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的高考冲刺班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招满了,但仍旧有很多人在外面等待着。
王校长不忍心看着这么多的人空空等待,所以每天都会让老师带着大喇叭上一节最大公开课。
尽量让每个人都能听到,这也是他能做到的最大限度了。
从宣布恢复高考到参加考试,只有两个月的时间。
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
S市的各个厂子都达成了统一的共识,在这段时间里,谁也不许去打扰姜澄。
不仅不打扰,他们还想着法的给姜澄送各种福利。
在其他人家点灯熬油累瘦了的时候,姜澄一家变胖了。
距离高考前三天,姜澄等人去看了考场,熟悉一下环境,厕所在哪,中午怎么吃饭,在哪里休息。
在遍地都是熟人的S市,这些问题对姜澄来说都不是问题,轻松解决。
看考场之后,就是专心待考了。
姜澄和沈确都不怎么紧张,但家里的三个人都很紧张。
紧张到都不怎么怼沈确了。
若是平时,沈奶奶三人没事就怼沈确几句,最近几天为了确保沈确有一个良好的应考状态,几个人对他温柔的不行。
温柔的沈确都怕几个人是被什么上身了。
时间一走再走,高考这一天终于到了。
第308章 去京市
这一天,五百七十万人参加高考。
姜澄和沈确不在一个考场,她到达考场时,密密麻麻的人头让她终于有了真切的感受。
时代的浪潮,即将开始。
姜澄随着人流走进考场,被检查文具等后,找到考场号,按分配好
的位置坐下。
等待考试。
很快,监考老师进来,现场开试卷封条,考试开始。
题,不难。
这是对于姜澄或复习很好的人来说。
对于那些多少年没拿过书本,或者只是碰碰运气的人来说,也许有些难。
姜澄没有第一个交卷,她写好后,检查一遍,安心坐在那里等待着。
当有人交卷后,她才跟着起身交卷,离开考场,不给任何人找她对答案的机会。
两天的考试时间过的很快。
考完最后一科的时候,不少考生在考场外面哭,笑,闹。
姜澄笑着看了看后,骑着自行车离开,迎着晚霞,迎向明天。
高考后结束后,多少人来到姜澄家,就为了找她对一下答案。
结果来的人全部跑空,姜澄不在,她去京市了。
而且是考完就走,一点时间缝隙都没给大家留。
姜澄自己去了京市。
在京市的她,找到沈确的战友,在他战友的帮助下买到了房子。
房子离大学不远,附近正好有小学。
她一个人在京市先整理房子,等着高考成绩出来后,户口便可以迁过来。
实际上,她要是肯接受在京市的工作,户口直接就可以迁过来,可惜她不接受。
冷领导几次上门都是失望而归。
在京市的姜澄整理房子同时,她半入职了京市大学。
半入职是因为她的成绩还没出来,成绩出来她也是学生的身份。
但哪怕如此,姜澄还是提前去京市大学,帮着筹备开学前的准备。
没办法,她准备报考的外语学院,姜澄认识了三分之二的老师。
首先,京市大学的副校长是吕老师的师兄,吕老师是外语学院的院长,齐老师是外语学院的主任,还有三位曾经共事过的老师,是外语学院的老师。
几位老师对于姜澄考上京市大学一点都不怀疑,他们疑惑的是姜澄为什么要报考外语学院。
你都会十几门外语了,都能当老师的人了,你来学什么?
姜澄没给答案,只说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几位老师虽然不理解,但薅壮劳力干活还是可以的。
就这样,姜澄成为了第一个还没收到通知书,就被薅来干活的“准学生”。
当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姜澄状元的成绩也出来了。
其他大学在第一时间想抢人,结果找了一圈发现这位状元在京市大学里做迎新准备。
他们还没等说话呢,上到副校长,下到门岗大爷给他们围住了。
别说抢人了,能带着两只鞋跑出来就算不错了。
成绩陆续出来,姜澄是第一个给自己通知书上盖印章的人,也是第一个没花任何邮费就收到通知书的人。
不仅如此,她还加入了邮寄通知书的工作。
沈确,李春香,简月娥,孙建东,赵成德,还有姜澄认识的华英和在海市的白鹭,竟然也考上了京市大学。
通知书一封封的邮寄出去后,姜澄没有回S市。
她还得忙着迎新。
S市的搬家事宜全权交给了沈确和沈奶奶。
沈确忙着交接机械厂的事情,沈奶奶负责打包行李,真的是什么都不舍得扔。
沈确也不阻拦,全随了沈奶奶去。
在沈家收拾行李的时候,大杂院里的孙大爷正坐在家门口,唉声叹气。
院里的人好奇的问了问,结果就听见孙大爷说:“哎……孩子不争气,没考上京市大学,就考上省城大学,真是…。哎!”
问话的人只觉得有一种想咬人的冲动。
还没考上京市大学?
要不要看看你家孙爱国之前啥德行?
那可是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主儿,结果现在考上他们省里最好的大学了。
现在你跟我说这…..不愧和姜澄走的近啊。
“凡尔赛”如出一辙。
唯一的区别就是姜澄说完他们没有想打人的冲动,甚至还觉得姜澄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