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皇嫂也太茶了吧(17)

到时候就算三皇子已经登上皇位,勉强能保住母族梁侯,也未必能保全卫东延的党羽。

蔡青之有点后悔今天一起来侯府议事。

他是万万没想到,梁侯真敢用这“下下策”,而他自己准备的逼宫之策,此刻再提出来,就像是劝梁侯收手。

这可就犯了大忌了,他知道通敌的密谋,若是失去梁侯的信任,能不能活过三皇子登基,都是未知数。

此刻,梁侯卫东延一直闭着眼睛,凝思不决。

皇帝驾崩,他的贵妃妹妹便没了实际价值,三皇子不登基,卫家最多也只是缓慢衰败。

错就错在梁侯没想到,燕王会一心拥护小太子即位。

燕王自身没有称帝的兴趣,这是朝中众所周知的“秘密”。

否则凭借仁宗皇帝对燕王的偏爱,先帝压根没有机会即位。

朝中元老都知道,燕王作为过继给前皇后的儿子,原本算是嫡长子,皇位是他自己放弃的。

而先皇是燕王的嫡亲兄长,这兄弟俩自幼不睦。

照理说,燕王对兄长最宝贝的嫡子,应该也不待见。

梁侯起初让三皇子多次向燕王表忠心,燕王没有任何排斥之意,这才导致梁侯误判了局势,踏出了争储这一步。

一步错,步步错,越陷越深,覆水难收。

燕王的作风,梁侯心里清楚,难保不会秋后算账。

再这么让燕王按兵不动地僵持下去,一旦等下半年的赋税收上来,燕王就再无把柄给他拿捏了。

到时候若是没有三皇子称帝保他,燕王算不算帐,梁侯无法预料,更无法控制。

他不是个愿意把生死寄托于别人掌心的人。

可是,引鞑靼滋扰边疆,实在太过冒险,若是被发现有人在关口动了手脚、通风报信,一步步追查,梁侯未必能完全洗脱干系。

“此计还是太过冒险了。”梁侯为自己的懦弱找借口:“边疆的百姓,也才过了两三年安稳日子,我也是……于心不忍呐。”

“侯爷仁德。”赵维却继续劝进:“只是这紧要关头,要护北疆百姓,将来苦的便是九州八方的百姓,太子年幼,燕王又无心理政,一旦即位,杨太后必然权势滔天!”

他说到这里就停下来。

太后完全掌握朝政的后果,他不想明说,让梁侯自己琢磨琢磨。

太后杨今夏本就是个野心泼天的主,从前她长子陆驰在位期间,她都恨不得将儿子当成傀儡,把朝廷里梁侯的势力,全都用她杨家人顶替。

若是让三岁的小太子继位,太后必然会掌握实权,无所顾忌地逐步铲除梁侯的党羽。

不论梁侯走不走出这一步,燕王如何反应尚未可知,太后却绝对不会放过梁侯一族,还不如放手一搏,扶自己的亲侄儿即位。

方才还在犹豫要不要冒险得罪燕王的梁侯,此刻目光从犹豫逐渐变得锋利。

没错,杨太后才是他最大的威胁。

若真让这个女人掌权,他卫东延就算清清白白,也会被她罗织的罪名构陷,灭了全族。

不能再畏缩了。

“事已至此,唯有一搏。”梁侯睁开眼,低声一字一顿地下令:“传孔睿,即刻将密令八百里加急,送往北疆,交给杨泉。”

赵维眼睛一亮,拱手领命:“是!”

蔡青之却忍不住吸了一口气,额头渗出冷汗,手脚像插在冰里。

没想到会真走到这一步。

通敌可是遗臭万年的大罪。

他何至于此啊!

那赵维与内阁首辅斗得你死我活,若不放手一搏,本来也没活路,可他蔡青之可算是八面玲珑,处处都吃得开,哪方势力的皇子即位,与他而言区别根本不大。

恨只恨自己胃口太大,为了分得巡盐的一杯羹,彻底把自己跟梁侯栓在了一起。

-

邓姣在乾清宫里又熬过几日,越想越觉得,攻略燕王的难度系数太高。

听宫女嬷嬷们讲了许多燕王在边疆对付敌军的谋略战术。

邓姣觉得有点可怕。

这个男人不是她从前看电视里杜撰的那种高冷逼王。

燕王待人处事不温和,但并不高冷,宫里人都说他行事作风低调务实。

低调到让他不爽的人消失都是悄无声息的没了。

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感觉,进入他视野的猎物,可能到死都未必能反应过来这家伙有猎杀意图。

边疆被打服了的敌军对此应该有切身体会。

邓姣现在对自己从电视小说里学来的撩汉小技巧有点缺乏信心。

得多做几手准备,不能把小命全寄托在野史上。

万一燕王对她一直没兴趣,她还能找谁帮上忙?

她的父母?

作为皇后的娘家,应该是也赶到京城参加了祭典,为什么斋醮大典上没有安排她亲戚的位置?

据说历史上的邓皇后得宠不到半年,就让全家人“鸡犬升天”。

那她的这些亲戚,就没设法帮她解决一下殉葬的困境吗?

哪怕是买通几个官员为她上疏,奏请燕王把她驱逐出宫也好啊。

不过她爹是个军户,可能没攒够收买人心的家当。

邓姣在偏殿里苦思冥想。

脑中灯泡忽然一亮。

她记得小时候看卫视频道播放过一个考古节目,说是施工队意外挖掘了一处大齐时期的宝藏。

因为出土的文书字迹见光后消失,据专家推测,可能是大齐德宗皇帝为了求仙问道,秘密建造的一处洞天福地,其下埋藏大量白银。

邓姣记得节目里说过的大致地址,因为就在她父亲老家附近的县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