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26)
林可晴保存好视频顺手拿碎叶子丢她,“少起瞎心思,咱家用不上。”
林可晴跟方规讲,农技中心那边推荐的技术专家做过演示,内容花里胡哨的没看太明白,只记得技术专家说智慧大棚能够最大程度开发土地使用能力,既可以立体作业,又可以轮作,还可以发展种植反季的“轻奢”蔬果,总而言之,只要用上智慧大棚,真真是一寸土地一寸金。
然而一听价格,林可晴和林雷就歇了心思。
太贵了。
现在用的大棚一平造价55元,当年都是咬着牙上的。林爽奢望的智慧大棚一平造价光材料就要翻20倍,1100-1200元。
一亩地666.7平,一亩大棚算下来何止天价,还不算技术和设备。
农场统共五十来亩地,加上零零散散的副业收入,将将每年小有盈余,即便只升级一小部分,也会是极大的挑战。
农业生产不敢乐观看五年十年后的收益,一场台风一场暴雨,倾家荡产。
而且林可晴很不满林爽的“进取心”,“爽子老想赚钱,想赚大钱,不肯踏踏实实把眼前这块儿做好。”
林爽不满道:“你还没有危机感吗?你自己出去看看,人家都在上新技术拓新门路培育新种子,就咱家守着一亩三分地,靠老天爷赏饭吃。”
转过脸冲方规道:“就那四个大棚你不知道我跟你林姨磨了多少嘴皮子,往年真就靠老天爷,老天爷心情好了赏饭吃,心情不好赏嘴巴子。一场风一场雨,得,俩月白干。这四个大棚一搭,每年至少帮咱家多赚五万块。”
方规沉默地嚼着苦瓜,眉头微微皱起。
太苦了。
林可晴把一盘白灼虾换到她面前,又指指碗里的鸡蛋。
林爽偏要计较清楚,“林可晴,你承不承认,从我来农场到现在,给咱家创造了不少经济效益。”
林可晴:“嗯嗯嗯是是是,你是咱家大功臣,脱贫致富就指望你哪。”
林爽:“林可晴同志,咱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
林可晴就笑,给林爽和方规碗里各扒了两只剥好的虾。
吃完饭,林爽闷闷不乐地拉着方规去外看星星。
下过雨的夜晚,闷热潮湿,星星没两个,蚊子一大堆。
林爽说:“我能理解我妈,年纪大了不想瞎折腾。但是……”
写规划案的事儿林可晴倒没反对,林可晴还真不是墨守成规的老古板,不然当年也不会花大力气出钱让林爽折腾会员制,又给农场添了那么多“烧钱玩意儿”,原来打算攒够钱就改造为加工中心的厂房也腾出来给她做摄影棚,还拿了一部分建设资金给她添置亲子娱乐设施。
但林可晴心里有杆秤,小打小闹她愿意林爽折腾,大的她说什么也不松口,顶多哄哄孩子象征性给点活动经费。
林爽:“我发现了,咱们大院出来的,做生意大家都愿意去做的,但是不敢往大了做,稍微贷点款整个心理状态就不对了,天天愁着赶紧还贷……可能是方爱军同志的经验教训。哎,我说这个你不会心里不舒服吧。”
方规在给膝盖上的蚊子包掐“十”字星,没搭理她。
林爽这么个性格脾气,能问一句“会不会心里不舒服”算吃过不少经验教训,但也仅限于此。
“你看程姨,跟老魏刚出来开厂那年,成叔立马给了她一个大单子,程姨最后跟老魏闹到要离婚,都没让接进厂里做。老魏有时候来这儿跟我舅舅喝酒,一喝酒就说要是那年接了,他们现在也发达了。”
方规问:“程姨为什么不接?”
“好像是说要垫一笔材料款和人工费什么的,数目挺大,程姨说死不贷款,老魏偷偷过来找我妈和我舅借钱,咱家啥家底你也清楚,就算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能耐。后来听说成兴给方文涛做了,就那一个单子,芜湖起飞。这事儿在老魏心里埋了可深一根刺,时不时拎出来刺挠刺挠自己个儿。
“也是老魏眼红野心大,他咋不看看机械厂出来这么多人,真正干出点儿东西的也就成叔和方文涛,大把的人混得还不如他老魏呢。”
方规又问:“方文涛在做什么?”
“老本行啊,自动化设备整机生产线、非标,零件也做,规模不小的。这家伙,一开始真靠成叔给他抬轿子,喂订单喂资源,后来做出海,发展了不少海外客户。别说,会外语就是有优势。”
说到这里,林爽不禁唏嘘感慨:“方爱军当年咋把成叔放跑了呢,成叔要在集团继续做下去,那你现在肯定还是财富自由的大小姐……”
方规想起什么,问:“成兴那年给的什么单子你知道吗?”
林爽挠着脑门想了半天,神情时松时紧,谁知后面一拍大腿,“我哪儿知道啊,老魏来那会儿我还被林可晴关在小黑屋闭门思过呢,没听上两句囫囵话。”
方规提着的一口气上不来下不去,梆梆给了林爽两拳。
林可晴这时拎着桶和手电从院子里出来,踢了林爽一脚,“去果园换你舅回来吃饭。”
方规站起来也要跟上去,林可晴拉住了她,“爽子去就行了。你去里面待着,外面蚊子多。”
进了客厅,林可晴张罗着去拿西瓜,方规犹豫了下,跟着林可晴到了厨房:“成兴给方文涛的单子,是新镇医疗吗?”
林可晴开冰箱门的动作就那么顿住了,“什么?”
她没回头,也没再动。
方规盯着林可晴的后脑勺,“程姨跟老魏来申城办厂那年,成兴给了一个单子,她和老魏没接,成兴给方文涛了。那个单子,是不是新镇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