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22)
此时属于前者——沈晓睿不认为这是一个推翻双方交流基础的报价,虽然她的确被震撼了。
沈晓睿仍持开放态度。
开放的怀疑和质疑,以及……
兴奋。
短暂的审视后,李笃垂下视线。
沈晓睿沉思片刻,问:“你用的是‘经费’,我可以问问你如何得出的数字吗?”
——说起来,得归功于虞赢卿同学,如果不是那天她提了一嘴,李笃还没想着动心思。
李笃想了想,认为多解释几句也无妨:“我们都很确定它对于过去和现在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链接到了未来。因此它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于后者而言,我想你们的预测更为乐观。而且你们更擅长……你喜欢用资源配置转化,还是利益最大化?”
在沈晓睿嘴角一次不易觉察的抽动后,她采用了“利益最大化”。
“你的雇主拥有将一张废纸转化为艺术收藏品的能力,你现在不妨考虑合作方式。嗯……我了解过你雇主的背景。”
沈晓睿不置可否地耸耸肩,保持含蓄的防守姿态,“但是你不能保证它一定实现,否则我们没有坐下来谈的机会。”
李笃静静地看着她,“不是我,是你,你们。”
沈晓睿含笑回望:“那么你也了解我的雇主从来不缺选择。我们对新技术的追踪你应该有所体会。”
她像是完全遗忘了衣袖的咖啡渍,舒展地将一只手搭在膝盖上——是之前用来遮挡的左手。
不过咖啡渍并未在质地良好的布料上洇染开,不仔细看,难以发觉。
哪怕做好了针锋相对的准备,真到了这一刻,内心的感受还是少不了无力和无趣,无趣更多一些。
但李笃心知肚明,这环节不可或缺。
就当是面试的一部分。
“再理想的新材料、新技术也无法减少已有的、由旧材料和旧技术带来的损耗,而旧材料和旧技术所产生的损耗正是逆转此类损耗的价值所在。”李笃说,“我想你的雇主更看中于过去和现在,而非未来,未来的不可控性远超当下。”
“这是你选择这个方向的原因吗?”沈晓睿由衷感慨,“如果你愿意从商,不需要很久,你就会成为一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
李笃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不会是最好的企业家。”
沈晓睿停顿了几秒钟,“Sil一定会很喜欢你。”
尽管沈晓睿最后传递出的信号相当乐观,李笃也明白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得到确切回应。
沈晓睿坦诚地告知了难处,她们不考虑买断,因为难以预估成本,尤其是隐性成本。完全实现课题所需的资源过于庞大,其中不乏社会性资源。如果李博士在高校平台都无法获取和使用,那么按她们的立场和背景,更加事倍功半。
除非李博士愿意去往大洋彼岸。
李笃根本没想过出国,这就不是她要考虑的问题。
沈晓睿承诺她会和雇主尽快讨论这件事,希望李博士耐心等待,但是她无法给出确切的时间,因为雇主最近正在进行术前准备。
李笃倾向于沈晓睿的说辞为真。
她不急。
骑驴找马的事儿不能急。
这不妨碍李笃第一时间向大小姐汇报了面试结果:
「今天去谈新工作,对方没有给明确答复,可能是我要价太高[快哭了]」
「你晚上回来吗?」
「[害怕]」
方规一副老太太看手机的模样,拿起手机看看,放下……再看看。
林爽问:“咋啦?谁惹我们大小姐了?”
方规抬起脸,神色恍惚:“我怀疑有人遮羞布都懒得扯,*地上画个圈就想让我跳进去,但我没有证据。”
林爽稀奇道:“你还要什么证据啊,直觉感觉不对,那一定就是你想的那样。不用怀疑。”
“你不懂。”方规深沉地说,又看了一眼手机,“这昏招太降智了,降智到它是真的都比它是个陷阱可信。”
再说,现在她还有什么好坑蒙拐骗的?
林爽不明所以,趁红灯停,斜过上身试图看手机,“谁呀?”
方规掐灭了屏幕,“一个王八蛋。”
这会儿两人在去传媒公司的路上,林爽约了人谈流量投放。
林爽之前找林可晴批了一笔营销费用,在各大社交平台找本地达人推广,效果不太理想,这次打算把网撒大一点,直接扩大投放面。
出发前,林可晴点评:“没有资本家的资本,做着资本家的泡沫梦,赶着让人家割韭菜。”
林爽懒得跟思维方式固化的妈妈解释,但路上倒是给方规解释了。
“王老师的私域做得很不错,在户外活动这块儿是粉丝忠诚度很高的阿婆主,转化率很高。如果能跟王老师谈合作,由他来把控流量投放范围,那我们扩张的计划就有着落了。”
方规不说话。
林爽在镜子前整理软塌塌的衣领,半天没听声,回头问:“你怎么看?”
方规:“挺好的,期待。”
林爽踩了两级台阶,回身弯腰低头盯过来,“你有什么想说的?”
林爽的傻大姐气质让人无法招架,方规战术后仰。
“啊?没有啊。这方面我不熟。暂时不发表任何意见和建议。”
她在想别的,还真没心思敷衍林爽。
两个半小时后,方规刚张嘴还没发声,就被阴沉着脸的林爽提前打断,“别说话,什么都别说。”
方规:“……”
林爽:“不许说。”
方规掰下林爽夹在支架里的手机,重新输入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