈总和Alice……甚至我下面的高级研究员都没办法代替我去。因为关键理论在这里……”

李博士点了点额角,正要弯下无名指,方规没好气地拍了下她手背。

“知道了知道了,你老板没你不行。你就是你老板的心肝宝贝,你的利用价值别人没法取代。在榨干你的利用价值前,你老板不会对你做什么,还把你当宝贝一样哄着供着。”

“我还算不上雇主的心肝宝贝,我也不要做别人的心肝宝贝。”李笃瞄了眼方规,她家陛下冷眉冷眼,无动于衷,李笃放平刚刚翘起的脚尖,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圆圆不用管那些乱七八糟的,你先在车上看看我优化的路线和日程。我和杨姐去取东西。”

司机只有一个杨姐,必不可能让杨姐二十四小时不间断驾驶。三十六个目的地,有些是在同一城市或地区,有些则要跨越数百公里。短途还好,长途路上就得规划休息和补给了。

方规大眼一扫,纸上密密麻麻塞满了图表、数字、文字,密集得人神共愤。

李博士最擅长螺蛳壳里做道场。

“不看。”方规把纸对折,装回李博士口袋,“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你说。”

李笃自行揣摩圣心,会了意:“说了以后,圆圆陛下选择做,不做?”

“要你管。”方规看不惯李博士这股有意无意挤兑人的欠揍模样,整整衣服下车,“我跟你们一起搬吧。”

方规本意是不想自己当大爷——她从小就没当大爷的觉悟,而且三个人总是比两个人效率高一点。

但当她一马当先抱起一只单独放在一旁的盒子,听到手腕咔吧咔吧两声脆响,方规深刻意识到她应该在车里,而不是出来暴露自己的弱点。

方规面无表情地抱着死沉死沉的盒子走向后备箱。

虽然只有四步,但每一步都在考验她的脊椎肩颈耐受程度。

站在后备箱前面,她抽空斜了眼李博士。

李笃在跟跑腿结算。

很好,该李博士发挥察言观色技能的时候她又不在了。

方规使出吃奶的力气往上抬。

地球引力使出吃奶的力气往下拉。

那玩意儿脱手时方规自己没反应过来,还是杨姐眼明手快拉了她一把,避免那盒子砸在她脚上。

重物坠地的声响李博士倒是听到了,大惊失色。

方规用酸痛的左手托着快要断掉的右手,问:“这是什么?”

“五公斤、十公斤的哑铃套装,两只装。附送握力计。”李笃幽幽道,“总重三十一公斤。”

方规简直要跳起来:“长途旅行你搞哑铃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