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年代,退伍糙汉被我带飞暴富(399)+番外

司机开车,孙爱国坐在副驾驶,正在与姜澄对稿子。

虽说是采访,但也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问的,所以对方发来了大概的采访流程。

姜澄听着,心里记着。

说完后,还没到。

“孙秘书,你回S市过年?”

“对,回去!我大哥今年一家子也回来了,我爸一直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呢,您要是不需要我,我明天就走了。”

“走吧,孙大爷,孙大娘都想你了吧。”

孙爱国想了想。

“第一天最想,后面几天就平均的想撵我走了。”

“我爸退休了,人家老两口的小日子过的可好了,我回去倒是碍事了。”

姜澄一听笑了。

“虽然这么说,但你信不信,孙大爷不知道怎么在家里夸你呢。”

孙爱国回想他考上大学的那一次,点头道:“那是,好不容易给他长脸了,吹吹牛也挺

好的。”

两人闲聊着,电视台到了。

姜澄收敛表情,下车。

孙爱国也专业的跟在姜澄身后,主动提供证件,两人经过检查后,进入了电视台。

被工作人员带领着去到了会客厅,电视台的领导还有主持人都在了。

大家在一起寒暄了一会后,就进入了主题。

主持人是一名很知性优雅的女性,问问题很有深度,也没有刁难姜澄。

两人都是思维上高度独立的女性,聊着聊着,甚至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姜总,外人都说你成功的很容易,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姜澄双手交握胸前,沉思片刻。

“不完全赞同,运气着实有,但我的努力外人看不见。”

“更不用说一路上我遇见的人,还有时代赐予我的红利,可以说少了任何一部分都不会有今天的我。”

“所以,容易抑或不易,都不足以概括我来时的路。”

主持人点头,回应,采访继续。

采访的最后,主持人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姜总,对于外面正在积极创业的年轻人,你有什么建议吗?”

姜澄浅浅微笑。

“没有。”

“我的成功别人无法复制,他们的成功我也未能参与。”

“我一个人的成功,无法建议所有的年轻人,我们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不同的路。”

“继续走吧,走到某个交叉口时,做决定的终究是你自己。”

采访结束,姜澄和主持人又多聊了一会,还互相保留了联系方式。

孙爱国送姜澄回了家,他自己也正式被姜澄放假了。

姜澄推开四合院的们,就听见一声炸响。

“哎呦—-在干什么?”

姜澄看着地上冒出来的一股烟尘,再看看沈月和一旁稳坐的沈星。

“嫂子,我在放摔炮!”

沈月举着一盒小摔炮,开开心心。

“不错,继续摔吧。”

姜澄走过去,坐在沈星旁边的椅子上。

“我们沈少爷在这装深沉呢?”

“嫂子,看破不说破。”

“哦—-我的错,我的错,你继续。”

三个人在院子里玩儿,没一会沈确也回来了。

他和姜澄尽量做到同一时间放假,这样两个人就可以多待一段时间了。

摔炮放的差不多后,四个人回到屋里,姜澄提到受春晚邀请的事情,询问几个人想不想去。

沈月很激动,沈星无所谓,反倒是沈奶奶很想去。

最后,姜澄决定—-那就去。

决定好后,过年前的准备也要做起来了。

大家一起赶大集,逛商场,买年货,贴春联。

对过年的期盼和准备,让这几天充满了百分百的欢乐。

三十当天,一家五口人在下午两点多吃了年夜饭。

饭后,沈奶奶带着大家把饺子先包好,放在外面冻上,这样等看完春晚回来,正好煮了吃。

忙碌之后,一家人换上喜庆的衣服,沈确开车,赶往春晚演播大厅。

一路上,能听见鞭炮的声音,孩子的欢声笑语。

家家户户都飘着香,虽吵闹却又透着祥和。

沈奶奶十分感慨的看着窗户外。

“这日子真好,做梦都不敢想。”

坐在中间的沈月抱住沈奶奶的手臂,甜甜的喊了一声:“姑婆,以后还会更好的。”

“对对对,还会更好的!”

“还是咱党好,要不哪有这好日子。”

车子继续前行,到达广播电台。

几个人下车,拿着邀请函进去,被检查危险物品,差不多后,几人走进观众席。

他们的位置十分靠前,有一张圆桌。

圆桌旁边还有认识的人,姜澄和沈确去打了招呼。

大家落座,等着开场。

八点,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始。

沈奶奶和沈月用力鼓掌,激动的看着舞台上熟悉的人,高兴!

一场晚会,诙谐幽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欢聚一堂。

晚会结束时,大家意犹未尽,竟然觉得有点短了。

一群人排着队向外走,耳边都是大家在讨论晚会的内容,你说这个好,我说那个好,真正做到了百家齐鸣。

姜澄一行人出来后,开车返回。

回去后,沈奶奶煮了饺子,一家人坐成一圈,吃饺子。

“哎!我这里有钱!”

沈月吐出枚硬币,嘿嘿一笑道:“明年我一定会赚更多的稿费!”

接着沈星吃了一块糖,沈确也吃到了一块硬币。

姜澄觉得不服气,左挑右挑,最后夹走一个。

“哎—-有东西——花生!”

沈奶奶眨眨眼,花生好!生好!